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時辰是中國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十二個時辰,分別是十二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剛好一個時辰等於現時通行計時法的兩小時,子時相當於晚上十一時至翌日一時,午時是早上十一時至下午一時。
不同日子的時辰在中國曆法中要配上不同的天干,配天干的方法稱作"五鼠遁時",其方法是研究中國曆法及命理學的人必須學習的,但這裡我不打算詳述。大家只要知道每一個指定的日子內的每個時辰都會配上特定的天干,例如甲子日的子時被稱作甲子時、丑時被稱作乙丑時、寅時就是丙寅時,餘此類推。每個指定日子的時辰都是有天干、地支各一字組成的,所以沒指定日子的時辰是一個字,例如下午二時就是未(一個字)時,若指定是某個日子,例如乙未日的子時就是丙子(兩個字)時。所以時辰應該是一個字或兩個字,視乎有沒有指定某日子的時辰。
叫八字的應該是有年、月、日記錄的出生時辰,俗稱生辰八字,原因中國曆法是以天干地支(干支)代替數字記錄年、月、日、時的,年有干支,月有干支,日有干支,時有干支,合共四組干支共八個字。例如某人出生於甲子年、乙丑月、甲子日、丙寅時,他的八字就是甲子、乙丑、甲子、丙寅這八個字了。如果未能知道出生的時辰就只能有六字,因為缺去時辰的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