什麼是恒星、行星和衛星

2008-05-06 7:21 pm
什麼是恒星、行星和衛星

舉例

20分

回答 (4)

2008-05-07 4:29 am
✔ 最佳答案
簡述~

恆星

恆星是不斷發出光和熱的星體,太陽便是最近我們的恆星.在晚上,我們看到的星星,有些也是恆星太空中有無數的恆星,他們體積結構都不同,而且他們距離地球的遠近也有不同,所以他們的光暗程度便有不同.

行星

行星是環繞恆星運的星體,是不會發光的星體,在太陽系中,便有8個行星環繞太陽運行,其中一顆便是地球.

衛星

衛星是環繞行星運行的星體,也跟行星繞恆星轉動,他是不會發光的,我們的月亮便是地球唯一的衛星.
2008-05-07 5:51 am
行 星 和 恆 星 是 完 全 不 同 的 東 西 。 恆 星 較 大 , 靠 核 反 應 發 光 ; 行 星 較 小 , 靠 反 射 恆 星 的 光 而 發 出 光 芒。 例 如 太 陽 是 一 顆 恆 星 , 水 星 、 金 星 、 地 球 、 火 星 、 土 星 、 木 星 等 都 是 行 星 。
夜 空 中 , 我 們 看 到 的 星 星 差 不 多 全 部 都 是 恆 星 , 遠 古 的 人 類 很 早 便 發 現 , 這 些 星 星 雖 然 和 太 陽 及 月 亮 一 樣 會 東 升 西 落 , 但 它 們 彼 此 間 的 位 置 基 本 上 是 不 變 的 , 所 以 便 稱 這 些 星 為 恆 星 。 但 他 們 亦 同 時 發 現 , 有 五 顆 星 ( 即 水 星 、 金 星 、 火 星 、 土 星 和 木 星 ) 除 了 每 天 東 升 西 落 外 , 它 們 在 天 空 的 位 置 是 不 斷 變 動 的 , 所 以 便 稱 這 些 「 行 來 行 去 」 的 星 為 行 星 。
衛星的歷史

基本上,凡是繞著行星在固定軌道上運行的物體,都可稱為衛星。不過,人造衛星並非只限定於繞著地球或其他行星的人造物體而已,如美國的 SOHO 衛星,繞著太陽進行觀測太陽的任務,應該算是「人造行星」,但仍稱為人造衛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火箭工業的發展突飛猛進,以美國與蘇聯兩大陣營為代表,都把發射衛星列為重要目標。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蘇聯搶先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一號(Sputnik 1)。同年十一月三日,蘇聯的史普尼克二號將一隻名為萊卡的小狗送上了太空,這是人類首度將生物送上太空。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二日,蘇聯將太空人蓋加林(Yuri A. Gagarin, 1934-1968)以東方一號(Vostok 1)送上太空,這是人類首度 「踏上」太空的領域。

目前有能力發射衛星的國家有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中共、印度與以色列,但這並不代表只有這幾個國家才擁有衛星,早在六○與七○年代,加拿大、印尼、巴西、義大利等國家就已有自己的衛星。
能源衛星

現今轉換太陽能的方式有收集熱能和轉換光能兩種。以轉換光能來說,大多是利用太陽能板將光能直接轉換為電能,幾乎所有衛星的運作都得依賴太陽能電池提供電源。所以人造衛星給人的一般印象除了許多的天線外,便是一片片包覆在衛星本體上的太陽能板,或是宛如展開翅膀一般的太陽能板。

此外,還有一項引人注目的轉換光能應用,就是利用太陽能衛星將太空中獲得的太陽能,經由太陽能板轉換為電能後,再以微波的形式傳回地面上的接收站,目前較有名的有日本的 SPS2000 太陽能衛星研究實驗計畫。不過這種衛星尚在研究與實驗的階段,因為依照現今的太空運輸技術,在軌道上建造大規模的太陽能發電衛星,成本比現有的任何形式的發電費用要貴上數十倍。太陽能衛星至今仍無法實現的因素,除了建造與運輸費用昂貴外,另一項因素是地面站需要極為寬廣的土地,才足以安排天線網接收自衛星傳來的微波,這些技術問題相信在數十年後將得以解決。
http://web1.nsc.gov.tw/ctpda.aspx?xItem=8018&ctNode=76&mp=8
什麼是恒星、行星和衛星
參考: 天之心
2008-05-07 4:16 am
恆星是擁有巨大且緻密的等離子體,是在宇宙中靠核聚變產生能量而自身能發熱發光的星體。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就是太陽。過去天文學家以為恆星的位置是永恆不變的,以此為名。但事實上恆星也會按照一定的軌跡,圍繞着其所屬的星系的中心而公轉。不像行星,所有的光都是反射的,恆星因為是一個熱源,能自己發光。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恆星可以定義為:經由重力與流體靜力的平衡趨向球體的等離子體,經由核變的過程產生自己的能量。恆星天文學是研究恆星的科學。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的球體,環繞著恆星的天體(最新的發現表明,有些也沒有繞著恆星轉)。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相對於月球)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一組太空科學研究隊發現了宇宙中最熱的行星(攝氏2040度C)[1]。

衛星是環繞一顆[[行星]鏈接標題]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物體。 且必須有一個主要環繞的星球

衛星是環繞一顆行星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不過,如果兩個天體質量相當,它們所形成的系統一般稱為雙行星系統,而不是一顆行星和一顆天然衛星。通常,兩個天體的質量中心都處於行星之內。因此,有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與冥衛一應該歸類為雙行星,但2005年發現兩顆新的冥衛,又使問題複雜起來。太陽系內最大的衛星(超過3000公里)包括地球的衛星月球、木星的伽利略衛星木衛一(伊俄)、木衛二(歐羅巴)、木衛三(蓋尼米得)、木衛四(卡利斯托)、土星的衛星土衛六(泰坦),以及海王星捕獲的衛星海衛一(特賴登)。更小的衛星參見各個相關行星條目。 這裡是以各個直徑劃分的一個太陽系衛星分類表,其中一列也包括了部分顯著的小行星,行星及柯伊伯帶天體。
2008-05-07 4:02 am
恆星是擁有巨大且緻密的等離子體,是在宇宙中靠核聚變產生能量而自身能發熱發光的星體。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就是太陽。過去天文學家以為恆星的位置是永恆不變的,以此為名。但事實上恆星也會按照一定的軌跡,圍繞着其所屬的星系的中心而公轉。不像行星,所有的光都是反射的,恆星因為是一個熱源,能自己發光。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恆星可以定義為:經由重力與流體靜力的平衡趨向球體的等離子體,經由核變的過程產生自己的能量。恆星天文學是研究恆星的科學。

恆星是星系中最基本的成員。除太陽外,已知最接近地球的恆星是半人馬座的比鄰星.它有40萬億公里遠(4.2光年)。天文學家推斷在已知的宇宙當中約有7×1022顆(7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恆星。

個別的恆星因為總質量的不同而在它們的結構和壽命上有所不同,總質量決定恆星的演化路線與最終的結局。在赫羅圖顯示恆星溫度和絕對星等之間的關係,可測量恆星的壽命(年齡)和演化的階段。一開始,恆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一些氦和微量,但仍能在恆星內測量到微跡金屬。隨着恆星演化進展的過程,一部分的氫經由核聚變的過程被轉變成更重的元素,部份氣體再回到星際空間的環境中,在行星際空間組成新一代含有更多富金屬的恆星。

恆星並非平均分佈在星系之中,多數恆星會彼此受引力影響而形成聚星,如雙星、三合星、甚至形成星團等由數至數百萬計的恆星組成的恆星集團。當兩顆雙星的軌道非常接近時,其引力作用或會對它們的演化產生重大的影響,例如一顆白矮星從它的伴星獲得吸積盤氣體成為新星。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的球體,環繞著恆星的天體(最新的發現表明,有些也沒有繞著恆星轉)。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相對於月球)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一組太空科學研究隊發現了宇宙中最熱的行星(攝氏2040度C)[1]。

隨著一些具有冥王星大小的天體被發現,「行星」一詞的科學定義似乎更形逼切。歷史上行星名字來自於它們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們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陽系內的肉眼可見的5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經被人類發現了。16世紀後日心說取代了地心說,人類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顆行星。望遠鏡被發明和萬有引力被發現後,人類又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目前已被降級為矮行星)還有為數不少的小行星。20世紀末人類在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中也發現了行星,截至2007年7月,已有二百四十二顆太陽系外的行星被確定。


衛星是環繞一顆[[行星]連結標題]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物體。 且必須有一個主要環繞的星球

衛星是環繞一顆行星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不過,如果兩個天體質量相當,它們所形成的系統一般稱為雙行星系統,而不是一顆行星和一顆天然衛星。通常,兩個天體的質量中心都處於行星之內。因此,有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與冥衛一應該歸類為雙行星,但2005年發現兩顆新的冥衛,又使問題複雜起來。太陽系內最大的衛星(超過3000公里)包括地球的衛星月球、木星的伽利略衛星木衛一(伊俄)、木衛二(歐羅巴)、木衛三(蓋尼米得)、木衛四(卡利斯托)、土星的衛星土衛六(泰坦),以及海王星捕獲的衛星海衛一(特賴登)。更小的衛星參見各個相關行星條目。 這裡是以各個直徑劃分的一個太陽系衛星分類表,其中一列也包括了部分顯著的小行星,行星及柯伊伯帶天體。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5-01 17:29: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06000051KK0058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