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知識+挑戰 」:香港俗語「車大炮」

2008-04-13 9:31 am
「斑馬知識+挑戰 」:點解「說謊」的香港俗語叫「車大炮」?

回答 (1)

2008-04-14 7:13 am
✔ 最佳答案
Q:點解「說謊」的香港俗語叫「車大炮」?

A:「車大炮」謂人說謊、對話內容誇張、過分吹噓等等。其實這方言由來已久,本是很文雅的古語,非香港獨有詞語。

早於西漢揚雄的《方言》中曾記載:『以大言冒人曰奅』。又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奅,大也。」段玉裁˙注:「此謂虛之大。」這裡所說的「奅」,就是方言「車大炮」中的「炮」的本字,其原意就有虛大、張大的意思,而以誇大之辭以騙人者亦叫做「奅」。
這個「奅」字讀音跟「炮」字完全一樣,而後來更跟「炮」、「砲」字相通,即可解作軍事上的砲石之意。如明˙張自烈《正字通˙大部》:『奅、砲同。』;廣韻:『軍戰石也。』這大概是基於通假的關係,同音字互用,結果後來做成「奅」、「炮」互用,做成今天方言的「奅」誤寫成「炮」字。
又西漢司馬遷《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列表》有「南奅侯公孫賀」,唐司馬貞注引張揖云:「奅,空也。」又引《纂文》注云:「奅,虛大也。」故此「奅」有虛大中空之意,實是久遠。而明˙張自烈《正字通˙大部》也有引「車大奅」、「大奅佬」等詞,「車大奅」就是我們粵語稱人說大話之意,說大話的人就叫「大奅佬」。
除粵語外,其實很多方言亦指誇誇其辭、說謊為「奅」。如山東牟平縣《牟平縣志》(1929年):『以大言冒人曰奅。』劉賾的(湖北)《廣濟方言》亦說:『虛張曰奅。』後「大奅」經廣泛流傳,很多方言亦誤作「大炮」。如山西沂洲及福建東山說「放大炮」,廣東宜山、福建廈門及廣東潮陽話說「大炮客」等。亦有誤寫「奅」作「泡」、「謤」等同音異字。如山東寧津話為「扯泡」,河北濼縣《濼州志》稱謊話為「扯謤」等。
所以「炮」當作「奅」字方對。
而「車」字,其實本應作「扯」字方對。元明雜劇《鎖白猿》台詞曾云:「貧道姓鄒(謅)名謊,字扯炮,道號弄虛先生。」這裡道士用字為「扯炮」,跟名字「謊」及道號「弄虛」其實同義,就是有說謊弄虛之意。而說起這「扯」字,其實我們也有「胡扯」、「東拉西扯」等詞語,同是道人胡亂說話、內容不切題之意。而這裡的「炮」字,其實就是「奅」的通假字;尤其在元朝這個火炮已普遍使用於軍事中的年代,「炮」「奅」早已互相替用。
總括而言,「車大炮」本字當作為「扯大奅」,經廣泛流傳及字面上的替用,才成為我們今天的面貌。

另外想澄清,有人說是來由於象棋:「因為在象棋中車可以直接吃對方的棋子,但往往吃炮時卻做不到,因為炮中間有一隻棋做炮臺,這時只能炮食車,車卻吃不到炮」。但據本人所知,象棋加炮是於宋代才有,因為正式有火器及被應用是於宋代時期,象棋的棋子正反映了軍事器才的變化,如以下所引內容:
『唐代以後,火器開始用於軍事。據《唐書》記載,以機發石為攻城,號將軍砲。軍事上火器的發展給模仿戰鬥場面的象棋帶來了新的發展,使象棋逐漸改革成為擁有將、車、馬、炮、士、象、卒七個兵種,這就和現代象棋的兵種基本相似了。唐《續藏經》載:「昔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牛僧儒用車、馬、將、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由此可見,唐牛僧儒的時代以前,象棋沒有炮,加炮以後,才成現代象棋的雛型。』
但「車大炮」這方言的原型,早於西漢揚雄的《方言》書中有所記載,所以絕對沒有可能跟象棋有關,更何況漢時所流行的對弈是圍棋而非象棋。
參考: (1)潘永強《擔 天 望 地 ─ ─ 廣 府 俗 語 探 奇》(2)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57123.html?fr=qrl(3)http://www.zdic.net/zd/zi/ZdicE5ZdicA5Zdic85.htm


收錄日期: 2021-04-20 20:20: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413000051KK0022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