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仗問題;2.北京的英文名

2008-05-03 9:16 pm
1.長恨歌的最後兩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我老是懷疑它對仗不工整。我認為這樣還好點﹕將"天長地久有時盡"改為"天長地久有盡時"。理由﹕"有盡"與"無絕"相對,"時"與"期"相對。請兩位才子釋疑。
2.北京以前的英譯名為Piking ,請問當時是誰給起的這名?後來又基於什麼理由要改為Bijing呢?

回答 (1)

2008-05-07 1:25 am
✔ 最佳答案
1. 長恨歌是古體詩, 對仗不需要太嚴格.
何況 有盡時 對 無絕期 平仄不叶
2. 有資料顯示, PEKING 的名稱是400年前 (清代), 法國傳教士根據中文讀音製成的西洋音譯.
漢語的讀音歷代都有改變, 西洋人起初認識北京這地方時, 是根據當時從中國人口中聽到的讀音而創製出英文地名, 可以反映這些字在當時的讀法. 也可能反映當時西方人接觸的中國人是說方言的, 所以聽到的字音和官話不同. PEKING這名稱於是在西方世界廣布了幾百年.
清末, 民國, 以至現代, 中國確立以北京官話為國語 (普通話), 系統化地用漢語拼音作為地名的音譯. 北京二字在現代的普通話拼音是BEIJING, 因此BEIJING也成為了北京的正式音譯. 二十世紀, 西方世界和中國接觸密切, 認識了這個譯法, 於是也漸漸接受讓它取代慣用的PEKING.
參考: 不是才子


收錄日期: 2021-04-19 01:00: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03000051KK0120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