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香港現時所指的地域,源於1898年新界地區併入由香港島及九龍半島組成的英屬香港殖民地,然而「香港」一詞早於明朝便已經有文獻記載。雖然如此,香港地名來源至今仍存有爭議。
早期文獻記載
現存最早有關「香港」一詞的文獻記載,為明朝萬曆年間郭棐所著的《粵大記》中出現。該書中的「香港」並非指現稱香港島的島嶼,而是今日的鴨脷洲。到了清朝,無論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還是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的《新安縣志》 ,也有「香港村」的記載,指的是黃竹坑的香港圍。
地名來源傳說
香港一詞的來源,有多種說法,包括香木、香江、香姑及紅香爐等。這些傳說均解釋香港島得名的原因。
香木說
明朝時期,東莞縣及新安縣(今東莞、深圳、香港等地)長有香樹,盛產香木,以東莞產的「莞香」最負盛名。香市產品先運抵尖沙咀,再由「大雞眼」船集中於石排灣(今香港仔),或轉往廣州運往中國大陸,或經南洋遠銷至阿拉伯國家。古時尖沙咀又被稱為香埠頭,石排灣又是香市港口,因此被稱為香港。
香江說
清朝時期的香港村中有一條溪水,清冽甘甜,被附近居民及海上船隻做淡水飲用,被稱為「香江」(現已不存在,有指故址為今薄扶林瀑布灣附近,但以香港村的地理位置,該溪流更可能是今黃竹坑明渠),香江入海口就被稱為香港,因此香港現時又亦稱為「香江」。
香姑說
另一種說法是,香港一詞源於傳說中的清朝時期的女海盜香姑,由於她盤踞今香港島,所以該島被稱為香姑島,簡稱香島,後來又變成香港島。
紅香爐說
很久以前海上有一隻紅香爐漂到銅鑼灣天后廟前,人們以為天后顯靈,把香爐供奉於廟內,廟所在的山就是紅香爐山,這個地方就被稱為紅香爐港,簡稱香港。
地名變化
香港一名在1841年香港島被割讓之前,是指島上的一個地方香港圍。據說當年一批英軍經過香港仔,並問當地居民所在何地。當地居民回答Hong Kong(香港),所以整個島嶼就被稱為香港島。
1860年九龍半島被英國割讓,殖民地政府將之與香港島合稱為香港。1898年新界被英國租借,殖民地政府仍將新界視為香港的一部份,是為今日香港所指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