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憤青是「憤怒青年」的縮寫,指在1960年代歐美左翼思潮中主張顛覆傳統社會價值的叛逆青年。邵氏電影公司在1973年出品的影片《憤怒青年》[1],記述一班不滿社會現狀而急於改變現實的青年,證明當時已存在「憤怒青年」這稱呼。雖然「憤怒青年」一詞略帶貶義,但也有名人不怕承認自己是。[2]。後來該詞被簡稱為「憤青」,並在1990年代中後成為中國大陸網路語言中的專有詞彙。用來形容中國大陸的激進中國民族主義者。[來源請求]憤青另有糞青[3]、FQ等變體稱呼,這些變體多帶貶意和戲謔色彩。四個字的原稱反而不常用。[4]
憤青最初是指具有較強烈的中國民族主義信念,特別是愛國主義信念,且具有較激進的思想(如極端民族主義)、言論或行動的中國大陸人士,而其中均以大陸網民人數居多。至於溫和的中國民族主義者、中國大陸的其它民族主義者、以及中國大陸以外的中國民族主義者,一般不被認為是憤青。
但現在,憤青在大陸網路上已經可以指代所有觀點極端者,無論其本人立場到底支持哪一方。因此又產生了「左憤」、「右憤」一類的說法。近年來,也把受中國愛國主義教育,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稱為「幼憤」。[來源請求]至於「憤青」本詞是褒是貶因人而異,很多人將其作為貶義詞來抨擊此這一群體,而大多數人同意「糞青」是個冒犯稱呼。除此,相對名詞尚有小資、精英、甚至漢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