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食月餅係記念邊個??20點呀

2008-05-01 9:03 pm
有無人知@@中秋食月餅係記念邊個??

回答 (5)

2008-05-10 9:22 pm
✔ 最佳答案
月 餅 象 徵 團 圓 , 是 中 秋 祭 月 和 拜 土 地 公 的 必 備 祭 品 。 而 中 秋 節 吃 月 餅 的 習 俗 , 是 由 元 朝 末 年 流 傳 下 來 的 。



相 傳 當 時 中 原 人 不 甘 受 蒙 古 人 的 統 治 , 有 志 之 士 皆 思 起 義 抗 元 , 然 欲 整 合 反 抗 的 力 量 , 卻 苦 於 無 從 傳 遞 消 息 , 所 以 劉 伯 溫 便 想 一 計 策 , 散 佈 將 有 瘟 疫 的 流 言 , 要 人 們 於 中 秋 節 買 月 餅 來 吃 以 避 禍 。 大 家 買 了 月 餅 回 家 後 切 開 一 看 , 裏 面 藏 了 紙 條 寫 著 「 八 月 十 五 夜 起 義 」 , 於 是 民 眾 紛 紛 響 應 , 因 而 一 舉 推 翻 元 朝 。 月 餅 因 而 成 為 中 秋 節 的 應 景 食 物 。





中秋節的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在民間有多個版本留傳,以下為其中的一種:



相傳在遠古時代,天空有十個太陽。力大無窮的英雄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第十個太陽則要按時起落,造福人民。後來,后羿又娶了嫦娥。



有一天,后羿得到一包不死藥,只要吃了不死藥,就能成仙升天。后羿回家後就把不死藥交給了嫦娥。



不料,后羿的徒弟蓬蒙想偷吃不死藥,他趁后羿出門的時候偷偷闖進嫦娥的房間,逼她交出不死藥。嫦娥不肯,就把不死藥全部吞下,然後變成了仙女,往月宮(月亮)飛去。






[
[編輯] 中秋詩詞


有許多古代詩人寫下了詠誦中秋節的詩詞。



宋朝人蘇軾所寫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最為人熟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編輯] 參考文獻




林之光,中秋的賞月天氣,科技日報,2000-9-9(4)。





[編輯] 參看




中國傳統節日

中秋經濟

煲蠟

月亮就像妳的臉

月圓人更圓
參考: mu
2008-05-01 9:20 pm
中秋食月餅不是記念任何一個人,月餅象徵團圓, 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關於吃月餅的由來,有不同的說法:
一說唐太宗八月十五出征北方突厥,凱旋而歸,得一圓餅,太宗大喜,指著懸在天空中的明月笑道:"應將胡餅邀蟾蜍",與文武百官共食,從此就有了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
另一說是唐明皇遊月宮時,吃了嫦娥款待的仙餅後,回宮命人製成。
還有一說是元末農民起義,當時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的統治, 有志之士皆思起義抗元, 然欲整合反抗的力量, 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 所以劉伯溫便想一計策, 散佈將有瘟疫的流言, 要人們於中秋買月餅來吃以避禍。利用月餅內夾的紙條傳遞起義資訊。 這一說是最流傳廣泛的.
而月餅真正與中秋節有聯繫是在明代。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會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食和贈於良朋親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範,差別甚大,其製作的名堂亦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餅,有只限於女子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少年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到了近代,月餅不僅製作精良,品種也日益豐富。
2008-05-01 9:11 pm
月餅的起源︰在民間有一則流傳甚廣的傳說:在元朝末年,元朝由蒙古人統治時, 人分為四個等級,最低等的是漢人,但人口還是以漢人為多,統治者為了防止漢人反抗,於是把二十戶漢人編成一組,稱為「甲」,並由蒙古人擔任每組的甲主,漢人居民就是甲主的奴隸,令漢人的生活苦不堪言,例如不准民間私藏武器,規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十戶供養一名兵丁,漢人想起來反抗,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不敢反抗。所以劉伯溫(一說張士誠)便想出了條計策。說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於是大家爭先恐後的購買月餅來吃。回到家中,掰開月餅,發覺裡面藏著張條子,上面寫:「八月十五殺元兵,家家戶戶齊動手」。於是到了八月十五日當天,大家就拿著棍棒,衝進甲主家中,把甲主打死。以後,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大家都吃圓餅來紀念漢人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另一說法,月餅真正與中秋節有聯繫是在明代,當時北京城巿裏出現了一種以水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會在中秋節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食和贈予良朋親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
2008-05-01 9:07 pm
我想是嫦娥!因為嫦娥吃了靈丹。
參考: 是自己大概想的!
2008-05-01 9:05 pm
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由於時間的推移,月餅已經異化成中秋節食品和禮品。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於唐朝出現,根據《洛中見聞》,唐僖宗曾在中秋節當日命令御膳房用紅綾將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北宋之時,該種餅被稱為「宮餅」,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北宋文學家蘇東坡曾經提及:「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當中的「小餅」也即是月餅。而「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中,那時的月餅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物,後來才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

相傳元朝的時候,漢人在元人的統治下苦不堪言,朱元璋揭竿反元,但元軍控制嚴密,義軍無法傳遞消息,為此劉伯溫獻計,在中秋節互贈糕餅裡面夾紙條,上面寫著「八月十五殺韃子」,作為起義的訊號。

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記》提及:「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意。」,可見月餅於當時流行於民間。清代已有詳細記述月餅製作方法的書籍。清楊光輔即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56: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01000051KK0119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