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的發源地及歷史

2008-04-18 1:20 am
食物壽司的發源地及歷史

回答 (4)

2008-04-18 4:18 am
✔ 最佳答案
壽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壽司)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d/Sushi5.jpg/180px-Sushi5.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各式各樣的壽司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4/09-11-166.jpg/180px-09-11-166.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卷壽司
壽司(日語平假名:すし,sushi,也作「鮨」或「鮓」,最早可能起源於盛產稻的中國和東南亞,是傳統日本食品。主要材料是用醋調味過的冷飯(簡稱醋飯),再加上魚肉、海鮮、蔬菜或雞蛋等作配料。既可以作為小吃也可以作正餐,花色種類繁多。配料可以是生的、也可以是熟的,或者醃過的。視乎配料的不同,不同壽司的價格、檔次差距甚大。
壽司在日本以外地區也十分流行,世界各地迴轉壽司式的壽司店也多不勝數。不過外國人有時會誤把「壽司」與「刺身」(sashimi,生魚片)混為一談。







目錄[隱藏]

1 種類
2 常見配料
3 常見佐料
4 衛生問題
5 歷史由來

5.1 鮨、鮓源自中國
5.2 日本的壽司
6 外部連結



[編輯] 種類
壽司必須的材料是米飯。正宗日式壽司用的是肥小而稍帶甜味的日本珍珠米。米飯煮熟後,加入適量的壽司醋、糖、鹽等調味,待降溫後才用來製作壽司。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0/Sushi1.jpg/180px-Sushi1.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裏卷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c/2007feb-sushi-odaiba-manytypes.jpg/200px-2007feb-sushi-odaiba-manytypes.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壽司拼盤

卷壽司(maki-zushi):在小竹簾上面鋪一層海苔(紫菜),再鋪一層米飯,中間放上配料,卷起來成一長卷,然後切成小段。

太卷(futo-maki),是直徑比較長的一種卷壽司,通常有數種配料。
細卷(hoso-maki),顧名思義,就是比較幼細的,通常只含一種配料。
手卷(te-maki),把壽司捲成圓錐體狀(類似冰淇淋甜筒),比較難用筷子挾,所以通常用手吃。
裏卷(ura-maki),反過來用海苔裹著最中心的配料,再裹米飯。最外面灑一層或有芝麻、魚籽、蟹籽等。
軍艦卷(gunkan-maki),米飯用海苔裹成橢圓形狀,配料放上面。



押壽司(oshi-zushi),又稱做木條壽司或一夜壽司,主要流行於日本關西,是用長型小木箱(押箱)輔助製作壽司。製作者先把配料鋪在押箱的最底層,再放上米飯,然後用力把箱的蓋子壓下去。作成的壽司會變成四方形,最後切成一口塊。

握壽司(nigiri-zushi),(日本江戶時代興起)製作者用手把米飯握成一口塊,塗上一層山葵(日本芥末),最後鋪上配料。視配料種類之不同,有時會用一塊海苔把兩者縛在一起。在日本,若不加說明的話「壽司」一詞多是指握壽司。

稻荷壽司(inari-zushi),用配料裝著米飯。常見配料是油炸豆腐皮、煎雞蛋、高麗菜(椰菜)等。

散壽司(chirashi-zushi)與之前所描述的壽司稍有不同。

江戶前散壽司(Edomae chirashi-zushi),常見於關東地區,配料灑在盛在碗裏的米飯上。
五目散壽司(Gomoku chirashi-zushi),常見於關西地區,配料拌進盛在碗裏的米飯上。

[編輯] 常見配料

生魚片:鮭魚(三文魚)、鮪魚(金槍魚、吞拿魚)、鰤魚(黃尾魚)、鯛魚、鰹魚、鯖魚
各類海鮮:烏賊(墨魚)、八爪魚、蝦、鰻魚、魚籽、海膽、北寄貝等介貝類海產
果菜:醃蘿蔔、醃梅子、納豆、鱷梨(牛油果)、黃瓜(青瓜)、炸豆腐
紅肉:牛肉、馬肉、火腿
其他:煎雞蛋(奄列)、生鵪鶉蛋



[編輯] 常見佐料

壽司醬油
山葵(wasabi)
紫薑(gari)
紫蘇葉(shiso)
味醂(mirin,煮食用米酒)

[編輯] 衛生問題
壽司的魚多是生吃,這些魚很可能攜帶病菌和寄生蟲,尤其是線蟲。

[編輯] 歷史由來

[編輯] 鮨、鮓源自中國
壽司雖然是日本食品,但原本來自中國。壽司亦作「鮨」,這個字首先出現於公元前3至4世紀的中國辭典《爾雅.釋器》,其中記載「肉謂之羹,魚謂之鮨。」意指肉醬叫羹(也叫醢,hǎi,ㄏㄞˇ),而攪碎的魚肉叫鮨(q,ㄑ-ˊ)。
壽司的另一寫法「鮓」出現在五百多年後,公元2世紀中國漢朝的另一本辭典。劉熙的《釋名.卷二.釋飲食第十三》中記載「鮓滓也,以鹽米釀之加葅,熟而食之也。」意指鮓滓是種用鹽、米等醃製,讓魚肉發酵後剁碎,煮熟後進食。
一百年後,漢字傳到日本,鮨、鮓兩字已混為一談。中國也停止用米來釀製食品,到了明代,鮨、鮓更從中國菜中消失了。

[編輯] 日本的壽司
在日本,「鮨」一字最早出現於718年的《養老律令》(Yōrōritsuryō)中,當中提及國民要繳付「雑鮨五斗」,不過這個「鮨」指的是甚麼已無從稽考。
2008-04-18 1:24 am
壽司的起源

現在的壽司跟以前的壽司大大不同。壽司的原點是「熟鮨(Narezushi)」。「熟鮨」是將魚跟飯相互重疊用鹽腌製再使用重石壓住,放上一段時間,經過發酵後自然而然地呈現酸味所製成的發酵食品(猶如泡菜的作法)。據傳「熟鮨」的發源地是東南亞,然後傳至中國經過朝鮮半島後最後傳到日本。

「早鮨(hayazushi)」

在日本室町時代(1336~1573年)之後,當時的壽司趨近現在壽司的形狀。以乳酸發酵做成的「熟鮨」需要花上數個月的時間,但從醋工業化後,使用醋來發酵的方式取代了傳統的發酵方式。這種使用醋發酵而成的壽司稱為「早鮨(Hayazushi)」。現在「早鮨」歸納為關西壽司,並且發展成為「押鮨(Oshizushi)」。這種壽司是將壽司飯盛到方形盒中押成形狀,再將海鮮類或煎蛋舖在上層押製成的壽司。「押鮨(Oshizushi)」在關西地區(以大阪、京都為中心的地區)的鄉土料理中也可以看得到。

握壽司的誕生──江戶前壽司

進入江戶時代(1603~1867年)後,長得跟現在的壽司幾乎一樣的江戶前壽司誕生了。江戶前壽司其名字的由來有許多說法,在此介紹兩種。第一種,江戶前壽司被認為是因為從江戶(現在的東京)前的海邊(東京灣)捕獲的魚類,做成江戶前壽司而得名,但是其實「江戶前」原本是鰻魚的切割方式。在關西是由鰻魚的切割方式是由腹部切開,江戶則是由背部切開。因為切割方式不同而稱江戶前壽司。也就是說江戶前壽司是江戶風格的壽司。第二種,因為在江戶時代有許多武士居住在江戶,鰻魚的切割方式若由腹部切的話不吉利,故在江戶切割鰻魚的方式是由背後開始。

江戶前壽司的由來其由來有許多種。但是可信度比較高的應該是花屋輿兵衛(也稱華屋輿兵衛、1799~1858年)於1810年在兩國回向院前(現在的東京墨田區兩國的寺廟。1781年之後寺廟內流行勸進相撲,是現在相撲的起源。)開了一間「輿兵衛壽司」然後發明了握壽司。為了對應觀看勸進相撲的大量客人,花屋輿兵衛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捏壽司,所以採用的短時間可以做好的握壽司。因為這樣花屋輿兵衛的握壽司在攤販中流行起來!但是卻沒有因為是攤販而便宜。花屋輿兵衛以高價位販賣壽司,而且也教導其他的師傅製作方法,當時還因此被貼上了奢侈禁止令的記錄。

「輿兵衛壽司」第四代繼承人的弟弟寫了「家庭 醋的沾法」這本書,描繪了1877 年實際捏製壽司的圖,其基本上形狀、材料跟現在的壽司沒有很大的變化。只是最大的不同是在於其大小。據說當時握壽司的大小是現在的兩倍以上。為何較大的原因是推測,以前在攤販販售,因為攤子不大,如果客人慢慢地吃10盤、20盤的話客人的週轉機率就小,所以把壽司捏成做成至少可吃了一個就能覺得飽的程度。

攤販在熱鬧的街頭生意非常興盛,但因為戰爭在日本軍事主義化之下漸漸地不消失,到了戰爭後完全看不到賣壽司的攤販了,取代而成的是壽司店。壽司店大多是櫃檯座位,其原因可能是為了對應在狹小的空間也能有效利用之外,另一說法是因為以前攤販就是櫃檯座位的形式。

繼攤販壽司之後,1958年迴轉壽司大阪形成,壽司衍變成家族同樂的平民化食物。
2015-04-14 9:14 pm
我要特別介紹一下這家網路團購美食TOP1的賣家

什麼叫壓倒性的好吃~真的沒吃之前我也不相信!

我第一次吃是訂購他家的年菜,但是其實他們家不只單單年菜而已

他會隨著季節、特殊節日、節慶等等...推出各式各樣不同的美食

都超級無敵好吃的啦!!!


觀看台北濱江美食介紹 http://adf.ly/v7lwL
2008-04-18 1:28 am
壽司的起源

現在的壽司跟以前的壽司大大不同。壽司的原點是「熟鮨(Narezushi)」。「熟鮨」是將魚跟飯相互重疊用鹽腌製再使用重石壓住,放上一段時間,經過發酵後自然而然地呈現酸味所製成的發酵食品(猶如泡菜的作法)。據傳「熟鮨」的發源地是東南亞,然後傳至中國經過朝鮮半島後最後傳到日本。
在日本室町時代(1336~1573年)之後,當時的壽司趨近現在壽司的形狀。以乳酸發酵做成的「熟鮨」需要花上數個月的時間,但從醋工業化後,使用醋來發酵的方式取代了傳統的發酵方式。這種使用醋發酵而成的壽司稱為「早鮨(Hayazushi)」。現在「早鮨」歸納為關西壽司,並且發展成為「押鮨(Oshizushi)」。這種壽司是將壽司飯盛到方形盒中押成形狀,再將海鮮類或煎蛋舖在上層押製成的壽司。「押鮨(Oshizushi)」在關西地區(以大阪、京都為中心的地區)的鄉土料理中也進入江戶時代(1603~1867年)後,長得跟現在的壽司幾乎一樣的江戶前壽司誕生了。江戶前壽司其名字的由來有許多說法,在此介紹兩種。第一種,江戶前壽司被認為是因為從江戶(現在的東京)前的海邊(東京灣)捕獲的魚類,做成江戶前壽司而得名,但是其實「江戶前」原本是鰻魚的切割方式。在關西是由鰻魚的切割方式是由腹部切開,江戶則是由背部切開。因為切割方式不同而稱江戶前壽司。也就是說江戶前壽司是江戶風格的壽司。第二種,因為在江戶時代有許多武士居住在江戶,鰻魚的切割方式若由腹部切的話不吉利,故在江戶切割鰻魚的方式是由背後開始。

江戶前壽司的由來其由來有許多種。但是可信度比較高的應該是花屋輿兵衛(也稱華屋輿兵衛、1799~1858年)於1810年在兩國回向院前(現在的東京墨田區兩國的寺廟。1781年之後寺廟內流行勸進相撲,是現在相撲的起源。)開了一間「輿兵衛壽司」然後發明了握壽司。為了對應觀看勸進相撲的大量客人,花屋輿兵衛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捏壽司,所以採用的短時間可以做好的握壽司。因為這樣花屋輿兵衛的握壽司在攤販中流行起來!但是卻沒有因為是攤販而便宜。花屋輿兵衛以高價位販賣壽司,而且也教導其他的師傅製作方法,當時還因此被貼上了奢侈禁止令的記錄。
可以看得到。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26: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417000051KK014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