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日本攻入南京過日慨資料~20分

2008-04-28 4:16 am
我系要以日本人慨身份做的號外(姐系報紙)報告過日慨野俾國人(日本人)看..
so我要當日日本入城,D相同資料..
同埋d背景資料
最好有日本以前d號外俾我參考下
or有d日本人戰士攻入南京的感覺
謝了~`

回答 (2)

2008-05-07 4:33 am
✔ 最佳答案
歷史不可忘記。發生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的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以至全人類犯下的滔天罪行,血寫的史實,如山的鐵證,不容竄改!六十八年後的二○○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大公報與和諧香港基金、香港理工大學、教育評議會、中國歷史教育學會合辦「苦難的反思─南京大屠殺研討會暨圖片展」,與上千名香港中學生鑑前車,望向前,追思中國落後挨打的痛史,盼為振興中華、推動和平盡一分力。


三十五萬四千七百八十條性命,喪失在長達六星期的南京大屠殺之中。聽著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張連紅教授的講解,還有南京大屠殺的圖片,特別是侵華日軍當年對數萬名中國婦女(幼至七歲,老至七十餘歲)的狂暴獸行,滿場中學生不時發出震驚的嘩聲,見識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的可惡和可恨。但與會學生不是一味對日寇喊打喊殺,更多的是反省中國人對自身歷史、文化傳統的態度,不約而同呼籲加強民族凝聚力、珍愛生命、爭取和平,顯示新一代嘗試了解過去、前瞻未來。


自尊自信 正視歷史


在研討會的論壇上,庇理羅士女子中學中六生梁家欣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十年來,作為侵略國的德國始終不敢忘記當年罪行,德國人尊重史實,學校派學生到當年納粹集中營參觀,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也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不可磨滅的史實。同樣是二次大戰侵略國的日本,卻刻意淡化侵略史,國際社會對此也不大關注。她遺憾地說,今年的美國《時代周刊》有文章非議中國經常要求日本就當年侵華道歉,認為今天亞洲至關重要的事就是解決朝鮮核問題。


梁同學慨嘆,我們不容日本淡化侵華史,但一些中國人並不尊重歷史的見證。南京作為大屠殺所在地,日寇建立了遠東最大的慰安所(軍妓院),今天卻面臨拆遷,「一些中國人認為這是國恥,要去之而後快,這令中國慰安婦的證據越來越少,為什麼我們反而主動破壞歷史見證?」她說,中國近年國力提升,希望國民建立自尊自信,汲取歷史教訓,正視自身歷史。


中華文化 薪火相傳


為什麼日寇視中國人為豬,肆意蹂躪、殘殺?粉嶺田家炳中學的李凱鑫認為值得中國人反省。「日本一直師法中國,但在清末超越中國,推行明治維新時追求西化但無遺棄傳統,反而把兩者融和,更把和服、相撲、茶道和劍道等源自中國的傳統得以發揚,日本民族向心力強。相反,中國在五四運動的口號是全盤西化,把自己文化全面否定,甚至一度摒棄自己優良的傳統文化。」畢竟,文化才是最強大的力量,這需要薪火相傳。


團結才有力量!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中六生顧芷婷談到中國的抗戰精神,南京城陷前夕,南京城外一條村莊的男子為保護婦孺免受日寇蹂躪而築起人牆,團結抗敵。撫今追昔,團結精神在今天漸被遺忘,巴勒斯坦烽火不息相信也與此有關。


神託會培敦中學中六生楊卓衡說,連同死於南京大屠殺的三十五萬中國人,超過三千五百萬名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期間犧牲,日本侵略者也有幾百萬士兵死亡,「這不是一堆數字,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誰也沒有權力奪去他人性命,戰爭包含了無窮罪惡。」


抗議需避免過激行動


粉嶺風采中學的中四生王肇之指出,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悲劇,他無法接受日本掩飾和竄改歷史教科書,但中國人在抗議之餘也要避免過激行動,例如在反日遊行出現破壞日資商店,屬於把上一代的仇恨延伸至下一代。


「以恨還恨,恨永遠存在,以愛還恨,恨才會消失。」培敦中學的楊卓衡認為,包容和了解才是避免戰爭的方法,他呼籲世界各國和平相處。而香港青年人作為未來主人翁,應為正義獻身,為和平出力。


鑑前車,望向前。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不能忘卻的痛史,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張連紅主編了一千五百萬字的《南京大屠殺史料集》。但庇理羅士女子中學中六生謝少莉問,為什麼要不斷挖掘這段中國屈辱史?張連紅強調,這是真實歷史不容掩蓋,南京大屠殺更是人類慘案,為什麼侵華日軍對中國人如此滅絕人性,值得世界人民共同反思。


「我們除了不斷要求日本就侵略戰爭道歉之外,對於抵抗不了外敵,自己有沒有責任?」這是大埔恩主教書院的中五生沈俊斌和羅恆威的關注。九龍聖芳濟書院的中五生陳應然則問,為什麼講起二次大戰總是諾曼第登陸,亞洲抗戰卻被忽略?
參考: 選我為最佳回答 THANK YOU !
2008-04-28 4:35 am
反思 南京大屠殺

歷史不可忘記。發生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的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以至全人類犯下的滔天罪行,血寫的史實,如山的鐵證,不容竄改!六十八年後的二○○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大公報與和諧香港基金、香港理工大學、教育評議會、中國歷史教育學會合辦「苦難的反思─南京大屠殺研討會暨圖片展」,與上千名香港中學生鑑前車,望向前,追思中國落後挨打的痛史,盼為振興中華、推動和平盡一分力。

三十五萬四千七百八十條性命,喪失在長達六星期的南京大屠殺之中。聽著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張連紅教授的講解,還有南京大屠殺的圖片,特別是侵華日軍當年對數萬名中國婦女(幼至七歲,老至七十餘歲)的狂暴獸行,滿場中學生不時發出震驚的嘩聲,見識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的可惡和可恨。但與會學生不是一味對日寇喊打喊殺,更多的是反省中國人對自身歷史、文化傳統的態度,不約而同呼籲加強民族凝聚力、珍愛生命、爭取和平,顯示新一代嘗試了解過去、前瞻未來。

自尊自信 正視歷史

在研討會的論壇上,庇理羅士女子中學中六生梁家欣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十年來,作為侵略國的德國始終不敢忘記當年罪行,德國人尊重史實,學校派學生到當年納粹集中營參觀,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也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不可磨滅的史實。同樣是二次大戰侵略國的日本,卻刻意淡化侵略史,國際社會對此也不大關注。她遺憾地說,今年的美國《時代周刊》有文章非議中國經常要求日本就當年侵華道歉,認為今天亞洲至關重要的事就是解決朝鮮核問題。

梁同學慨嘆,我們不容日本淡化侵華史,但一些中國人並不尊重歷史的見證。南京作為大屠殺所在地,日寇建立了遠東最大的慰安所(軍妓院),今天卻面臨拆遷,「一些中國人認為這是國恥,要去之而後快,這令中國慰安婦的證據越來越少,為什麼我們反而主動破壞歷史見證?」她說,中國近年國力提升,希望國民建立自尊自信,汲取歷史教訓,正視自身歷史。

中華文化 薪火相傳

為什麼日寇視中國人為豬,肆意蹂躪、殘殺?粉嶺田家炳中學的李凱鑫認為值得中國人反省。「日本一直師法中國,但在清末超越中國,推行明治維新時追求西化但無遺棄傳統,反而把兩者融和,更把和服、相撲、茶道和劍道等源自中國的傳統得以發揚,日本民族向心力強。相反,中國在五四運動的口號是全盤西化,把自己文化全面否定,甚至一度摒棄自己優良的傳統文化。」畢竟,文化才是最強大的力量,這需要薪火相傳。

團結才有力量!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中六生顧芷婷談到中國的抗戰精神,南京城陷前夕,南京城外一條村莊的男子為保護婦孺免受日寇蹂躪而築起人牆,團結抗敵。撫今追昔,團結精神在今天漸被遺忘,巴勒斯坦烽火不息相信也與此有關。

神託會培敦中學中六生楊卓衡說,連同死於南京大屠殺的三十五萬中國人,超過三千五百萬名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期間犧牲,日本侵略者也有幾百萬士兵死亡,「這不是一堆數字,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誰也沒有權力奪去他人性命,戰爭包含了無窮罪惡。」

抗議需避免過激行動

粉嶺風采中學的中四生王肇之指出,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悲劇,他無法接受日本掩飾和竄改歷史教科書,但中國人在抗議之餘也要避免過激行動,例如在反日遊行出現破壞日資商店,屬於把上一代的仇恨延伸至下一代。

「以恨還恨,恨永遠存在,以愛還恨,恨才會消失。」培敦中學的楊卓衡認為,包容和了解才是避免戰爭的方法,他呼籲世界各國和平相處。而香港青年人作為未來主人翁,應為正義獻身,為和平出力。

鑑前車,望向前。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不能忘卻的痛史,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張連紅主編了一千五百萬字的《南京大屠殺史料集》。但庇理羅士女子中學中六生謝少莉問,為什麼要不斷挖掘這段中國屈辱史?張連紅強調,這是真實歷史不容掩蓋,南京大屠殺更是人類慘案,為什麼侵華日軍對中國人如此滅絕人性,值得世界人民共同反思。

「我們除了不斷要求日本就侵略戰爭道歉之外,對於抵抗不了外敵,自己有沒有責任?」這是大埔恩主教書院的中五生沈俊斌和羅恆威的關注。九龍聖芳濟書院的中五生陳應然則問,為什麼講起二次大戰總是諾曼第登陸,亞洲抗戰卻被忽略?

收錄日期: 2021-04-25 12:49: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427000051KK0311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