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時最有才華既女子係邊個

2008-04-14 3:34 am
中國古時最有才華既女子係邊個??
佢有咩成就..?
係咩朝代既人..

回答 (3)

2008-04-16 6:29 am
✔ 最佳答案
我就覺得係武則天喇
武則天(武曌) (624-705)
中華帝國唯一的女皇帝。傑出的女人,有絕頂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間任用酷吏以強硬的手段統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她的王朝號(周)。

武曌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妃儐的一種)。李世民死後,成為唐高宗-李治的昭儀(妃儐的一種),經過長期的苦心孤詣她當上了皇后。然後再排除李氏王朝當上皇帝。

雖然在武曌她再位間任用酷吏以強硬的手段統治她的王朝,但并沒損害整個中華帝國的元氣,并使中華帝國順利地進入第二個黃金時代。

她曾经上意见书十二条,也就是历史上的“建言十二事”,这里面包括了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广开言路等,基本上是一套较完整的治国方略。后来也被高宗颁布诏书推行。后来高宗之所以将处理政务的权利交给武则天,也是相信她有这方面的能力。

武则天以后之所以能在朝廷施展才干,和她对于庶族出身的官员的重用有很大的关系。科举制度在隋朝隋炀帝时期创立,就是为了打破魏晋时期以来做官都讲出身的恶习以及由此引出的很多弊端。到了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基本定型,新的官员很多是出身微寒的,他们需要最高层重用他们,而武则天就成了他们的总的代言人。一大批的文人学士成为武则天的鼎力助手,武则天利用他们来打击旧的贵族反对势力,巩固自己的权势与地位。

武后當政期間進一步發展科舉制度。貞觀年間共錄取進士205人,高宗武后統治期間共錄取一千餘人。平均每年錄取人數比貞觀時增加一倍以上。武后載初元年(690年)武后在洛城殿對貢士親發策問,是「殿試」之始。是年遣「存撫使」十人巡撫諸道,推舉人材,一年後共舉薦一百餘人,武后不問出身,全部加以接見,量才任用,或為試鳳閣(中書省)舍人、給事中,或為試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試官制度自此始,時人有「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脫校書郎。」之語。武后雖以官位收賣人心,然對不稱職的人亦會加以罷黜;明察善斷,故當的時人亦樂於為武后效力。為獎勵告密,武后對告密者破例授官,以賣餅為生的侯思止,是一名無賴,因誣告舒王元名與恒州刺史裴貞謀反,被任命為游擊將軍、侍御史。王弘義,以無德行見稱,告鄉里謀反,擢授游擊將軍、殿中侍御史。是年殺安南王穎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殺故太子賢二子,唐之宗室至是殺戮殆盡,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嶺南,又誅其親黨數百家。

是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雲經》四卷,指武后是彌勒佛下世,當代唐為天下主,武后下令頒行天下。命兩京諸州各置大雲寺一所,藏《大雲經》,命僧人講解,並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藝率關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請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於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共六萬餘人,亦上表請改國號。武后准所請,改唐為周,改元天授。武后稱聖神皇帝,以睿宗為皇嗣,賜姓武氏,以皇太子為皇孫。立武氏七廟於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其餘武氏多人為王及長公主。

同年九月,武則天派右鷹揚衛將軍王孝傑為武威軍總管,與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率兵赴西域征討吐蕃。十月,唐軍大勝,連克于闐、疏勒、龜玆、碎葉等安西四鎮,仍置安西都護府於龜玆,發兵戍守。
2008-04-14 5:17 am
國古時最有才華既女子有四個,我最欣賞的是班昭。

班昭(一代女文豪. 西漢 安帝 和帝人)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學淵源,尤擅文采。她的父親班彪是當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后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宮中尊之為師。
他為哥哥班固完成未寫完的遺作--漢書。為后妃們擔任老師,並為皇帝寫文章。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史學家。
參考: 書 (中國歷代女名人)
2008-04-14 3:52 am
中國古時最有才華既女子係邊個??
李清照

佢有咩成就..?
古時提倡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風氣,所以懂字的女子很少。
1.而她是古時候能夠與男性的文人齊名的。
當時的晏殊、歐陽修、柳永、秦觀、周邦彥和李清照均是婉約派詞
的代表人物。
2.其著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漱玉詞>>。
3.其最出名的詞作是<<聲聲慢>>,被宋朝的張端義讚:"此乃公孫大娘 舞劍手,本朝非無能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以此讚嘆其詞作的第一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係咩朝代既人..
南宋時期的人

2008-04-13 19:53:50 補充:
其成就一直影響後世,並為人所稱頌。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25 13:18: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413000051KK0268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