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嘅生平事跡

2008-05-04 9:19 pm
要孫中山嘅生平事跡要詳細d喎......
更新1:

唔要簡體字

回答 (2)

2008-05-04 9:24 pm
✔ 最佳答案
孫文(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字載之,號逸仙,是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亦為中華民國之國父。孫文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後人慣以中山先生相稱;而其後此稱謂便逐漸演化成具體的尊稱孫中山先生,或直呼為孫中山。

1940年(民國2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通令全國,讚揚孫氏「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被中國國民黨尊為「永遠的總理」;中國共產黨則稱他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在中國大陸也有人稱他為「現代中國之父」,而民間普遍稱他為「中國國父」。

鳴謝: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AB%E4%B8%AD%E5%B1%B1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同年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决定国共两党实行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同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鳴謝:http://www.wh3351.com/ssbl/whb-w/whb_w01.htm

2008-05-04 13:28:01 補充:
孫中山於民國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因肝癌逝世,當時於北京中央公園社稷壇舉行公祭時,豫軍總司令樊鍾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橫額(闊丈餘,高四、五尺),當中大書「國父」二字,他的唁電輓幛,均稱「國父」,這是孫中山在公開場合被尊稱為「國父」之始。

抗日战争中期的1940年3月21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本党总理为国父,以表尊崇。根据中常会的决议,国民政府以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于同年4月1日明令全国自是日起,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2008-05-04 13:28:53 補充:
孫中山家族的祖居地有“紫金說”和“東莞說”兩種说法。“紫金說”由廣東學者羅香林在1920年代提出,他認為孫中山的祖居地為廣東省東江流域的紫金縣公館地區,與翠亨的孫氏不同宗。“東莞說”为孫中山故鄉的翠亨孫氏所提出,此说認為孫氏為漢族,祖居地為廣東省東江流域的東莞市長安鎮上沙村,主要依據為孫中山家族的族谱。

2008-05-04 13:29:32 補充:
虽有“紫金說”与“東莞說”两种學說的争议,但孫中山的祖先從粵東東江流域遷居到珠江口西岸的香山翠亨村的情况,則是被公認的。

2008-05-04 13:30:03 補充:
兄弟姊妹
長兄孫德彰,
姊孫妙茜,
妹孫秋綺,
另有一兄(孫德佑)五歲早夭   一姐(孫金星)亦早夭。

2008-05-04 13:30:21 補充:
妻妾
首任妻子盧慕貞(1867年-1952年),(1884年與孫中山結婚、1915年離婚。)
妾陳粹芬[7],
妻宋慶齡(1893年-1981年),(1915年與孫中山結婚,)

2008-05-04 13:30:31 補充:
子女
長子孫科(1891年10月20日—1973年9月20日)
長女孫金延
次女孫金婉

2008-05-04 13:30:46 補充:

長孫孫治平 (1913年生)
次孫孫治強 (1915年生)
長孫女孫穗英 (1922年生)
次孫女孫穗華 (1925年生)
三孫女孫穗芳 (1935年生)
四孫女孫穗芬 (1936年生)

2008-05-04 13:30:56 補充:
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民國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於孫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認識西方世界較深,通曉外語,有醫生學歷,在中國內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數外國人視為革命領袖。而在國內,多數革命者也認為他的聲望與能力足以成為革命組織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孫中山在武昌起義後順利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2008-05-04 13:31:11 補充:
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領導他創建的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在名義上完成中國的統一。由於當時參與革命的主要領導人物,特別是蔣中正、汪兆銘(汪精衛)兩人,均為孫培育出來的領導人物,故當時的國民政府當以孫為最高的精神領袖,並推舉三民主義為治國的最高指導。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孫成為蔣中正之外,凝聚全國向心力的象徵人物之一。國民政府與旗下將領也往往以「保障孫總理的革命成果」為號召,鼓動人民建設和將士作戰。因此到戰爭中後期,孫中山很自然被推舉為中華民國的國父。

2008-05-04 13:31:23 補充:
對於孫中山的歷史貢獻分析,主要是認為孫中山確係近代倡導共和革命,成功組織成分複雜的各種反滿勢力,並注入西方現代政治理論與憲政思想成分的領導人。而孫中山雖亦重視掌握領袖權力,但較具理想色彩,較能為制度建設之需要而放棄政治資源。孫中山雖倡導武力推翻君主專制,武力弭平軍閥割據,但使用之手段較為溫和,善後措施較為寬容,不採徹底剷除之作法,與蔣介石或毛澤東等強調組織紀律而嚴厲懲處反對者不同。

2008-05-04 13:31:40 補充:
孫中山亦為中國政治經濟現代化之重要階段性人物。孫中山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憲政民主,人民主權(選舉、罷免、創制、複決),權力分立制衡,與社會主義等等。另加上其個人認為有必要保留的中國傳統制度機構——監察權與考試權,形成五權憲法學說。對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國的普及,具有推動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產主義派對中國未來建設的深入探索。而孫中山在其中採取某種折衷立場,卻堅持共和民主之憲政體制,至今仍有其價值。

2008-05-04 13:32:06 補充:
清末的革命團體普遍只有鬆散的組織,多數革命起義事實上並非直接由孫中山所領導,而是由黃興籌劃與統帥,時人也多將孫黃兩人並列。至於革命黨內,認同黃為實際領導革命的黨人也不在少數。

2008-05-04 13:32:11 補充:
可惜的是1928年國民政府北伐後,黃的人馬被逐漸排除在中國國民黨之外,黃的貢獻則長期遭到忽視,直到1990年代才重新受到兩岸三地重視。孫中山政治生涯中,因固執以致與同志反目。例如同盟會時代之章太炎、中華革命黨時之黃興,皆曾為孫之股肱,而後來反目不相往來。此外,孫對革命的奉獻也許很大,但未必如官方所說般遠遠超過其他革命人士的貢獻。但不可否認孫中山在倡導革命思想,組織、領導革命團體都是處於領導者的地位。孫中山為推翻帝制所付出的犧牲與貢獻也為多數人所認同,只是有些人認為他不應該被稱為國父。

2008-05-04 13:32:48 補充:
孫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義亦遭到一些負面評價(詳見三民主義條目)。一些人認為,孫中山在民國建立以後,有多次作為未能貫徹民主、自由、法治等精神,例如:二次革命時力主使用武力使中國出現分裂。

2008-05-04 13:33:14 補充:
當時宋案未有證據證明是袁世凱指使,袁黃也力主有司法途徑解決。惟孫文一口咬定袁為元兇,指非用武力不可,從此開展了民國多次內戰的先河;護法戰爭時召開非常國會的合法性;組織中華革命黨採行秘密會黨形式,皆存在曲解、損害民主及法治的表現

2008-05-04 13:33:29 補充:
。「凡於革命軍未起義之前進黨者,名為首義黨員;凡於革命軍起義之後、革命政府成立以前進黨者,名為協助黨員;凡於革命政府成立之後進黨者,名為普通黨員。」「革命成功之日,首義黨員悉隸為元勳公民,得一切參政、執政之優先權利;協助黨員得隸為有功公民,能得選舉及被選舉權利;普通黨員得隸為先進公民,享有選舉權利。」「凡非黨員在革命時期之內不得有公民資格。」

2008-05-04 13:33:34 補充:
諸如此類的規定,充斥著整個黨章。而後孫中山因為不滿西方列強不支持其廣州政權,黨內實行集權之外,轉向師法列寧俄國,推動聯俄容共,國民黨組織機構採行列寧式體制,遭到黨內反共右派與黨外西化民主派頗多批評。孫中山逝世時有三份遺囑,其中一份遺囑乃是致函蘇聯。中國國民黨也曾於第一次代表大會後,甚至考慮國民黨加入共產國際,只是未為莫斯科同意。

2008-05-04 13:34:39 補充:
另有一些研究認為孫中山對日本的態度有權宜投機的嫌疑。孫中山為換取日本支援革命,曾主張把中國東北,也就是滿族的發源地——滿洲,讓給日本。此種看法與內地十八省「驅除韃虜」後放棄滿蒙西藏的情緒相契。

2008-05-04 13:34:43 補充:
(革命黨在長江中游等地使用之旗幟即為十八星旗)然而此類主張雖然在辛亥革命前後的革命組織中相當普通。孫中山為討袁,企圖爭取日本反袁。曾在致日本有司小池張造私函中提出與二十一條相匹敵之不利條件。孫中山革命時期曾頗受日本友人資助,流亡時也曾避居日本。建立共和後企圖推動中日合作,曾首先提出大亞洲主義,成為日本大東亞戰爭的思想根源之一。惟此一戰略後來不受日本日趨激進的擴張派勢力歡迎,孫中山轉向俄國。

2008-05-04 13:34:53 補充:
有些人認為,當其時之中國落後,幾不具備對外進行平等互利外交的談判資本,許多權宜之計實為不得已的作為。歷史上例如李鴻章的中俄密約,重慶與延安對德蘇互不侵犯、雅爾塔協定、蘇日中立友好條約、外蒙古爭議性的公投獨立等等的沉默,國民政府為求美國支援的讓步,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保證蘇聯支援的讓步,皆為類似案例。

2008-05-04 13:35:15 補充:
1949年蔣中正領導的國民政府軍隊敗遷臺灣,國民黨將孫中山和蔣中正推崇到幾如聖人的地步。孫中山被奉若神明,而蔣介石則以現世唯一孫文繼承人自居。舉凡文章、廣播、電視、電影、歌曲,任何文藝創作只要冠上“國父”或“三民主義”等字,無分良否皆獲得讚揚,但罕有學術性價值。

2008-05-04 13:35:21 補充:
國民政府又命全國中高等教育學生接受三民主義課程的洗禮,其內容則雜亂不堪,包括蔣介石訓詞等多種成分。而孫中山關於民生主義與共產主義異同之討論,聯俄容共之史蹟,民權初步之落實,結束訓政還政於民之承諾皆絕口不提或刻意淡化,改為宣傳蔣介石著作《蘇俄在中國》所述蘇俄之暴行。各種中國國民黨支持的三民主義研究團體與學校社團遍及全台,其實則是國民黨的外圍組織。大學聯考甚至將三民主義與國文、數學、英文等並列主科。國民黨政府更在各學校、車站等公共場所豎立孫、蔣銅像。直到1987年戒嚴令解除為止,台灣無一日不在“國父”之陰影下生活。“國父”成為絕對正確的代表,卻也成為國民黨壓制反對聲浪與反省批評的藉口。

2008-05-04 13:35:32 補充:
解嚴前,一般民眾及學者已經開始批判國民黨塑造出來的國父絕對神聖及絕對威權,而在解嚴後、各種民間與社會組織也以實際行動推動廢除教育體制裡有關“三民主義”的部分。如臺獨運動人士一向反對神化孫中山,但如李筱峰等仍肯定孫中山革命及學者精神,進而批判國民黨實施的高壓恐怖統治,已與孫氏理念完全違悖。今日臺灣民眾多對蔣中正評價較差,但對孫中山仍多持肯定態度,今日國民黨亦多以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及孫中山作為號召,較少以蔣介石為標榜。

2008-05-04 13:35:44 補充:
在台灣近年來有著去黨國化的風潮,認為國民黨所豎立的「神主牌」蔣中正、蔣經國與孫中山中,蔣中正被視為迫害台灣人民、蔣經國則被認為過錯還是不少,因此出現了去蔣化的風潮。但就台灣沒有出現清算孫文的「去孫化」風潮,泛綠只是支持廢除三民主義及淡化公共領域的孫文符號、並可能認為他非中國國父,但只有少數泛綠人士會對孫文有非常負面評價。

2008-05-04 13:35:59 補充:
台灣還是有些人會嚴厲批評孫文,他們有統派有獨派;有些對孫文的人格提出批判,不過他們的意見絕非主流。

孫中山一生曾訪臺三次,尋求革命所需的人力與金錢、軍火,也曾被軟禁於梅屋敷(今國父史蹟紀念館);但對今日臺灣而言,與孫中山最密切之處,仍是隨處可見的新臺幣100圓紙鈔:上有孫中山畫像及手書「博愛」二字。

2008-05-04 13:36:29 補充:
中國大陸,因为孫中山生晚年對中國共產黨的聯合政策,他過世後,遺孀宋慶齡更透過實際行動表達对共產黨的支持立場,故孙中山為少數1949年後在中国大陆的主流舆论中仍享有崇高名望的國民黨革命人士。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原先常見的街道名稱“中正路”大多被改,而“中山路”和“中山公園”等常见名称卻多保留至今。現今中國共产党官方對孫中山的評價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值得一提的是,天安門廣場逢重大節日─勞動節與國慶日,均懸掛巨幅的孫中山先生畫像,可見其評價之高。

2008-05-04 13:36:46 補充:
假期和節日
孫中山壽辰假期
植樹節(將孫中山的逝世紀念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2008-05-04 13:37:01 補充:
金屬幣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銀幣1圓
孫船銀幣 銀幣1圓
中華民國銀幣 2毫
中華民國甘肅孫像5枚 銅幣
中華民國鎳幣 半圓
中華民國銅幣 50圓

2008-05-04 13:37:56 補充:
紙幣
國民政府1928—1949中央銀行發行之紙幣
舊臺幣
第一套直式新臺幣
第二套直式新臺幣
第三套直式新臺幣
第四套直式新臺幣
第一套橫式新臺幣
第二套橫式新臺幣
第三套橫式新臺幣:10圓、50圓、100圓
第四套橫式新臺幣:100圓
第五套橫式新臺幣:100圓

2008-05-04 13:38:32 補充:
紀念館
臺灣國立國父紀念館
臺灣國父史蹟紀念館
香港孫中山紀念館(前甘棠第,2006年12月開幕)
澳門國父紀念館
各地的孫中山紀念館

2008-05-04 13:38:46 補充:
紀念堂
主条目:中山纪念堂
北京市海淀区的孙中山纪念堂
(位于香山碧云寺内,原为该寺第五殿“普明妙觉殿”)
广东梅州大埔县三河镇的中山纪念堂(位于三河中山公园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的中山纪念堂(位于梧州中山公园内)
广东省广州市的中山纪念堂
广东省中山市的孙中山纪念堂(位于该市的孙中山纪念堂公园内)

2008-05-04 13:39:18 補充:
名稱紀念
學校
國立中山大學(臺灣高雄市)
中山醫學大學(臺灣臺中市)
中山大學(廣東省廣州市各校區、珠海校區及各独立学院)
各地以“中山”、“逸仙”為名之小學或中學

2008-05-04 13:39:39 補充:
建筑物或設施

逸仙公園(國父史蹟紀念館)
中山公園
逸仙公園
中山植物園
陽明山中山樓
中山門
中山堂
中山紀念林
中國南極中山站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中山市中山图书馆
中山医院(重庆)

2008-05-04 13:39:56 補充:
商業組織
逸邨大飯店:位於北投溫泉,日治時期稱「星乃湯」;因孫中山曾下榻,抗日戰爭後改為今名。
地名或街道名
中山市(中國大陸)
中山區
中山路
逸仙路
孫文路
中山大道
孫中山史蹟徑(香港)

2008-05-04 13:40:07 補充:
車站
臺北捷運
木柵線中山國中車站
淡水線中山車站:得名自鄰近中山區
南港線國父紀念館車站
新莊線中山國小車站 (興建中)
松山線中山車站:得名自位於中山區 (興建中)
環狀線中山路車站 (興建中)

2008-05-04 13:40:20 補充:
文化
中山琴
中山裝

2008-05-04 13:40:52 補充:
著作
建國方略
《民權初步》,1917年。
《孫文學說》,1919年。
《實業計畫》,1920年。
其他
《倫敦蒙難記》(Kidnapped in London),1912年2月。

2008-05-04 13:41:06 補充:
有關影视
中國大陸:電影《黃埔軍校》、《非常大總統》、電視劇《走向共和》、《孫中山》、紀錄片《孫中山》
台灣:電影《辛亥雙十》、《國父傳》
香港:電影《宋家皇朝》、《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廣東五虎之鐵拳無敵孫中山》(有同名惡搞漫畫)

2008-05-04 13:41:34 補充:
軼事
据唐德刚表示:武昌起義成功後,當時接到電報的孫中山正在科羅拉多州典華城(今譯丹佛)友人盧瑞連開的餐館中當「企檯」,端盤子。(《晚清七十年(5)袁世凱、孫文與辛亥革命》)

2008-05-04 13:41:42 補充:
馮自由《革命逸史》記載孫文喜歡下象棋,但棋藝不精:“中山畢生不嗜煙酒,讀書之餘,間與人下象棋,然習之不精,好取攻勢而懈於防守,故易為敵所乘,余與胡漢民何香凝等皆嘗勝之。外國紙牌尤非其所好,然頗精於三十年前盛行之廣東天九牌,乙巳以前居橫濱時,每與陳四姑(名香菱)、張能之夫婦玩之。”

2008-05-04 13:41:53 補充:
過去國民黨宣傳孫中山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並且在學成績滿分,第一名畢業,由教務長康德黎博士(Dr. James Cantlie)頒發畢業證書。但事實上當年的畢業生只有二位,孫氏及江英華。香港西醫書院在當時是一個未獲立案的學校,未能獲得香港當局的承認,必然無法取得香港的行醫執照。

2008-05-04 13:42:23 補充:
根據李筱峰在自由時報的專欄[4]寫到一九八一年喬治亞大學的Thomas W. Ganschow教授研究,證實孫文是正式擁有美國國籍的美國公民。孫文是以出生在夏威夷為理由取得美國國籍,時間在一九○四年三月十四日。孫文在申請美國公民的申請表中填寫他是一八七○年十一月廿四日出生於夏威夷歐胡島上的Waimano。孫文取得美國國籍之後不久(一九○四年四月七日),從夏威夷前往舊金山時,曾引起美國移民局官員的懷疑,結果被扣留在港口,最後找了親友作偽證,證明他「確實」出生在夏威夷,始保住了他的美國國籍。

2008-05-04 13:42:54 補充:
^ 孫中山早年在教會學校讀書時曾受洗加入基督教,但後來成為批評宗教(包括基督教)的人士:“宗教的感覺,專是服從古人的經傳。古人所說的話,不管他是對不對,總是服從,所以說是迷信。就宗教和科學比較起來,科學自然較優。”(《孫中山全集》第8卷,第316頁)。

2008-05-04 13:43:13 補充:
宋慶齡:“孫中山明確地告訴我,他從來不信什麽上帝,他也不相信傳教士”(宋慶齡1966年4月13日寫給愛潑斯坦的信)。斯諾“既不誠實也不友好”,她“錯誤地引用了我的話,把我描繪成一個基督教的改革者,而我不是的。”

2008-05-04 13:43:30 補充:
(宋慶齡致新西蘭友人詹姆斯·貝特蘭函) “照生物進化家說,人類是由禽獸進化而來的。先由獸類進化之後,便逐漸成為部落。在那個時候,人類的生活便與獸類的生活不同。”“推溯民權的來源,自人類初生幾百萬年以前推到近來民權萌芽時代,從沒有見過天賦有平等的道理。”“中國人黃色的原因,是由於根源黃色血統而成。祖先是什麽血統,便永遠遺傳成一族的人民,所以血統的力是很大的。” 參見《三民主義》。有人说根據王治心等的資料孫中山在其遺囑上承認自己是一位基督徒,或者有基督徒曾描述他的宗教生活,但是這些說法並不見遺囑等證據,並且和孫中山的思想言論相違背,既然孫中山認為宗教是迷信,他就不可能是宗教信徒。


收錄日期: 2021-04-19 01:02: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04000051KK0124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