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問米的由來及歷史
問米於幾千年前已存在,當時的人皆相信鬼神之說。有些更聲稱可與神靈溝通,稱為「智者」。他們懂占卜及天文地理,亦稱為「巫」。
春秋時代,「巫」被納入禮部,為皇帝祭天、祭事及卜卦。漢朝時,「巫」又被道教吸納,融為一體,成為降靈術、召靈術及通靈術。問米屬於召靈術,召靈再分召神靈及鬼靈。道教是透過「術」召靈,以咒及符為工具。
(資料來源﹕淳道玄學會會長方海閱)
問米 難為真假定分界
記者□ 林潔英 陳嘉欣 編輯/攝影□ 徐詠琨
「問米」經常給拿來作電影故事題材,但原來和真實的「問米」有很大分別……
問米是通過靈媒把已死親人朋友的靈魂召來,問問事情或懷念舊人。以為問米須於陰暗的地方進行,旁觀者須肅靜﹔誰知七姑作法時屋內燈火通明,屋內人可隨意走動、攝影、甚至通電話,絕不陰森恐怖。
採訪當日,七姑正幫熟客范德龍召喚他已去世的哥哥的靈魂。七姑坐在神壇前閉著眼,揮動雙手,口中喃喃唱出夾雜很多神靈名字的歌謠,內容大概是邀請神仙幫助。
後來,七姑伏在神檯上像熟睡一樣,不消一會,她就坐起來,合著眼睛,開始和范先生談起來。談話期間,七姑間中會擲手中的筊杯。待她睜開眼後,整個過程便完成。
懷念至親 問米為求安心
三十歲的范德龍,從事首飾生意,兩年前因懷念過世的父親而找七姑。今次目的卻是想找他哥哥幫助解決生意上的問題。「近來生意差極了,想盡辦法都未能改善虧蝕﹗今次哥哥叫我換了現在的車牌,我也會照做的。」但他表示不想評論問米的真確性,「不論真或假,能滿足我的要求便夠﹗」
真假不重要
現職會計師的Tiffany,沒有宗教信仰。她聽說問米可令先人早日安息,於是由朋友介紹到國內問米。「後人應該盡自己的責任去幫他們,自己也心安理得。」她認為相信與否都不重要。「先人在世時與她關係不好,希望以此彌補,自我安慰。」
想再次與亡夫傾訴心事的周太,由朋友陪同去問米。但她不滿意那次的經驗,「她連死亡時間也說錯。當問及丈夫的情況時,她的答案含糊,例如﹕『我很好』、『還可以』等,模稜兩可。」
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陳天祥認為,以上的例子可看出當人無法用正常途徑解決問題時,便選擇用一些荒誕古怪的方法去解決,「只要從事問米的人能滿足到他們的要求,令他們心靈得到慰藉,他們就會相信。」
收費豐儉由人
淳道玄學會會長方海閱稱一般行家沒有訂下標準的收費制度,通常每次收費由三百到數千元不等,「如客人覺得滿意或得到所需時,經常會多給一些﹗」他就曾收過近六位數的紅包。「每個師博的收費都不同,就如律師、醫生,會按資歷決定。」
七姑則不願透露自己的收入,只說一般收費三百元,若時間過長或要燒衣則另外收費。
她強調當客人認為她召不到或召錯靈魂時,就不會向顧客收取費用。「我不騙人,滿足不到他們就不收錢﹗」
七姑說單靠問米收入有限,她說「很多行家也像我一樣提供查花燈、查八字及招魂的服務。」
鄰人無懼宅內開壇
大部分人對鬼神都避之則吉,七姑的鄰里可知隔壁住了個靈媒呢﹖鄰居張太說起初也有點害怕,「現在已習慣了……有個神壇保佑我們,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而七姑的女兒曾小姐現在也十分支持及尊重母親的職業,「其實小時候不喜歡她當問米婆,因常給同學取笑。但當看到很多客人光顧後都得到解脫及幫助,便接受了。」 她坦言不會主動向友人透露母親的職業,「不是人人能夠接受的,我不想因此少了朋友﹗」
入行不容易
七姑稱當初根本沒想過要當問米,一切只因一個夢。「四十多年前,做了一個夢,見到已去世的妹妹,她說可助我通靈,自那天起,我就懂替人問米。」七姑聲稱通靈力量來自神靈,因此根本無從學習。
但是方海閱卻認為問米是可學習的。「道教流傳著大量經文,只要多加摸索和明白箇中技巧,便可以問米。當然學習過程非常辛苦,要有興趣和耐性才能堅持。」他以自己為例,「我跟師父學習,花了五年時間,其間要不斷練習及閱讀經文﹗」
女性較適合問米
我們通常稱從事問米一行的為「問米婆」,難道只有女性才適合﹖方海閱稱女性的確較合適,「根據道家說法,男性以神的僕人自居,而女性體質較易受靈體依附,所以行內女性較多。」但陳天祥認為原因是女性的說服能力比男性較強。
行內多騙子
方海閱認為從事問米行業的人質素良莠不齊,分辨真假好像很簡單,只要問一些私人問題就可以。但騙徒常利用旁敲側擊的方法掩人耳目。他稱很多問米婆在鬼神上身後說話模稜兩可,似是而非,令人難以分辨真偽。他又稱,如那問米的對顧客限制多多,則多數是假的,「甚麼都不准問,還有何意思呢﹖」
七姑坦言知道不少人在學懂道教玄學的皮毛後即趁機行騙,榨取顧客金錢,但她不會揭穿別人,她說「河水不犯井水,我只行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