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赤壁之戰」的結果,是諸葛亮〈隆中對〉的一個成功驗證,雖然無法囊括整個荊州,但半個荊州已為劉備勢力之發展,得到了立足基礎。
然而,劉備勢力迅速發展,對其盟友-孫吳而言,卻不是滋味並非所樂見的。做為「赤壁之戰」聯軍主力的孫吳,戰後所獲得的戰果,遠不如劉備,且基於「多操之敵,資助盟友」,孫吳也將得來不易的南郡之地,轉借與劉備。孫吳在「赤壁之戰」中,除了擊敗曹操的聲名之外,似乎是一無所獲,彷彿這場戰爭是孫吳替劉備與曹操打的。
俗話有言:「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借荊州」是很有名的三國故事,但就史書記載而言,劉備只有借南郡一地,並沒有借荊州之事。雖然〈江表傳〉有如此記載:
『江表傳曰: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後)[復]從權借荊州數郡. 』《三國志‧劉先主傳\裴注》
東漢荊州刺史部原有七郡,分別為南陽、江夏、南郡、長沙、零陵、武陵及桂陵,獻帝初年增置章陵郡,共為八郡。建安十三年曹操接收荊州之時,又分置南鄉、襄陽及臨江三郡,共十一郡。赤壁戰後,曹操勢力褪縮,荊州只領有南陽、南鄉、襄陽、章陵及江夏北部。江夏南部、南郡、臨江入於孫吳。武陵、零陵、桂陵、長沙入於劉備。《三國郡縣表‧考證》
劉備向孫權借地之事有之,然亦僅有南郡與臨江(劉備改名為宜都),而未有「荊州數郡」之數,乃甚至是整個荊州。所以有人亦言,所謂「借荊州」應該不是指“整個荊州(刺史部)”,而是指「荊州城」-江陵。因為南郡江陵城在六朝之世,多為荊州治所而也有「荊州城」之稱。不過,依照《三國郡縣表》之言,劉備並不是只借江陵所在之南郡而已,尚有臨江郡,但臨江郡並不有「荊州」之稱呀!?故黎東方先生在《新三國》一書便推論說,所謂「借荊州」之事只見諸於孫吳之史而未見於曹魏及蜀漢,這應該是孫吳為粉飾當年背盟襲殺關羽之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