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生死日期是什麼時候?

2008-04-29 2:45 am
司馬遷的生死日期
司馬遷的生死日期
司馬遷的生死日期

回答 (1)

2008-04-29 2:50 am
✔ 最佳答案
司馬遷(前135年-前90年),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是中國古代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撰寫的《史記》被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因此後世尊稱他稱爲史遷、太史公。

家世
司馬遷像司馬遷的父親是西漢太史令司馬談。司馬遷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20歲時,他從長安出發,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巴蜀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

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馬談去世,司馬遷承襲父職,任太史令,同時也繼承父親遺志(司馬談臨終曾對司馬遷說:「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準備撰寫一部通史。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與唐都、落下閎等共同創立了「太初曆」,以後司馬遷便修心養性,專心寫作。司馬遷便開始《史記》的寫作。

獲罪
漢武帝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李陵兵敗投降匈奴,漢武帝震怒,滿朝文武都認為李陵罪大,全家當誅,司馬遷則爲李陵辯護,觸怒武帝,被投入牢獄並施以腐刑,對此他曾表示過「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世也」,意味深長。

著書
出獄後,司馬遷改任中書令,發憤撰寫史書,「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完成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史記》最初沒有書名,司馬遷將書稿給東方朔看過,東方朔佩服不已,將其命名為《太史公書》,後世稱《太史公記》為《史記》。

「史記」原本乃各國史書的通稱,司馬遷的著述也正是參考戰國時期各國史記所作。但後來因爲《太史公書》的影響,大約在東漢時期,就已經成爲此書專名。司馬遷完成《史記》後,知道該書不被當世所容,故預先將副本存之名山,流傳後世。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産生了深遠影響。鄭樵稱:「六經之後,唯有此作」[1]。魯迅稱譽《史記》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趙翼《廿二史劄記》說:「司馬遷參酌古今, 發凡起例,創為全史,本紀以序帝王, 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繫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誌人物,然後一代君臣政事賢否得失,總彙於一編之中。自此例一定,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範圍,信史家之極則也。」

卒歿
對於司馬遷的死,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使得卒年無法確定,死因也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司馬遷一直到漢昭帝年間善終,有人認為司馬遷完成《史記》之後,便隱居山野,不知所終,故無從查考。1916年,王國維第一次將司馬遷生卒年作為學術問題進行考證,以為卒年「絕不可考……然視為與武帝相終始,當無大誤」。

異說
有一個不太被學界接受的說法是:司馬遷之死是遭到戾太子劉據巫蠱之禍事件的牽連,為任安打抱不平,故被武帝處死。

公元前91年巫蠱之禍,司馬遷之友任安(字少卿)接到太子劉據發兵命令,但按兵不動,不幫助太子,亦不幫助武帝。事後,任安以「坐觀成敗」之罪名處斬。任安曾寫信勸司馬遷多「推賢進士」(希望司馬遷相救),司馬遷當時沒有回信,後給獄中的任安寫了一封回信,就是著名的《報任少卿書》。

此說法相當不可能,因為《報任少卿書》中,司馬遷一直稱自己為「刑餘之人」,表示無力「推賢進士」,應有拒絕相救的含意。一般認為,司馬遷拒絕是因為在李陵事件時,任安並未幫助司馬遷之緣故。

傳說
現在,中國陝西韓城芝川鎮南塬頭上有司馬遷祠和墓。芝川鎮西塬上徐村有司馬故里、祖墓碑。韓城民間傳說:司馬遷因為李陵事件獲罪後,其族人多改姓避禍。或將「司」加一撇改姓「同」;或將「馬」加兩點改姓「馮」。所以,現在芝川鎮西塬上徐村同姓、馮姓的人,都是是他的同族後裔。

主要作品
《史記》
《報任安書》
《悲士不遇賦》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30: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428000051KK0205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