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郭沬若生平,作品的問題!!

2008-05-01 7:58 pm
我要郭沬若的生平,作品和後人對郭沬若作品的評價!!!

回答 (1)

2008-05-01 8:01 pm
✔ 最佳答案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字鼎堂,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是中國現代具影響力的詩人、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劇作家、社會活動家,是甲骨學四堂之一。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文聯主席、中國科大第一任校長。



生平︰

郭沫若是四川樂山人,少年曾就讀於成都石室中學。父親郭朝沛經營家業。母親杜遨貞,是一個沒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兒。



1914年,郭沫若留學日本,在九州帝國大學學醫。1921年發表第一本詩集《女神》,也是上海文學學社「創造社」建立者之一,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旗手。1922年3月15日《創造季刊》問世。1926年到1927年任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1927年他就任蔣介石總司令指揮下的北伐軍總政治部主任。安慶「三二三慘案」之後,蔣介石清黨。郭沫若在朱德的家裡,寫下了聲討蔣介石的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隨後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加入中國共產黨。蔣旋即通緝郭沫若,1928年2月郭只好到日本避難。



旅居日本的郭沫若開始研究甲骨文、金文。1930年撰寫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通過引用當時的歷史文獻資料與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學發展規律的論斷,證明中國同樣經歷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這個説法現在受到海外學者的爭議)。隨著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綱領的中國共產黨走上執政舞臺,該書被當作今後相當一段時間內中小學課本的參考教材之一。



郭沫若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回國。儘管他有一個日本籍妻子,這個妻子沒有跟隨他來中國。回國後前往南京拜謁汪精衛、蔣介石,要求蔣原諒從前的事情。郭沫若是中國抗戰的文化領袖。郭沫若擔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期間,組織了聲勢浩大的武漢抗戰文化運動,歌詠、話劇、電影等各界發動起來,郭沫若功不可沒。他本人在話劇領域的創作高峰也是在抗戰時期到來的,代表作是《屈原》。1947年國共內戰期間郭沫若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委員、中日友好協會名準會長等職。



郭沫若以毛澤東的詩友著稱,和毛時有詩詞唱和。他曾高度讚頌毛澤東的詩詞和書法;也曾賦詩讚美史達林。郭沫若在文革初期被批判,很快就得到了特別保護;他寫了許多讚美文化大革命的詩作,包括直接讚美江青的詩,在整個70年代基本安然無恙。1976年5月12日,郭沫若寫了《水調歌頭•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十周年》,但過了僅僅五個月零九天,四人幫被逮捕之後,他立即又賦一首《水調歌頭》抨擊「四人幫」:這也是後來他的政治人格受到質疑的主要原因。



1978年3月,郭沫若發表了《科學的春天》的書面報告(內容原中宣部國際宣傳處幹部胡平起草),號召知識分子鑽研學術。6月12日在北京逝世。根據其遺囑,郭的骨灰灑在山西昔陽縣大寨人民公社的梯田中。



在中國許多名勝地點都可以看到郭沫若的書法作品。


收錄日期: 2021-04-19 01:00: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01000051KK009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