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馬車

2008-04-27 12:10 am
中國古代馬車以後有什麼交通工具取代馬車?

回答 (2)

2008-04-27 12:22 am
✔ 最佳答案
商代時已有車輛,包括馬車,牛車,驢車...

漢代有記里鼓車(中國古代能自報行車里數的車制。它是利用漢代鼓車改裝而成。車中裝設具有減速作用的傳動齒輪和凸輪槓桿等機械。車行一里,車上木人受凸輪的牽動,由繩索拉起木人右臂擊鼓。據考證,記里鼓車和指南車都是東漢以後出現的。這種車僅用作帝王出行時的儀仗。)

東漢至三國時代有獨輛車(古稱「鹿車」。今日江南地區稱這種車子為「羊角車」,四川則稱為「雞公車」,據說是由一位名叫葛由的道士發明的,是中國交通運輸史上其中一項重要的發明。)

諸葛亮北伐魏國時有木牛流馬(「木牛流馬」的原貌現已不可考,有的學者認為它是獨輪車,有的則認為它是一種能在四川崎嶇山區步行的機械:木牛其形,流馬其勢。)

係同時代(即諸葛亮北伐魏國時)有指南車
2008-04-27 12:53 am
車輛

中國是最早造車和使用車的國家之一,相傳早在4,600年前,黃帝就創造了車。古時候,車的橫木稱「軒」、直木稱「轅」,所以後人又稱黃帝為軒轅。不過因年代久遠,黃帝造車的事已無從考證了。而根據《呂氏春秋》等書的記載,最早發明車的是夏代的奚仲,他更出任「車正」一職,負責管理車輛。考古學家在商代的墓葬中發現了車輛的遺蹟,可知商代時已普遍使用車輛。車輛出現後,大大便利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為了增加車輛的負載量和提高運行的速度,人們將馬、牛、驢等家畜用於挽拉車輛,由此出現了馬車、牛車、驢車。別小看這些以畜力牽引的工具,它們可以將古人從繁重的推拉車勞動中解放出來,成為車的駕馭者,也是文明的一大進步。

古時的車有很多類別:馬車、牛車、羊車、驢車

船舶

陸上交通靠車馬,水上交通靠舟船。在原始社會末期,中國就出現了船舶。最早的船隻是竹筏、木筏和獨木舟。秦漢時期,中國的造船業出現了第一個高峰,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可作軍事或遊玩用途的樓船。唐宋時期是中國造船史上的黃金時期,船舶數量之多,質量之高遠遠超過前代。宋人為出使朝鮮建造了「神舟」,其載重量竟達15,000噸以上,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公元7世紀以後,中國遠洋船隊紛紛活躍於萬頃波濤的大洋上。往來於東南亞和印度洋一帶的外國商人,都樂於乘坐中國的海船。明清時期是造船業的第二個黃金時期,製造了許多質量較高的船隻。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和為數眾多的漕船,都反映了當時先進的造船水平。除了上述大船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小船,人們習稱為「一葉扁舟」。此外,有一種特殊的船,叫「龍舟」。中國古代造船業的成就久為世人稱道,只是在近代才失去了優勢地位。

轎子

轎子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交通工具。從先秦到兩晉時期,轎子只流行於皇室貴族。到唐代,肩輿(轎子的古名)除了供帝王乘坐以外,也只是婦女和老弱多病的官員的交通工具。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畫的就是唐太宗乘轎子的情形。要到宋代,轎子才成為普及的交通工具。描繪北宋京城汴梁繁華景象的《清明上河圖》中,就有許多轎子,這些轎子的形制與漢唐時期大同小異,都是由兩人抬扛,選材精良,其上多有飛龍等雕刻花紋,造型極其美觀。

古代的轎子,大致有兩種形制:一種是不上圍子的「涼轎」,也叫「亮轎」或「顯轎」;另一種是配上帷幔的暖轎,又叫「暗轎」。如按其用途的不同,則分為皇室王公使用的「輿轎」、達官貴人乘坐的「官轎」,以及人們娶親用的「花轎」三種類型。民間轎子多為二人抬扛,而官員所乘的有「四人抬」和「八人抬」之分。形制的類型、帷子的用料色澤方面,不同官品的官員所乘坐的轎子都有嚴格的區分。

明清一般的官吏,多使用藍呢或綠呢作轎幃,所以有「藍呢官轎」和「綠呢官轎」之稱。皇親國戚所乘的轎子則由10人到30多人抬扛,其用料及形制自然要合乎皇家規範。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達,轎子這種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交通工具,已被其他先進的交通工具所替代。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34:2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426000051KK0177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