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分!急.關於藝術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的資料.

2008-05-04 6:45 am
最詳盡者先有分.可以網站COPY.但內容要中POINT!
a)亨利摩爾(Henry Moore)的生平.
b)亨利摩爾(Henry Moore)的作品藝術特色.
c)要4幅亨利摩爾(Henry Moore)的作品.要有圖片.同理資料.
THANK!

回答 (2)

2008-05-04 7:56 am
✔ 最佳答案
亨利摩爾(Henry Moore 1898-1986)現代雕塑家,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生於 1898 年英格蘭約克郡一個多子女的礦工家庭。1909 年入當地的文法學校。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參了軍,1917 年夏去法國作戰,因中毒氣而回國治療,1919 年 2 月退伍。同年,考入里茲藝術學校,獲得了皇家美術學院獎金。他於1921 年 9 月赴倫敦,接收嚴格的古典雕刻訓練,兩年後,取得學位證書,第三年又當上研究生,開始對古埃及、埃特魯斯坎、墨西哥和非洲的雕刻產生強烈的興趣。1923 年初訪問巴黎,後又去義大利,深深為中世紀宗教雕刻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傑作所吸引。 1925 年起,他一直在美術學院當教師,直至 1939 年。此後他放棄教職,住在倫敦郊區,從事職業雕塑創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身為戰時藝術家,創作並描繪了戰時防空洞的許多素描。1948 年,獲威尼斯國際雕刻獎。從此,他的雕塑聲譽蜚聲海內外。晚年更獲得了牛津、哈佛、劍橋等大學的名譽學位和英國最高級的功勳勳章。
1986年亨利摩爾卒於英國穆克哈漢 家庭,,終年八十八歲。
亨利摩爾(Henry Moore)的作品藝術特色
1 亨利摩爾(Henry Moore)年輕時,很崇拜現代派雕塑家布朗庫西和畢卡索等人,曾竭力追求構成主義的思考方式,一度還對超現實主義的潛意識表現發生興趣。
2 他從觀察自然界有機形體,如甲殼、骨骼、石塊、樹根等,中領悟空間、形態的虛實關係,自然力賦予形態的影響等等,所以其作品有不少常有那些洞貫穿其間,摩爾寫道:「第一次把石頭穿一個洞,給我很大的啟示。」洞把兩面連貫起來,使之立刻成為三面體。呈現這種自然造型和符合自然力的法則亦成了他的作品特色之一。
3亨利摩爾認為「一切原始藝術最突出的特點,是它們那生氣勃勃的活力。這是人民對生活的直接感受的再現。」所以在他的創作中,首先追求物體的質感,保留材料本來的美質。他寧肯要求一件雕刻作品像一塊「有生命」的石頭或樹幹,而不要求它們完全像一個有生命的人。
4 摩爾在藝術上的拓展主要體現在空間的連貫性方面。他從空洞、薄殼、套疊、穿插等等手法中把人物的因素大膽而自由地異化為有韻律、有節奏的空間形態。
5 隨著不同風格的發展, 亨利摩爾的作品亦湧現更多的視覺效果,和帶給人們更多不同的感受。言種風格與他認為雕塑作品不但可給人觀看,更應容許人們直接接觸有關,他贊成用手摸、用腳踏、用身擠、讓觀賞者全身感受雕像的整體美。所以形成他的作品可放於自然中在不同光下觀看的效果.

作 品 一 《皇帝與皇后》(King and Queen) 高約164cm 青銅

圖片參考:http://www.henry-moore-fdn.co.uk/images/lh350.2_0.jpg


作品為一戶外雕塑,在大自然不同強弱及不同照射角度的光線下,湧現更多的視覺效果,和帶給人們更多不同的感受。可給人觀看,直接接觸,用手摸、用腳踏、用身擠、觀賞者可全身感受雕像的整體美。

作品二《斜倚像》,大理石雕像,長512厘米,高約 240 厘米, 1957年,現放置于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入口前。

圖片參考:http://www.henry-moore-fdn.co.uk/images/lh416.4_0.jpg

雕像使用了大理石,白色的石質與後面大樓的部分白顏色相呼應,使作品與環境有機地融為一體。石像的頭部高昂,目略偏斜,眼睛的造型雖然相對簡單,但也絕非輕率雕刻而成。這一雙眼睛所表達的思想和感情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整個石雕人像精神面貌的基調。 作品在完成後,深受公眾的好評。
作品三 不對稱的自然法則

圖片參考:http://www.omni.com.tw/artist/moore/four_piece_composition.jpg

作品呈現大自然中不對稱法則,表現物體的質感,保留材料本來的美質。作品猶如一塊“有生命”的石頭。

作品四 《斜倚像》(Recumbent Figure) 1938年 長139.7cm 現存倫敦Tate Gallery

圖片參考:http://www.henry-moore-fdn.co.uk/images/lh191_0.jpg

相近的模式漸成了他畢生的創作方向,由此而衍生了更多不
同風格及表現形式之《斜倚像》。圖中所見的《斜倚像》是
用一種石質疏鬆,表面有許多氣孔的大理石雕成。它的半抽
象造型極為簡潔,石像長二公尺多,身上鑿了兩個空洞。空
洞的形成是基於人體骨骼的結構因姿勢而產生的。空洞一方
面有助於擴大雕像的內在張力,使觀賞者感受到人體的自然
構成,另方面亦可顯示雕像與空間的關係。

作品見
http://www.henry-moore-fdn.co.uk/matrix_engine/content.php?page_id=489
2008-05-04 7:01 am
a)亨利﹒摩爾(HenryMoore,1898─1986)曾先后進入利茲美朮學校和倫敦皇家美朮學院學習,嚴格的學院派訓練使他獲得了扎實的雕塑基本功,但真正影響他藝朮觀念的卻是大英博物館里的埃特魯利亞、前哥倫布時期的美洲和非洲黑人的雕塑以及當時英國藝朮理想家羅杰﹒弗萊、克萊夫﹒貝爾等人的美學思想。摩爾把原始藝朮對人的生命的熱烈追求和表現形式的率真質朴,與現代藝朮反對模仿、摒棄再現以及追求形式本身的獨立價值的觀念結合起來,走上了一條既保持西方傳統藝朮精神,又具有現代審美品格的藝朮之路。

b)除了作品的寓意表達之外,從學藝之始,摩爾就對“適合于他觀念”的題材、材料和技巧等課題極其重視。正如現代畫壇所流行的那句口頭禪───“畫什么并不重要,怎樣畫才是最重要的”。作為一個現代雕塑家,摩爾的藝朮觀念也與現代主義運動的大潮流并行不悖。像布朗庫西、阿爾基本科等現代雕塑先驅一樣,摩爾在其早期創作中也采用了“直接雕刻法”。實際上,摩爾對原始雕刻的興趣主要歸因于它的材料與形體的完美結合所生發的魅力的吸引。1941年,摩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當我一發現墨西哥雕刻時,在我看來它正是既切合又對頭。……它有石感───我的意思是指:它切合于材料,它有巨大的力量而無損于它的敏感性,在形的創造上它的花樣繁多而孕育力強大,我認為這些使它不可能為任何時期的雕刻所超越。”除了石雕之外,摩爾的早期作品中還有許多樹種的木雕。雖然這些用“直接雕刻法”創作的石雕和木雕作品的尺寸不大,但都具有一種內在的力量,在表達出各種象征意象的同時,亦充分發揮了各種材料的固有特性。

c)斜倚的人體材質:銅80cm
http://past.people.com.cn/media/20001026/64800.jpg

大型紡錘件材質:銅335cm,作于1974年
http://past.people.com.cn/media/20001026/64801.jpg

“家庭群像”(1950年)铜, 位于英国Stevenage的Barclay学校,是摩尔二战后的第一件大尺寸委托创作。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5/Henry_Moore%2C_Family_Group_%281950%29.jpg/200px-Henry_Moore%2C_Family_Group_%281950%29.jpg

“核能”(1967年),坐落于芝加哥大学校园内世界上第一次自维持核反应的原址。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d/d0/Henry_Moore_Nuclear_Energy2.jpg


收錄日期: 2021-04-15 21:11: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03000051KK0328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