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的原因及經過

2008-05-06 12:31 am
我想問以下問題,,希望各位能解答,,謝
蘇聯解體的原因及經過

回答 (3)

2008-05-06 1:01 am
✔ 最佳答案
蘇聯的瓦解發生在中國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西方國家試圖利用中國糊塗學生運動支解中國失敗後轉移目標到蘇聯煽動各省蘇聯人民群起獨立, 速成蘇聯解體原因可以從兩方面來看:
(1) 二次大戰後隨著民主力量的增強,(如美國的強大)民主已成為世界潮流.任何極權政體的壓迫與控制,勢必無法長久維持.所以早在蘇聯瓦解以前,全世界共產黨集團內部已出現分裂,像東歐各國漸漸擺脫蘇聯的控制,而朝較獨立的方向發展.
2) 在1985出任蘇聯總書記的戈巴契夫,是蘇聯走向政治改革的主要推手.他在1986提出"民主"和"開放"的改革計畫,使蘇聯逐步邁向民主.當1990他當選蘇聯的首任總統時,其內部十五個加盟國也享有充分的自治權,蘇聯已成為一民主的聯邦國家.後來1991保守勢力反擊,發動政變,俄羅斯的總統葉爾辛化解政變危機後,建議解散蘇聯,改為鬆散的"獨立國家國協",獲得多數加盟國贊同.蘇聯遂瓦解.
1991年8月19日,蘇共中的保守派發動了一場不成功的政變,軟禁了當時的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試圖收回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的權力,同時終止不成功的經濟改革。但是在人民、軍隊和大多數蘇共黨員的聯合反對下,政變僅僅維持3天便宣告失敗。雖然戈巴契夫在政變結束後恢復了職務,但聯盟中央已經無法控制在平息政變的過程中大大加強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勢力。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下令宣佈蘇共為非法組織,並限制其在俄羅斯境內的活動。在1991年年底,他同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的總統在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簽約,成立獨立國家國協,通過建立一個類似英聯邦的架構來取代蘇聯。蘇聯其他加盟國紛紛響應,離開蘇聯,蘇聯在此時已經名存實亡。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佈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後一項決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從此,蘇聯正式解體。
2008-05-16 3:05 am
yes
2008-05-06 12:38 am
蘇聯解體的原因從根本上說,首先,在蘇聯時期,人民的生活水準一直不高。雖然發達的重工業和不斷的軍備競賽拉動了國內生產總值,從而掩蓋了這一現象。但是這不符合人民大眾的利益,也因此導致了蘇聯人民的不滿。其次,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缺乏民主,幹部階層不可避免的日益官僚主義化,號稱代表人民利益的黨的幹部群體,逐漸蛻變為一個與人民利益對立的特權階層。當人民群眾日益感受到特權階層與自己利益的根本背道而馳時,這種政治體制的衰敗和瓦解也就不可避免了。
其次,蘇聯從1922年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列寧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進行改革,並強調更加發揚黨內民主。然而自1926年史達林當權以來,形成了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經濟體制。雖然在這種體制下蘇聯實現了工業化,但到了1950年代,弊端日益暴露,阻礙了蘇聯的發展。隨後,赫魯雪夫、布里茲涅夫先後進行了改革,但他們的改革都只是對原有體制的小修小補,沒有從根本上徹底改變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再次,俄羅斯在歷史上一再對外擴張,征服了一系列其他民族。俄國十月革命後,一度承認各民族有自決權,但蘇聯後來仍採取對外擴張的路線,從1919年至1944年,先後吞併了獨立的希瓦汗國、布哈拉汗國、烏克蘭國、亞塞拜然、喬治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圖瓦共和國等國家,並通過對外侵略和武力威脅兼併了包括羅馬尼亞人、芬蘭人等少數民族的大片土地。蘇聯時期推行俄羅斯化政策,民族主義被視為蘇維埃和社會主義的對立面而受到打壓,各民族的政治、文化、經濟精英多被處決,民族語言文化和民族意識遭到摧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和戰後,蘇聯還對境內的波蘭人、芬蘭人、愛沙尼亞人、拉脫維亞人、立陶宛人、伏爾加德意志人、克里米亞韃靼人、卡爾梅克人、車臣人、印古什人、遠東朝鮮人等少數民族實行了殘酷的種族清洗和種族遷移。
此外蘇聯還對本國人民和其他國家犯下了諸多罪行,如農業集體化時期對「富農」階級的流放和屠殺,大清洗時期對黨員、知識分子、軍人和其他無辜者的屠殺,集體處決波蘭軍官的卡廷事件等等。這些罪行隨著「公開化」的進程被逐步公諸於世,對蘇聯人民造成了極大的思想衝擊,並加深了各民族的不滿情緒。
戈巴契夫的「改革與新思維」試圖從根本上重建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念和政治體制,徹底擯棄史達林主義留下的政治體制遺產,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但驟然放開的輿論氛圍使公眾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極端思潮所俘獲,在這種背景下,以葉爾欽為代表的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勢力,試圖把改革引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極力促成了蘇聯解體。

八一九事件主條目: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蘇共中的保守派發動了一場不成功的政變,軟禁了當時正在黑海畔渡假的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試圖收回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的權力,同時終止不成功的經濟改革。但是在人民、軍隊和大多數蘇共黨員的聯合反對下,政變僅僅維持3天便宣告失敗。雖然戈巴契夫在政變結束後恢復了職務,但聯盟中央已經無法控制在平息政變的過程中大大加強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勢力。俄羅斯總統葉爾欽下令宣佈蘇共為非法組織,並限制其在俄羅斯境內的活動。

[編輯] 各加盟共和國的獨立在蘇聯解體之前,立陶宛於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佈獨立,其他共和國也紛紛加以仿效,先後發表了宣佈恢復或收復主權的聲明,並開始制訂實現獨立的步驟和措施。819政變後,除俄羅斯外的各加盟共和國全部宣佈獨立,在俄羅斯境內的韃靼斯坦、車臣、西伯利亞等地也出現了要求獨立的主張。
各加盟共和國獨立時間如下:
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 喬治亞:1991年4月9日 愛沙尼亞:1991年8月20日 拉脫維亞:1991年8月21日 亞美尼亞:1991年8月23日 烏克蘭:1991年8月24日 白俄羅斯:1991年8月25日 摩爾多瓦:1991年8月27日 亞塞拜然:1991年8月30日 烏茲別克:1991年8月31日 吉爾吉斯:1991年8月31日 塔吉克:1991年9月9日 土庫曼:1991年10月27日 哈薩克:1991年12月16日 俄羅斯:1991年12月25日宣佈國名由「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更名為「俄羅斯聯邦」(1990年6月宣佈收復主權)
[編輯] 蘇聯的終結在1991年年底,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同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的總統在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簽約,成立獨立國家國協,通過建立一個類似英聯邦的架構來取代蘇聯。除波羅的海三國和喬治亞外的其他蘇聯加盟國紛紛響應,離開蘇聯,蘇聯在此時已經名存實亡。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佈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後一項決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從此,蘇聯正式解體。

2008-05-05 16:43:50 補充:
1991年8月19日,蘇共中的保守派發動了一場不成功的政變,軟禁了當時的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試圖收回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的權力,同時終止不成功的經濟改革。但是在人民、軍隊和大多數蘇共黨員的聯合反對下,政變僅僅維持3天便宣告失敗。雖然戈巴契夫在政變結束後恢復了職務,但聯盟中央已經無法控制在平息政變的過程中大大加強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勢力。在1991年年底,他同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的總統在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簽約,成立獨立國家國協,通過建立一個類似英聯邦的架構來取代蘇聯。蘇聯其他加盟國紛紛響應,離開蘇聯,蘇聯在此時已經名存實亡。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28: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05000051KK0133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