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的首都的位置,我認為一直是經濟因素與歷史人為因素互相拉鋸所致。近代以北京定為中國首都,主要是歷史人為因素為主。而南京則是因為地理及經濟因素為主。
中國最初的首都是位於關中的咸陽及附近的長安,雖然不少史書指咸陽/長安成為中國首都有其地理優勢,但若不是源於關中的秦國統一中國,而建立漢朝的劉邦也先以關中為大本營,純粹按地理及經濟條件,長安位於中國偏西部,點都不是定為首都的最理想地點。而東漢以後,中國的國都開始向東移向較近中原的中心:洛陽及鄴城,就極可能因長安太偏西有關。洛陽與鄴城不是不好,但前者受周圍群山所阻,難以擴展;後者為四戰之地,也不是好選擇。但後來至南北朝時,佔據關中,人力物力最缺乏的北周,竟因實行關中本位政策而國富兵強,以至承繼的隋朝以關中為本位統一中國,中國的首都才返回長安,但中國人要以建運河發展漕運也解決首都偏西的問題。這種不化算的運輸方法在唐末戰亂後更行不通,以至中國在五代時已遷都至中原的心臟地帶開封(汴梁)。
若以經濟及地理因素,位於中原心臟的汴梁是作為中國首都的良好選擇,但弊就弊在無天險可守,又容易被黃河泛濫影響,故最終不能成為中國最終的首都。就是中國始終找不到一合宜的地點作首都,被胡人看重的北京卻因為歷史因素而成為首都,其實都有點奇怪。
說回北京,宋以前北京只是一個叫幽州的邊境城市,與今日邊陲省份的省會如廣西的南寧、黑龍江的哈爾濱地位差不多,雖然是個軍事重鎮以及與外族貿易的城市,但與京城級的城市如長安、洛陽相比,根本是無得比。而且幽州時期的北京更是個漢胡集處,民風兇悍的九反之地,安祿山就在幽州起兵反唐,唐末的藩鎮就以鎮守幽州的盧龍節度使最為跋扈,當時的中國人怎也想不到地處邊陲的幽州會成為後來中國首都。
但漢人當是草,胡人就當是寶,中國歷史發展是經濟中心向東移,但連威脅中國的北方胡族都是由西向東移,漢唐時代的外患匈奴突厥回紇吐蕃大抵位於中國西方,但宋以後威脅中國的外族如契丹、女真以至日本,都位於中國東面或偏東的北方,位於中國東北部的北京就是這些契丹女真這些外族最接近的漢族大城,再加上北京附近一向自南北朝以來一向是漢胡集處,對關外胡人的抗拒比中國其他地方較為薄弱,故北京成為關外胡族進入中原最好的踏腳石,故胡人會重點發展北京。
所以當五代時遼人從漢人手上奪取幽州,遼人立即將幽州升格為遼國的陪都南京城,後來金滅遼,更首次將幽州定為全國首都,後來蒙古人入主中原,也將幽州定為首都,易名為大都。
胡人定都北京也有另一個好處,就是近自己的老巢。畢竟胡人是少數民族,文化落後,雖統治漢人,但當漢人成功造反,為數百萬的胡族可能被上億的漢人滅種,定都北京,近自己老巢,走佬都可以走快一點。
但對漢人來說,北京位於中國東北方邊陲,又受胡族『污染』,根本不是個定都的好選擇。明太祖朱元璋選擇長江畔的南京為國都,其實更符合中國的政治、經濟及地理形勢,但後來燕王朱棣在北京(當時稱為北平)起兵奪位後,就以他的主觀意志來遷都,因為北京是他的地盤,另外,他了解北京既是個邊鎮,但更是個九反之地,他怕別人學他以北京作根據地作反,於是索性以天子守邊,將國都遷至邊防重地。不少史家指明朝將首都遷至北京,是明朝國防一個敗筆,因外族可輕易威脅國都,好似英宗時的瓦剌、世宗時的蒙古、明末的滿清,其實都只是為患邊境,但因為明朝的京城就在邊境,所以弄得大明十分狼狽。
至滿清入關,北京接近他們老巢東北,自然是建都首選。但北京這都城在違反中國整體利益下成為中國首都五百幾年,根基卻因而打穩了,故成為現在中國首都,其實我認為,以中國的經濟地理形勢,南京比北京更適合作中國首都。
至於南京,其實是南方最有戰略價值的城市,它地處長江畔,又有鐘山、雨花台及幕府山保護。加上南京地處是長江中下游的中段,西可連絡長江上游的四川湖北,東也可控制蘇杭等江東富庶之地,自古以來都是南方中心。南京厲害的地方,還在於它在當權者故意摧殘下仍能復生,好似三國時東吳一度將首都由建業(南京)遷到武昌,但最後也不得因為建業的重要把首都遷回;隋文帝派兵南下滅南陳統一中國後,將作為南朝首都建康(南京)的宮殿城廓故意摧毀,並將長江下游的政治中心遷至江都(揚州),將南京一再降格,但最後南京不但沒有被擊倒,反而在唐末再次成為江南的大城市,可見南京城是充滿生命力。
至明代以後,長江流域己取代黃河流域成為中國的最重要政治經濟中心,位置長江流域中心的南京,成為中國理想的建都城市都十分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