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古朝鮮

2008-04-16 2:01 am
what is 古朝鮮
我想知
please

回答 (3)

2008-04-16 7:27 am
✔ 最佳答案
韓國史上之所以有『古朝鮮』這名字,是因為『朝鮮』這名字在韓國歷史上在不同時代都出現過。
韓國除了又稱朝鮮外,又有高麗、新羅等古名,但眾多名字中以朝鮮為最早出現。在信史中最早在朝鮮半島立國的是箕子。箕子本是中國商朝的貴族,公元前十二世紀,周武王滅推翻商紂後,箕子就帶同一部份商朝遺民向東逃至今日的朝鮮西北部平壤一帶,建立國家,並因該地處於中原之東,較中原更早得到日光之鮮,故改國號為朝鮮,後來更接受周朝的分封,成為周朝的封國,史上稱為箕子朝鮮。箕子的事跡在中國的史書《尚書》、《史記》、《漢書》、《三國志》,以及朝鮮的史籍《三國遺事》都有記載。
箕子朝鮮統治了朝鮮八百多年,後來中國被秦始皇統一,但當時中國的疆域最東只達遼東,鴨綠江以南仍未成為中國版圖,但不少齊燕的遺民不願為秦始皇統治,都逃入朝鮮。至漢初,為漢高祖封為燕王的盧綰在今日北京一帶起兵作反,後被漢高祖派兵平定,盧綰北逃入匈奴,其手下衛滿則帶領千名餘黨東入朝鮮,當時的朝鮮準王厚待衛滿,對他封地賞賜,但衛滿反過來借此在朝鮮培植勢力,於公元前193年推翻朝鮮準王,建立新王朝,國號仍為朝鮮,史稱為衛氏朝鮮。

直至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派兵東征,滅掉衛氏朝鮮,將朝鮮半島大部份地方併入中國版圖,中國一直管治朝鮮西北部達四百多年,直至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時才完全撤出朝鮮。而當漢武帝滅了衛氏朝鮮後,再沒有用朝鮮這個名字,朝鮮這名字一度成為歷史名字。
直至十四世紀末,當時已是中國明朝初年,當時統治韓國為高麗王朝。公元1388年,高麗王命武將李成桂領兵攻打中國,李成桂不從,並發動兵變控制高麗王朝,四年後(1392年)更篡位自立為王。李成桂稱王後立即派使臣到中國向當時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稱臣,希望成為中國藩屬。當時李成桂擬定兩個新國號:朝鮮(高麗古名)以及和寧(李成桂父親李子春就仕之地)給朱元璋選擇,結果朱元璋選擇了朝鮮一名,於是李成桂建立的新王朝國號為『朝鮮』,也是韓國史上最後一個王朝(1392年---1910年),直至1896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朝鮮國王高宗改元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朝鮮才一度不再是國號。但後來日本吞併韓國後再次將韓國改稱為朝鮮,而二次大戰後朝鮮分裂為南北,北方的共產政權(即香港人普遍稱的北韓)正式國號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故朝鮮一名現在仍是北韓的國號。
由於朝鮮這名稱在上古歷史及近代歷史都出現過多次,若在歷史上提及『朝鮮時代』,容易令人混淆,故韓國人習慣將公元前的箕子朝鮮及衛氏朝鮮時代稱為『古朝鮮時代』,以分別後李成桂建立的朝鮮王朝及現在的北韓。就好似中國史家會在國號相同的朝代加上『前』、『後』在國號之前,以作識別。
2008-04-16 5:20 pm
漢四郡與三韓時代(前108—3世紀)
公元前108年衛氏朝鮮被中國消滅,中國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史稱「漢四郡」。公元前82年,因為古朝鮮人和當地部族的抵抗,廢止臨屯和真番的兩郡。公元前75年玄菟郡遷移到遼東。樂浪郡,在朝鮮半島北部遷移很多次,王莽政權的新朝時樂浪獨立,在公元30年東漢(後漢)朝廷恢復樂浪郡。在東漢末年,遼東的公孫氏(《三國演義》中有公孫淵)分樂浪郡南部設帶方郡。在朝鮮半島南部的土著的韓人建立以辰韓、馬韓和弁韓為中心的辰國,同時存在伽倻等小國,並且接受南遷的古朝鮮人,包括了衛氏朝鮮的遺民及其他部族的加入。這一時期北韓半島最主要的政治力量是中國人。南部的三韓還處於酋幫社會,尚沒有真正意義的國家出現。當時馬韓有54國,卞辰有24國,僅在半島南部就有78國,加上半島北部的沃且諸部落不下百余國。這些分散的小國是無力同中國在半島上的樂浪郡對抗的,長期以來這些小國大多朝貢樂浪郡。同時南方的倭人卻迅速發展,從西漢時期的「百余國」發展到曹魏時期的三十余國聯盟,日後倭人屢屢入侵半島也是實力使然。

進入4世紀以後中國內部產生了嚴重的削弱。先有八王之亂,其後匈奴人、鮮卑人等北方民族大舉入侵中國,於是中國在北韓半島的勢力的被削弱,樂浪郡被高句麗佔領。同時南部的百濟、新羅利用中國勢力退出半島的時機發展自己的勢力。百濟完全消滅了馬韓54國。辰韓也由12國合併為新羅、慕韓、辰韓等數國(見《宋書·蠻夷傳》倭人條)。朝鮮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期。史稱「朝鮮前三國時期」。在公元前後(《三國史記》記載在公元前一世紀中),朝鮮半島上出現了三大政權:新羅(前57年-935年)、高句麗(前37年-668年)、百濟(前18年-660年)。不過這一記載明顯有誤:新王奈勿王在位時間是公元356年至402年,而作為他伯父暨岳父的味鄒王在位卻是公元261年至284年,奈勿竟然比其岳父味鄒王晚去世118年。儒理王去世於57年,其次子逸聖王去世於154年,相隔97年。百濟比流王比其父仇首王晚去世110年。按照一代人20~30年推算三國當在1—2世紀成立。在半島南端還有伽倻等政權。百濟是由馬韓部落發展起來的,並且在3世紀末完全統一了馬韓54國,新羅是辰韓中一個小部落形成的。百濟依靠向中國南朝各代朝廷遣使朝貢的方式,從中國吸收文化並向日本傳播。這一時期半島的霸主是高句麗。據好太王碑的記載,高麗好太王迫使百濟和新羅成服於高麗,並且擊退了入侵新羅的日本軍隊。百濟則長期同日本保持親密的關係。這一時期百濟非常注重向六朝進貢,百濟武寧王墓中出土了大量江南的銅鏡以及其他產品。

新羅則以向唐朝稱臣的條件與新興的唐朝結盟,高宗在位時,唐朝大軍於公元660年聯合新羅攻滅百濟,次年進攻高句麗,久圍平壤不下而返。668年高宗再次出兵,最終於當年9月攻克平壤,並由大將薛仁貴在高句麗與百濟舊地建立安東都護府。至此之後高句麗政權就退出了歷史舞臺。676年,由於出現反抗以及當時唐朝還要防禦突厥的威脅,唐軍從百濟故地撤退並將該地轉交新羅,新羅最終得以統一朝鮮半島大部,定都慶州,效仿唐朝的國家制度進行統治。
9世紀,各地農民起義,900年部隊將領甄萱稱王,建後百濟國,定都光州;903年起義僧侶金弓裔稱王,於新羅北及西北建泰封國(先號摩震國),定都鐵原,918年王建建立高麗王朝,此後定國號「高麗」;和原新羅並稱為「朝鮮後三國時期」。新羅935年亡於高麗,新羅時代結束。

918年,後高句麗的弓裔王的部將王建被部將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開城(松岳),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993年,被遼國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關係,向遼國稱臣;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在抵禦契丹和女真期間,軍人勢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跨台,國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別沙發動抗蒙古戰爭;1273年,蒙古佔領濟州島,結束抗蒙古戰爭。1280年,元朝為了進攻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置征東行省,在高麗首都派遣「達魯花赤」控制高麗國政,高麗國王只能住在江華島上。1281年,隨著進攻日本失敗曾一度解散征東行省;1287年,復設征東行省,並以高麗王兼任征東行省達魯花赤,成為元朝的藩屬國,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覆時高麗朝廷才重新掌握統治權。

2008-04-16 09:21:16 補充:
1368年中國局勢發生重大變化,明朝推翻元朝;於是北韓不得不重新討論它的大陸政策。1370年高麗朝貢明朝;1387年明朝皇帝朱元璋要進攻原東北元朝屬地,但是高麗國內仍然支持蒙古殘餘勢力,但朝內一直都有爭論是否應該歸順明朝。1894年朝鮮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朝鮮朝廷無力鎮壓,於是要求中國軍隊入境鎮壓。6月6日中國軍隊在牙山登陸,日本軍隊也以次為藉口趁機於7月6日在仁川登陸,並發動壬午事變,佔領漢陽,強迫朝鮮簽定《濟物浦條約》(濟物浦即今天的仁川)。並且組織親日派政府鎮壓了農民起義。1894年日本軍隊襲擊駐朝鮮的中國軍隊,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以後北韓停止與中國的宗藩關係。

2008-04-16 09:22:34 補充:
日韓合併
日本於1910年8月迫使南韓政府同之簽定《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半島,設立朝鮮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日本將南韓王室封為日本貴族,逼迫高宗退位,擁立純宗。(日本的吞併與當時首相伊藤博文被殺有關)

2008-04-16 09:23:29 補充: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1919年3月1日,朝鮮半島因日本禁止在學校內使用朝鮮民族語言[1],展開大規模反抗活動。並把獨立宣言傳遍全國。這些獨立活動引起國民的反抗,並衝擊各地的日本警察機關臨時政府獲得中華民國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政府以及法國、波蘭等國的承認。1939年上海淪陷後,臨時政府幾次遷移,最終於1940年9月遷至當時中國的戰時陪都重慶。在中國政府幫助下,朝鮮復國運動人士在中國成立「南韓光復軍」和「朝鮮義勇隊」。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臨時政府於12月9日嚮日本宣戰。1942年5月15日,中國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兩支武裝合併為南韓光復軍,交由臨時政府直接統轄。

2008-04-16 09:28:20 補充:
1945年日本投降,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由蘇聯和美國軍隊接收。在美蘇的各自支持下於1948年8月成立大韓民國,1948年9月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50年6月25日朝鮮方面發動侵略韓國史稱朝鮮戰爭,將南韓軍壓制到釜山一帶,於是美國決心介入派兵在仁川登陸,朝鮮軍面臨攔腰斬斷之勢,被迫撤退,並被美軍一路壓制到鴨綠江一帶。經過反覆的拉鋸戰以後,雙方最終決定1953年7月27日以臨時分界線(三八線)為界,中朝聯軍同美國主導下的聯合國軍簽定停戰協定,並由聯合國指派永久中立國駐軍於共同警備區域, 1958年10月26日,中國共產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島,而美國至今仍有軍隊駐扎在南韓。
2008-04-16 2:22 am
關於朝鮮半島古代建國問題,流傳著兩種神話。朝鮮歷史最遠可以追遡至檀君建國。根據傳說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變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為圖騰的部落女子)所生後代檀君王儉於今日的平壤建立王儉城,創立古「朝鮮國」,意思就是「寧靜晨曦之國」。檀君統治朝鮮半島1500年之後退位成為山神。此傳説記載於《三國遺事》之內。
根據「武王封箕子於朝鮮」之說延伸,箕子後代在古朝鮮四十餘代之後,由於中國適值秦漢交替、天下大亂之際,燕人衛滿率眾千餘人東渡浿水(即今鴨綠江),根據《三國志》所記,衛滿到了古朝鮮後,即劫奪了當時的淮王政權,定都王險(即今平壤),淮王則往南逃,投奔今日南韓西邊的「馬韓」部落,時在紀元前195年。由「古朝鮮」到「衛滿朝鮮」,它指的都是朝鮮半島的北方政權。
衛氏朝鮮(古朝鮮)的領土大概是長白山以南,包含絕大部分的朝鮮半島和戰國時期的燕國領土差不多大(不過比春秋時期的燕國大很多),但比後來的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的領土大是事實,
而且也比現在的南北韓加起來還大。另外衛氏朝鮮的確是戰國末期時由帶領著大量燕國和齊國難民的燕國人衛滿所建立的,
像現今有不少韓國人說自己的祖先是山東來的(包括盧武炫)。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26: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415000051KK0179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