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分封諸王

2008-04-20 7:58 pm
你贊同明太祖分封諸王的政策嗎?
(100-150)words

回答 (1)

2008-04-22 4:47 am
✔ 最佳答案
明太祖出身寒微,深知天下得來不易,為了鞏固朱明皇朝和防範功臣,於是厲行君主集權政策,其措施如下:

明太祖重行封建,先後分封兒孫於各地,諸王各擁軍隊,以屏藩王室,鞏衛邊防。


明太祖及成祖所行君主集權政策對日後明室內政之影響:

明太祖推行君主集權措施,提高君權,對明朝政治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現概述如下:
宗室相殘:太祖死後,宗室諸王擁兵跋扈,終引起內訌,遂有靖難之變及日後宗室傾軋之情形出現。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子,嫡長子為皇太子,其餘皆分封為王,又分封一個從孫為王,使之出鎮全國險要。一部分鎮守北方以防蒙古的侵擾,稱邊王。他們東起遼東,西迄甘肅,各守據點,保衛著邊疆,如燕王朱棣鎮北平(今北京)、寧王朱權鎮大寧(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寧城縣大明城)、谷王朱穗鎮宣府(今河北宣化)等稱為「守邊」九王。餘下則星羅棋布,分駐內地。如周王鎮開封、楚王鎮武昌、潭王鎮長沙、蜀王鎮成都、魯王鎮兗州等。諸王中,以北方邊王的勢力最大。如寧王有甲士八萬,戰車六千。而燕王和晉王權力尤高,如中央派來的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等均受其節制,甚至朱元璋允許此二王擴展其軍事勢力,軍中事大者方纔奏聞,但直接導致了建文帝的靖難之變。

明太祖為鞏固皇室,大封宗室為藩王,各擁有私人護衛軍隊。對惠帝來說,諸藩王大多為其叔輩,且在封地掌握兵權,心中由是不安。惠帝為皇太孫時曾問黃子澄曰:「諸王尊屬擁重兵,多不法,奈何?」子澄回答說諸王軍力不足以抗衡朝廷。惠帝即位後,下令各王國的地方文武官員聽朝廷節制,又採取削藩政策,先後廢黜周王、湘王、齊王、代王及岷王。在部署對付實力最強大的燕王朱棣時,由於惠帝身邊的謀士多缺乏實際的政治經驗,以致打草驚蛇,引發了燕王先發制人的念頭。朱棣在權衡利害之後,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在封地北平起兵反叛。他以「靖難」為名,向京師進軍。
儘管朝廷的兵力遠勝燕王,由於惠帝下令「毋使朕負殺叔父名」,必須活捉燕王,這樣便掣肘了中央軍。加上以前太祖濫殺功臣名將,以致朝廷缺乏將才可用,而燕王有雄才,善於用兵,部下將士用命,因此中央軍屢為燕軍所敗。建文四年(1402年)四月,中央軍主力在淮北慘敗,燕軍乘勝渡過淮河及長江。這時有人勸惠帝離開京城,方孝孺力請惠帝留下等待援兵,「即事不濟,當死社稷」。[3]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從金川門攻入京師應天府,惠帝在宮中舉火,皇后自焚死,惠帝本人及其太子朱文奎則不知去向,至今其下落仍是未定論的歷史之謎。朱棣隨即稱帝,捕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以及大批忠於惠帝的官員。
參考: Wiki


收錄日期: 2021-04-26 14:28:5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420000051KK010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