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知識+挑戰 」何以只有中國歷代的宦官被閹而西方國家沒有?

2008-04-17 9:14 am
中國究竟自哪時代起開始閹割宦官呢,而且起因為何?
真的是曾有妃嬪與侍從通奸之類之事而起嗎?
為什麼中國能想出如此不人道的方法並施於宦官呢?中國與外國的思考方式有何分別?

回答 (1)

2008-04-17 8:54 pm
✔ 最佳答案
其實唔止中國 , 其他國家都有宦官...

宦官,也稱太監、公公、寺人、閹人、內侍、中官、中涓、內豎、中貴人,是指古代宮廷中替皇族服務並閹割掉外生殖器的男性。宦官是負責宮廷雜事的奴僕,不得參與國家政務,但因與皇室朝夕相處,遂能博取信賴或有可乘之機,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著宦官掌握國家政務大權的情況。
中國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閹人,在東漢之後才完全使用閹人做宦官。 用閹割過的男人作為宮廷內侍並非中國獨有產物。以往朝鮮、越南的皇室也喜歡使用去勢的男性作為內待,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都曾經有相同的做法。聖經新約中亦有向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太監傳福音的記述。英文中太監(eunuch)一字即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可見宦官在中外本來都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而設。土耳其人使用的是黑人太監,名為諸女領班,也有白人太監,但黑人人數多,勢力也較大。
在中國,商朝時的甲骨文中曾出現「凸刀」字,其義與閹字相通,可見當時已有將人閹割;但未見有將他們作宮庭內侍的記述。西周時開始有使用閹人的記載,《周禮》內有「宮者使守內,以其人道絶也」。當時的閹人被用來作「寺人」、「內豎」、「閽人」等職,但是人數不多且地位低下,只是負責雜役、傳令等工作,是家臣的一種。隨著專政王權的發展,到了戰國、秦朝時,受宮刑的人大量增加,使用閹人的機構亦增多,閹人當政亦開始出現。
到了漢朝,侍候皇帝的人統一被叫作「宦者」或「宦官」。據說此名是出自拱衛在天帝星旁一個叫「宦者」的星座。至東漢時,規定宦官全部要用閹人,大規模宦官當政亦在當時首次出現,東漢末年成為宦官與外戚之間彼此廝殺的舞臺,稱為「第一次宦官時代」。之後在唐代安史之亂後再次出現大規模宦官當權,稱為「第二次宦官時代」。至於「太監」此一名稱,最早出現於遼,本來是政府高級職位的名稱,並不一定由宦官擔任。至明朝時,宮廷內設十二監二十四衙門,提領者被稱為掌印太監,俱由宦官出任。低階宦官名「少監」、「中監」,高階宦官是「太監」;於是「太監」變成了高級宦官的稱謂,後來成了對宦官的統稱。
宦官在明代發展至頂峰,雖然明太祖明令禁止宦官干政,但明成祖奪權後開始重用宦官。明初交趾監軍馬騏激發交趾人起兵脫離中國獨立,明末時曾經有過宦官數萬名,遍佈政府各部門,以太監充任的特務分佈全國,尤其是天津、泉州、寧波、廣州等對外商船貿易海港港口必定派駐「稅監」太監,稱為「第三次宦官時代」。宦官時代的結束,一定是王朝的覆亡。到清朝時,宦官統統稱為太監。清朝對太監控制得十分嚴格,除了清末有一兩個受寵的太監外,宦官弄權的情況沒有出現。
民國初年袁世凱稱帝時,宣佈宮中永遠不用宦官,宮中僕役全部由女官擔任。

宦官的來源
閹人最初的來源是受過宮刑的犯人。到了宦官有機會掌權,開始亦有人為了作宦官而接受閹割。隋朝以後,宮刑被廢止作為正式的刑罰,宦官應以自願被閹割者居多。到了明朝,被閹作宦官者,除了部份是來自南方被擄的外族小孩(如鄭和、汪直);多是自願閹割的人。明朝太監的閹割本來應該是由宮廷負責,民間自行閹割是被禁止的;但這項禁令從未被認真執行。明代中葉,民間曾經出現大批自閹後入不了宮,作不了太監的人,被稱為「無名白內官」。
明朝後期,宮廷中不少本來由女官擔任的職務轉為由宦官擔任,因此太監多如蟻陣,最多時達十萬之眾。北京鄰邊的青縣、靜海、河間、滄州、任丘、南皮、棗強等縣,許多人爭相淨身入宮。割捨之睪丸放於紅絨布袋內,懸掛於紫禁城一陰乾室內,細索懸於粱,太監位尊離濕氣地面最遠最乾,初進宮者離地面最近,名曰寶貝房。《戴斗夜談》載「京畿民間生子,每私自閹割」,《日下舊聞考》引《白頭閑話》所記「都人生子,往往閹割,覬為中宮(太監),有非分之福」。


You can go to :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E%A6%E5%AE%98&variant=zh-hk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26: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417000051KK0016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