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許氏
一、釋義
說文解字:許,聽也,從言午聲虛呂切。——《說文解字》
平凡而偉大的家族,曾經擁有足以改變歷史軌跡的力量。 ——《千秋家國何處尋》
許,炎帝裔族,以天干重儀觀測太陽在中午日高天的日影晷跡命名的氏族。“言”是“午”的簡化。——《許》許者,“言”、“午”二字所成也。言者,有言子者、言午者之分。言子者,言密;言虛者也。言午者,言朙;言實者也。故,為許氏子弟者,應以“言朙”、“言實”、“不偽”、“不諱”為立足之本。
二、尋根溯祖
1、出自姜姓,以國為氏,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許氏與齊氏同祖,為上古四岳伯夷之後。"四岳"(堯舜時四方部落首領)是由姜姓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他們和姬姓部落結成聯盟,跟"子姓"商族平行發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為主的盟軍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姬姓國-- 西周。周成王時,大規模地分封諸侯,其中商的舊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諸侯國和姜姓諸侯國,許國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諸侯國之一,其始祖為文叔,也稱為許文叔。春秋時,許國成為楚國的附庸,戰國初期被楚所滅。許國亡國後,子孫以國為氏,稱許氏,史稱許姓正宗。
2、傳說堯帝時許由的後代也稱許氏。許由相傳是堯舜時期的高士賢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後被葬在箕山,後人稱為許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動于穎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當年許國之地。
三、遷徙分佈
許氏的發源地在今河南省許昌東。春秋戰國時期,許國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北部一帶遷都。許國被楚滅後,除部分遷居今湖北荊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數許姓就地繁衍或北上遷徙。許姓北上最初遷徙之地是冀州高陽,後有許氏複遷回河南寶豐等地。秦漢之際許姓已遍佈今河南、河北兩省的大部分地區。此後,北方許姓主要分佈於今河南、河北、安徽、陝西、山西等廣大地區。許姓南遷始于魏晉南北朝之時。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有河南許姓將佐隨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戶。唐僖宗時,侍御史許愛鎮守漳州招安,後入晉江石龜。唐代以後,許姓已大舉南遷繁衍於今江蘇、浙江、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地。宋末元初,許氏有一支徙居廣東。遷至湖南、廣東、廣西、福建的許氏,有的融入侗、壯、布依、土家等少數民族。明代永樂年間,福建人許沖懷、許申最先移居臺灣,此後許氏又多次向臺灣遷徙,在清康熙時有泉州人許遠光、許太嶽分別入墾雲林縣麥寮鄉和臺北縣木柵鄉的社德坑等,從明末至清代,入台的許姓的人氏越來越多。
許姓是名門望族之一,在北宋年間所編<百家姓>中位列第二十;在2006年1月,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新百家姓>中,許姓位列第二十八位。
四、郡望堂號
【堂號】
洗耳堂、得仁堂、訓詁堂、魯齋。
【郡望】
汝南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許氏,其開基始祖為秦末隱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許猗。
高陽郡:東漢桓帝時置郡,治所在高陽(今河北高陽縣東)。此支許氏,為汝南許氏分支,是十六國許據的5世孫高陽太守許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漢高帝時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此支許氏,為文叔直系後裔。
太原郡:戰國時秦莊襄王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許氏,為汝南許氏分支,是東漢末年大名士許劭之後。
會稽郡:秦始皇時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市)。此支許氏,其開基始祖為東漢著名文學家許慎之後。
河內郡:河內郡是秦朝實行郡縣制時始置,治所在今河南省焦作市。此支許氏其開基始祖為元初大學者、理學家、集賢大學士許衡之後。
五、歷史名人:
許 衡:許衡生於公元1209年5月8日,卒於公元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學者稱之魯齋先生,祖籍懷洲河內李封人。他是中國十三世紀傑出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和天文學家。
許 劭:三國魏大名士。
許 渾:唐代詩人。
許夫人:元初佘民起義女英雄。
許道寧:宋代畫家。
許敬宗:唐初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
許 行:最早出現于史籍的許姓著名人物。
許 楊:西漢末年著名的水利專家,曾修復鴻隙坡。
許 慎:東漢著名經學家、文字學家,有"五經無雙許叔重"之稱,著《說文解字》。
許廣平:魯迅夫人。
許世友: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功臣,革命家,一代名將。
節錄自【萬家姓】許姓首頁
http://name.netor.com/wjx.asp?id=479&name=许
由於字數所限,無法盡錄,詳見上網。
願知識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