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原體?20分

2008-05-01 1:04 pm
點解會有衣原體?
除左性交之外仲有無其他途經會感染到?
衣原體起因系咩?

回答 (3)

2008-05-01 8:45 pm
✔ 最佳答案
衣原體性病Chlamydia

甚麼是衣原體性病?
在美國,衣原體性病是一種最常見的細菌傳染性性病。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一種稱為「沙眼衣原體Chlamydia Trachomatis」」的細菌引起。不論男性或女性,若感染衣原體性病後仍不接受治療,可引起嚴重的性器官感染,甚至不育症。對女性而言,衣原體性病會增加患子宮頸癌及宮外孕的可能性。若母親在分娩時患有衣原體性病,新生嬰兒可能會得嚴重眼結膜炎及肺炎而引致永久性傷害。
衣原體性病如何傳染的?
衣原體性病的傳染途徑除了通過性交,由感染的一方傳給另一方伴侶之外,也可以由感染此病的母親在分娩時傳給嬰兒。
衣原體性病的症狀
衣原體性病的症狀通常在感染後一至三周內出現。但早期症狀不會很明顯。甚至很多患有衣原體性病的男女患者,都不感覺到有任何症狀。但即使沒有任何症狀,此病依然會通過性交傳給性伴侶。
男性方面的症狀有:
• 陰莖有分泌物
• 小便時灼熱痛
• 睪丸腫痛
女性方面的症狀有:
• 陰道不正常分泌
• 性交後流血或經期之間流血
• 下腹痛
• 小便時疼痛
衣原體性病的診斷
可以通過驗尿或檢驗女性陰道分泌物或男性陰莖分泌物來鑒定衣原體細菌。
衣原體性病的治療
以服用抗生素來治療衣原體性病效果很好,且服食容易,痊癒快捷。在接受治療期間需注意以下事項:
• 即使症狀消失也應服完所有醫生處方的藥物。
• 性伴侶也需及時檢查,若發現巳染上此症,也應接受治療以免循環感染。
• 治療之後,要到醫生處復查以確定是否完全痊癒及能否回復性交行為。
如何預防衣原體性病
以下的措施可減少罹患衣原體性病的機會:
• 性交時使用避孕套。
• 避免多方性伴侶。
• 在治療期間避免性交以減少重新感染及傳染的機會。
很多不同的性病均有相同類似的症狀,但需用不同的藥物治療。如您對衣原體性病或其他性病存有疑問,請咨詢您的家庭醫生或婦科醫生。
希望幫到你啦~~~
參考: 我係就讀醫學系的,信我吧~~~
2008-05-01 5:46 pm
支原體或衣原體:是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能營獨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有衣原體一個屬,包括4個衣原體種:即沙眼衣原體、鸚鵡熱衣原體、肺炎衣原體和牛衣原體。其無細胞壁,能通過濾菌器,可在無細胞的培養基上生長繁殖,含有RNA和DNA,經代謝產生能量。常佔肺炎總數的15%到20%;衣原體系革蘭氏染色陰性,嚴格細胞內寄生的病原體,在細胞漿寄生並產生光鏡可見的包涵體;,不同於病毒的是它同時具有DNA和RNA及革蘭氏陰性細菌類似的細胞壁,且對廣譜抗生素敏感。
“肺炎”支原體肺炎佔非細菌性肺炎的1/3以上,或各種原因引起肺炎的10%,其秋冬季節發病較多,但季節性差異不明顯,國外報告。15%~20%的社區獲得性非流行性肺炎為肺炎支原體肺炎,近年來,肺炎支原體感染有增多趨勢,肺炎支原體由口、鼻分泌物經空氣傳播,引起散發或小流行的呼吸道感染,主要為嚥炎和支氣管炎,部分累及肺而引起肺炎。感染主要見於兒童和青年人(約佔71%),人群密集的地方(如軍隊、學校等)感染率高。該病起病緩慢、發熱、嚥喉痛、劇烈頑固性幹咳、乏力、肌肉酸痛或有皮疹。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潛伏期為14~21天,多數患者起病緩慢,1/3~1/2無症狀,通常以嚥炎、氣管、支氣管炎、肺炎、耳鼓膜炎等形式出現,其中肺炎最重,症狀的發生頻率依次為咳嗽、發熱、乏力、畏寒、頭痛、肌肉或關節痛、嚥痛、膿痰、耳痛等;部分患者有類似上感症狀,胸痛少見,半數患者可聞及幹濕性羅音。肺炎支原體肺炎病情一般較輕,少數患者較重,但很少死亡。其特點是熱退後咳嗽及肺部羅音消失較慢,可延長至6周左右,多與X線征象的消散相平行。少數患者可發生肺膿腫,肺門淋巴結腫大,縱隔腫塊等。肺部X線表現多樣化,特點是多與體征不成比例,即臨床表現輕而X線檢查發現較多浸潤病灶,肺部陰影可長至2~3周消退,少數可延長至4~6周。
衣原體可發生非呼吸系統的嚴重並發症,任何器官均可累及(如泌尿系感染,它不一定由性接觸引致)。 治療: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主要應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紅霉素是首選藥物,劑量為每日2g(每次0.5g,每日4次),或用交沙霉素,每日1.2~1.8g。紅霉素耐藥者可用四環素每日2g,持續10~14天,以免復發。米諾環素因有較高的脂溶性而被用於肺炎支原體感染或中樞神經系統並發症的治療,每次0.1g,每日2次。近年來,應用新型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獲得了良好的療效,用法為克拉霉素每次0.5g,每日2次,療程10~14天;阿奇霉素第1天0.5g,後4天每次0.25g,每日2次;也有應用氟諾酮類藥物治療獲得良好臨床療效的報道。值得注意的是,對病情較重者應加強支持治療,出現嚴重肺外並發症時,應給予相應的處理。
在肺炎常見病因中佔第3或第4位,以老人、青少年多見
目前,臨床上最常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是肺炎衣原體(TWAR株),這是80年代末新發現的一種衣原體種,系嚴格的人類病原體,不存在動物中間宿主,血清流行病調查顯示,人類的肺炎衣原體感染是世界普遍性的,與人口密度有正向關系,兒童感染率在20%左右,隨著年齡的增加,感染率迅速上升,青壯年可達50%~60%,老年70%~80%,感染率沒有性別差異。肺炎衣原體傳染途徑是通過呼吸道分泌物的人傳人傳播。因此,家庭、學校、軍隊及其他人口集中的工作區域可存在小范圍的流行,肺炎衣原體感染還可能與哮喘,冠心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發作和惡化有關。
目前,肺炎衣原體已是繼肺炎雙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之後引起社區獲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體,與嗜肺軍團菌和肺炎支原體一起成為社區獲得性肺炎的三種非典型病原體。
參考: 中華內科醫學雜誌
2008-05-01 5:45 pm
衣原體對許多人來說仍很陌生。但這種致病微生物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不少的困擾。生殖泌尿道衣原體感染症是最常見的性病。同時也是引致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NGU) 最常見的病菌。衣原體在感染生殖道或泌尿道 ( 簡稱生殖泌尿道Genitourinary Tract ) 可引致男性的尿道炎、附睾丸炎、甚至前列腺炎。而女性遭感染後不但可引致尿道炎、子宮頸炎、盆腔炎及不孕症。 而且衣原體有可能感染新生嬰兒,造成威協新生嬰兒生命的衣原體肺炎。
衣原體的生物學名稱是: 砂眼衣原體( Chlamydia Trachomatis )。這種微生物並不具備病毒(virus)的典型構造,但其構造卻與細菌(Bacteria)類似,故生物學上仍把它歸類為細菌,故把它稱作衣原體較為恰當。衣原體在侵犯人體器官後在細胞內寄生,然後引致一系列疾病。生物學可把砂眼衣原體分為多種生物變型,生物變型A、B、C型常引致大家熟識的砂眼症(即砂眼結膜炎),而生物亞型D ~ K型,則可導致生殖泌尿道感染,因而導致一系列的生殖泌尿道疾病。砂眼衣原體中的L1~L3生物亞型,會導致性病淋巴肉芽腫(Lymphogranuloma Venereum)。 衣原體(披衣菌)感染而引致的生殖泌尿道感染極為常見,大量的權威研究結果顯示:衣原體感染引致的一系列生殖泌尿道疾病是性病中最常見的。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每年衣原體的新增感染病例達八千九百萬例,且發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在中國,根據中國全國性病控制中心所發表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九九年比九七年衣原體的發病率增加達2.12倍。
在成人,衣原體感染常是經由性接觸傳染。在某些患有衣原體感染的父母,其子女似乎有較高的感染比例,但真正的傳染途徑目前仍未確定。

2008-05-01 09:46:13 補充:
衣原體是一種常見的細菌傳染病,是經與患者性交時傳染所得。
衣原體是由衣眼衣原體細菌所致。
很多患者都沒有明顯的病徵但當病徵出現時徵狀會與淋病非常相似。

男性患者最常見的病徵是:

陰莖流出液體
小便時感到灼痛
小便較頻密
陰莖有刺痛或痕癢感覺
女性患者的一般病徵是:

陰道分泌物增加
小便時感到灼痛
小便較頻密
經期不規律
性交時感到痛楚

2008-05-01 09:46:27 補充:
雖然男性較少會因為感染衣原體而出現併發症,但如果不加治理,病菌可能會令睪丸發炎疼痛,因而導致不育。

若女性染有衣原體而處理不善,病菌可令盤腔發炎,引致不育。病菌又可以由孕婦傳染給胎兒,令胎兒的眼睛或肺部受到感染。

男女患有衣原體,可引致眼睛炎、關節炎及尿道發炎綜合症。

2008-05-01 09:46:37 補充:
採取安全性行為是能減低受感染風險的最佳方法:

與一名沒有受感染的伴侶保持專一的性關係。
正確使用安全套。

你應接受醫生的檢查。醫生會用拭子拭抹可能受感染的部位,或收集尿液樣本作出診斷。此外,曾與你有性接觸的人士亦應接受檢查。

2008-05-01 09:46:44 補充:
治療衣原體可服用抗生素。患者必須依從醫生處方服用所有藥物,才能有效根治衣原體。此外,已受感染的性伴侶亦應同時接受治療,否則,你可能會再次受到感染。

在治療期間,你和你的性伴侶應避免有任何性接觸,直至你們雙方都已完成所有藥物療程,並且證實已經痊癒, 才可回復性生活。
為確保徹底根治衣原體,你康復後仍須接受醫生或診所的跟進檢查。

2008-05-01 09:46:53 補充:
衣原體是一種會影響生育能力的嚴重疾病,因此必須徹底根治。切勿胡亂自行治理,以免損害你或性伴侶的健康。

如果懷疑自己染有衣原體,必須及早就醫。

收錄日期: 2021-04-12 02:05:2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01000051KK0038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