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明借箭”中諸葛亮是否周瑜的下屬???

2008-05-03 5:01 am
在"孔明借箭"中,雖然劉備和孫權是聯軍,但周瑜正命令諸葛亮監造十萬支箭,那是否證明諸葛亮當時是周瑜的下屬?不然的話,周瑜那有權力要諸葛亮做事????

回答 (7)

2008-05-04 7:00 pm
✔ 最佳答案
既然閣下選擇了「中國史」, 我就以歷史回答:歷史上並沒有「孔明借箭」一事。

而亮是否瑜之下屬,那就當然不是吧!依陳壽《三國志》史書記載,孫權是派瑜隋亮到劉備那兒,「并力拒曹公」。

「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并力拒曹公。」《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時劉備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與魯肅遇於當陽,遂共圖計,因進住夏口,遣諸葛亮詣權。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劉備欲南濟江,肅與相見,因傳權旨,為陳成敗。備進住夏口,使諸葛亮詣權,權遣同瑜、程普等行。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惟瑜、肅執拒之儀,意與權同。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近,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備、瑜等復追至南郡。」《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並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2008-05-04 11:01:13 補充:
因本人於另一有關「借箭」問題已作出回答並選為最佳回答
本人現複製一次, 望發問者別誤會

有關於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其中一節
正史中並無記載, 而《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寫的「草船借箭」的靈感該是來自赤壁之戰中, 孫權渡江探敵時所發生的事

《魏略》
「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發,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迴船,復以一面受箭,箭軍船平,乃還。」

孫權在江中觀察曹軍, 但被發現了。曹營亂箭射向吳船, 吳船的一面中箭過多, 有令船隻翻沉的危險, 所以孫權命人把船迴轉, 讓船的另一面也受箭, 而令船隻平衡,然後撤退。

但《魏略》的真確性卻使不少網友及歷史學家質疑,

2008-05-04 11:01:18 補充:
而裴松之所著的《三國志》中
則說「權乃自來,乘輕船,從灞須口入公軍。諸將皆以為是挑戰者,欲擊之。公曰:『此必孫權欲身見吾軍部伍也。』敕軍中皆精嚴,弓弩不得妄發。」

「草船借箭」是真有其事還是《魏略》得個「吹」字?
都不得而知了

裴松之的《三國志》的意思是「曹公並沒命士兵發箭」, 箭也沒發過, 就是歷史中沒有「借箭」一事。
2011-05-28 5:36 am
001好像是曹操叫一萬人去射箭
2008-05-04 5:47 am
不是他們只是拍擋拍擋拍擋拍擋
2008-05-03 8:18 pm
周瑜其實聰明過人,但嫉妒心重,想挑戰諸葛亮。一次,諸葛亮說要多準備些弓箭來跟曹軍打仗,周瑜就趁機要諸葛亮在十天之內做好十萬支箭。證明諸葛亮當時不是周瑜的下屬。
2008-05-03 7:49 am
孔明借箭是小說內容,不是中史。

2008-05-07 09:44:20 補充:
德哥,你用阿媽來比喻歷史,就等如明知阿媽是女人,為了小小成積都要說成男人。
2008-05-03 7:06 am
首先我引述當日周瑜和諸葛亮的對答︰
次日,聚眾將于帳下,教請孔明議事。
周瑜:「即日將與曹軍交戰,水路交兵,當以何兵器為先?」
孔明:「大江之上,以弓箭為先。」
周瑜:「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軍中正缺箭用,敢煩先生監造十萬枝箭,以為應敵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卻。」
孔明:「都督見委,自當效勞。敢問十萬枝箭,何時要用?」
周瑜:「十日之內,可完辦否?」
孔明:「操軍即日將至,若候十日,必誤大事。」
周瑜:「先生料几日可完辦?」
孔明:「只消三日,便可拜納十萬枝箭。」
瑜曰:「軍中無戲言。」
孔明:「怎敢戲都督!愿納軍令狀:三日不辦,甘當重罰。」
孔明是以劉備說客的身份前赴東吳,及後以友軍代表、聯絡人和劉備軍師的身份留在吳軍陣營的,周瑜是「教請」諸葛亮來議事,極其量諸葛亮是以顧問身份去見周瑜,而不是周瑜的部下。
試想想,孫權有可能「教請」張昭前來議事,劉禪有機會「教請」相父諸葛亮來議事,項羽有機會「教請」亞父范增前來議事,吳王夫差有機會「教請」五子胥前來議事。因為張昭、諸葛亮、范增和五子胥都不是一般的部下,不是前朝老臣,便是地位名聲非凡的高人。
但曹操會「教請」荀彧、郭嘉、程昱來議事嗎?袁紹會「教請」田豐、逢紀、審配、郭圖前來議事嗎?
可是,諸葛亮接受軍令狀,自貶了身份。雖知道軍令狀是古代最高統帥為約束將領,保証其完成任務的法律文書,強調軍中無戲言。諸葛亮接受軍令狀的約束,就表明他受周瑜指揮。為甚麼?無他的,劉備當時被曹操追殺,由新野逃跑到江夏,當時唯一可以倚靠的便是吳軍,求人當然要低聲下氣,係咁夷降低一下身段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所以,當時諸葛亮和周瑜的關係不是部下對上司,而是一個有求於人而不得不低聲下氣的友軍顧問兼聯絡人。

2008-05-03 20:16:35 補充:
哎呢哎呢,阿媽是女人,有誰不知道。俗語有云︰睇古就唔好駁古。得罪!得罪!

2008-05-04 19:05:18 補充:
順帶一提︰正史中,「草船借箭」其實是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孫文臺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的時候。

另外,羅貫中對孫堅似乎有些偏頗,孫堅打敗華雄,就說是關羽的功勞;孫堅創出借箭之計,就說是孔明之計;還老屈孫堅私藏玉璽。其實孫堅一族以一校尉而得天下,堪稱三國最「白手興家」的豪傑。
參考: 自己
2008-05-03 5:26 am
三國時期,孫權和劉備聯合對抗入侵的曹操。孫權的部下周瑜和劉備的部下諸葛亮便要合作一起抗敵。可是,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能,要找個機會除掉他。

周瑜對諸葛亮說:「軍中的箭不夠用,請先生在十天內造十萬枝箭。」這根本是沒有可能辦到的。

怎知,諸葛亮竟然一口答應,還說:「十天太多了!我保證三天之內就可以完成。如果交不出,願受軍法處分。」究竟諸葛亮有什麼辦法呢?

諸葛亮接受了命令後,準備了二十隻船,停在江邊,每隻船上載有三十個士兵,船的兩旁放滿一捆捆稻草,並用布蓋着。

一天、兩天過去了,諸葛亮都沒有行動。

到了第三天的深夜,江上忽然瀰漫着大霧。諸葛亮終於行動了。他率領船隊向曹操的軍營駛去。

船隊駛近曹營後一字排開,士兵擂鼓吶喊。曹操聽見戰鼓雷鳴,人聲鼎沸,便走到江邊察看。他只見江面被大霧濃罩,白濛濛一片。

曹操恐怕有埋伏,不敢出兵。他命令一萬個弓箭手不斷向江中射箭,希望亂箭能擋住敵軍。

太陽出來了,霧漸漸散去,諸葛亮下令收隊。大家一看,船上的稻草已經插滿了密密麻麻的箭,一共有十多萬枝呢!

周瑜知道諸葛亮用這方法得到大批箭,不禁大嘆:「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他的確比我高明!」

2008-05-02 21:27:30 補充:
並不是周瑜有權力要諸葛亮做事。

2008-05-02 21:27:46 補充:
諸葛亮當時不是周瑜的下屬

2008-05-02 21:29:05 補充:
周瑜正命令諸葛亮監造十萬支箭,那是否證明諸葛亮當時是周瑜的下屬?

因為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能,要找個機會除掉他。

2008-05-05 17:19:26 補充:
課文資料:

本文為長篇小說中的一個片段, 敘述一件事的始末, 屬記敘文.
本篇雖是節錄,但結構完整,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齊備, 而且多設懸念,使故事引人入勝, 文中多人物對話, 通過對話來反映人物性格.
本文的主旨, 是敘述諸葛亮成功"借"箭經過, 藉此刻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008-05-05 17:19:53 補充:
寫作資料:

本文雖是節錄, 但結構完整, 故事的開端, 發展, 高潮和結局齊備, 而且多用懸念, 使故事引人入勝. 文中多人物對話, 通過對話來反映人物性格.
"孔明借箭"這段節錄, 有孔明, 魯肅, 周瑜三個重要的人物, 有孔明的小舟, 周瑜的駐地, 曹操的水寨三個場景; 故事發展圍繞著周瑜想藉造箭一事陷害孔明. 人物, 場景和情節多, 但閣讀起來亳不感到凌亂,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 : 作者巧妙地在事件發生前, 先埋下"伏筆", 事件完結了, 又簡單地做一點總結, 照應上文.

2008-05-05 17:20:26 補充:
例一
伏筆 : 吾聞曹操換毛玠,于禁為水軍都督,則信兩個手裏,好歹送了水軍性命.
照應: 卻說曹操寨中,聽得擂鼓吶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飛報曹操.

例二
伏筆 : 瑜曰:"先生料幾日可完辦?"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納十萬枝箭."
照應 : 亮於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

2008-05-05 17:21:04 補充:
課文內容:

開端 :周瑜妒忌孔明
魯肅的任務 : 受周瑜委派,試探孔明是否知道周瑜用反間計除去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和張允.
孔明的表現 : 表洞悉周瑜的反間計
周瑜的反應 : 妒忌孔明,要設計害他

2008-05-05 17:21:28 補充:
發展:周瑜的詭計
周瑜設陷阱 : 引孔明講出水戰以弓箭最重要,逼他十日內造出十萬枝箭.
孔明的反應 : 自限三天辦妥,更立下軍令狀,如有失誤,便甘受重罰.
周瑜的阻撓 : 命人在工匠物料方面留難孔明,便他不能如期完工.
孔明的準備 : 向魯肅借二十隻快船,每船三十軍士,船上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千餘個,分佈兩邊;並請魯肅不要將此事告訴周瑜.

2008-05-05 17:21:43 補充:
高潮 : 取箭經過
時間天氣:第三日四更時分,濃霧鎖江.
草船安排:用長索相連,向北岸進發
誘敵方法:草船迫近曹軍水寨,船上軍士擂鼓吶喊
曹軍對策:不敢出兵,只是調動一萬餘弓箭手向著江中放箭.
受箭辦法:先把船隻頭西尾東,一字形排列,一邊受滿箭,便把船轉至頭東尾西,繼續受箭.日高霧散時,下令收船急回.
挫敵士氣:孔明令船上軍士齊呼:"謝丞相箭".
安全撒退:船輕水急,轉已向南岸放回二十餘里.

2008-05-05 17:21:55 補充:
結局 : 借箭成功
成功因素:孔明通天文,識地理,明兵勢.
得箭數目:十萬餘枝
周瑜反應:慨歎孔明神機妙算,自愧不如

名句
周瑜:"此人決不可留!吾快意斬之!"
魯肅:"公自取其,我如何救得你?"
曹操:"重霧迷江,彼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輕動."
周瑜:"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孔明:"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

2008-05-05 17:37:55 補充:
草船借箭






(http://www.epochtimes.com)



“草船借箭”這則成語的意思是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演義》,用奇謀孔明借箭。

2008-05-05 17:38:12 補充:
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字孔明)的才幹。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於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2008-05-05 17:38:22 補充: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

2008-05-05 17:38:31 補充:
魯肅答應了,並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準備齊全。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魯肅很納悶。 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兒擺開,叫士兵擂鼓呐喊。

2008-05-05 17:38:39 補充:
曹操以爲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過了一會,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


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歎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30: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02000051KK0263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