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呼吸:
唱歌需要的呼吸其實是我們小時候就會的呼吸法,可能你也有聽過的「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並不是說用肚子呼吸的意思,而是在呼吸時外觀上好象氣跑到肚子裏。事實上腹式呼吸,就是把我們平常很少用到的下面三分之一的肺部空間做更好的運用。平常呼吸時用到的肺部大概只有上面三分之一而已,別懷疑,這是事實。常聽到唱歌的人需要比較大的肺活量,其實講的就是讓肺部的進氣更多,因爲使用不到三分之一的肺部,要唱歌其實很困難,所以唱歌要練的就是呼吸時能用到整個肺部的空間。
2. 橫隔膜與背肌的運用:
一、吸氣時很緩慢,吐氣時也很緩慢:可以用數拍子來練習,吸8拍吐8拍,注意吸氣的時候肩膀不能擡起來,要呈現放鬆下垂的狀態。
二、
先把氣全部吐光,再把嘴巴張開吸氣:事實上肺部的空氣是不可能完全吐光的,但是這個練習就是儘量地吐光空氣,然後吸氣時不要想太多,只要把嘴巴張開就可以了,氣會自動地跑到比較深的地方,這個時候要注意整個腹部的變化。
3.吸氣之後停頓一下再開始吐氣:
這個練習是在加強橫隔膜的張力,以及附近肌肉群的運用。如下作法:吸4停4吐4→吸4停4吐8→吸4停4吐10......以此類推,一直做到可以吐20拍爲止,吐氣時要用s~~的方式來吐,想象一下唱歌時的氣量,就如s~~時嘴巴通過的氣量一樣,你會發現這個練習做完,你要唱很長的長音也會變的很容易。
4. 背肌的運用搭配橫隔膜:
背肌的運用需要搭配著橫隔膜的使用,才能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唱歌的時候如果從側面觀察,背肌與橫隔膜所呈的就是L型,而唱歌時橫隔膜就像底盤一樣,穩固地在下方支援;而背肌就像背後的靠山一樣,維持聲音的穩定性,以及聲音投射的基礎。
5. 發聲練習:
音準的訓練可以由一些發聲練習來慢慢達成,正確的發聲法以及正確的呼吸方式都可以幫助音準的控制,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很靈敏的耳朵,隨時可以注意到音的變化。不過有時候整首歌都抓不到音準,有可能是因爲樂曲突然轉調所致,這就要有一點調性的概念比較容易抓的到。
6. 軟口蓋及頭部共鳴腔的運用:
唱歌的時候常常會用到的肌肉群之一,就是我們口腔後半部的軟口蓋。口腔中硬口蓋在前端,也就是牙齒生長的地方,軟口蓋就是硬口蓋向喉部延伸,在懸壅垂附近軟骨地+帶。平常我們很少會用到那邊的肌肉,除了嘔吐或者打哈欠的時候,那個部位會往上擡升,頂到鼻腔的後緣。軟口蓋的運用對於唱高音有很大的幫助。
7. 頭部共鳴腔:
頭部共鳴腔對於唱歌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通常在唱高音的時候用的比較多,頭部共鳴腔主要位置在鼻竇與額竇兩處,這些空洞都是可以讓聲音擴大的部位,但是要先把聲音能夠集中到那個地方,才會對音量有所幫助。
8. 喉嚨的放鬆:
唱歌時應保持喉嚨的放鬆,不可用力,想象喉嚨只是通過氣體的一個管道而已,真正要用力的地方是在背肌與橫隔膜,也就是整個下盤的穩固。這些基礎的肌肉群都能使用得當,再加上軟口蓋與頭部共鳴腔的運用,無論是唱高音或者其他音域,都能得心應手囉!
9. 有感覺的聲音:
其實有感覺的聲音無非就是透過健康的發聲法,傳達自己的情感,也就是技巧層面的學習要先充實起來,再加上情感的投射,自然就可以發揮出來。
10. 新手注意的要領:
至於新手要注意的要領,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喉嚨的保養,因爲一開始練習大量唱歌的人,通常很容易本能地用喉嚨唱歌,但是那非常傷害發聲器官,唱歌的時候切忌使用喉嚨擠壓聲音。
11.保養方式:
一、牛奶、含糖的飲料及冰的食物、飲料等,都是唱歌前最不能吃的東西。
二、因爲這些東西都會生痰,容易造成聲帶振動不良。
三、唱歌前可以喝一點溫開水,吞些喉糖(但喉糖要慎選,有些喉糖刺激性很大)
四、唱歌之後切忌喝溫度太低的水或飲料,最好是溫開水,因爲剛唱歌之後聲帶處於充血狀態,如果喝冷開水或冰飲,聲帶就會受損(突然熱漲冷縮.....)
五、保護喉嚨的話,可以水煮膨大海或者羅漢果,尤其對於失聲的人很有效。
六、睡眠對於唱歌的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12. 歌唱發聲器官的組成:
聲音的形成是發聲器官協調工作產生的生理現象,這個現象的產生是氣息運動和聲帶振動所形成的物理現象,但歌唱的發聲運動又和我們平時說話的發聲有所不同,因而歌唱發聲又是一個物理的聲學、音響學現象。而進行歌唱藝術實踐又是一個復雜豐富的心理活動過程,因此我們的歌唱運動可以說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體”的行為。歌唱的發聲器官是由呼吸器官、發音器官、共鳴器官和咬字器官四個部分組成,它們是歌唱發聲的全部物質基礎,是歌唱發聲運動中的主要功能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