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要台灣回歸中國? 為甚麼要管治西藏?

2008-04-13 1:35 am
不明白為何中國要台灣回歸,對中國及中國的人民有甚麼意義和好處了?
對台灣的人民又有甚麼好處了?

另一個問題是為何西藏要獨立,中國要反對?
西藏的文化跟漢人有很大不同,中國對西藏的文化又不全接受,西藏人民有異心是正常反應,但中國留住了又如何?

回答 (3)

2008-04-20 9:08 am
✔ 最佳答案
世界各國的領土範圍有時並無公理可言,
因為國際政治根本就是國家實力的較量.
這種較量很多時候只會有利於強者, 弱
者只有吃虧的份.
例如蘇聯在二次大戰後趁日本無力自保,
就霸佔了北方四島. 另外現在號稱自由民主
的西方國家在過去更是到處搶奪別人的土地,
它們幾乎瓜分了全世界. 只是後來殖民地獨立浪
潮興起, 它們因為無力對那些地區維持殖民
統治, 所以才讓它們獨立. 但有一些地方的
原住民卻連獨立的機會也沒有(例如美國的原住民),
因為他們已成為"死剩種".

中國要台灣回歸, 因為從
地理上而言, 台灣實在太重要了. 它是封
鎖中國沿海的島鏈中心.
至於西藏, 既然已在中國手上, 它就更不
會放棄了, 因為世界大多數國家都不會願見
自己國土分裂, 除非有一些自己不喜歡或不利
的情況. 例如馬來西亞當年排擠新加坡, 使新加坡
被迫獨立(因為馬來西亞不希望國內有太多華人).
而中國保留西藏並不會有這個問題, 因為西藏人少.
2008-04-18 2:16 pm
"不明白為何中國要台灣回歸" ~~
歷史及國際上都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 所以要回歸. 你有家可歸嗎?

"對中國及中國的人民有甚麼意義和好處了?" ~~
對中國統一是大業, 對中國人是種尊嚴. 祖國統一及尊嚴不能用好處及利益衡量.

2008-04-18 06:17:33 補充:
"對台灣的人民又有甚麼好處了?" ~~
你不覺得台灣是國際孤兒嗎? 台灣可獨立? 想做美國及日本殖民地? 台灣人民的自尊在那裡?
中國經濟突飛猛進, 政策亦暫開放, 反觀台灣, 經濟一潭死水, 政壇一塌胡塗. 你知道嗎? 台灣現在有幾十萬人在大陸工作, 為養活你們台灣人. 回歸後更可帶動台灣經濟. 台灣人民在國際間不是更有地位?

2008-04-18 06:18:30 補充:
"另一個問題是為何西藏要獨立,中國要反對?" ~~
台灣及西藏都是中國領土, 為了維護國家完整, 反對是理所當然, 是中華民族尊嚴. 如中國四分五裂, 國力給消弱, 西方列強就會瓜分中國.

2008-04-18 06:27:43 補充:
"西藏的文化跟漢人有很大不同,中國對西藏的文化又不全接受,西藏人民有異心是正常反應,但中國留住了又如何? " ~~
以此點而論, 台灣就更應回歸啦, 是不是? 秦始皇統一文字就沒功勞了. 西藏解放前, 西藏田產及統治權全歸喇嘛寺廟, 大部份西藏人民只是勞役,奉獻及窮困, 解放後, 中央政府投放大量資金, 建設交通, 西藏人民不再受小部份人壓迫, 生活好大改善, 各族文化已暫溶滙. 以文化差異要獨立是不成理由的, 那世界就大亂了, 是不是?
2008-04-13 3:47 am
西藏有異心的人是那些黃教達賴喇嘛一派

喇嘛分開黃教|紅教|花教|白教. 格魯派,現在暴動只是黃派

何況西藏不只喇嘛是教主,還有班禅


西藏本來有大量漢人,回人各族人民居住的中國領土

但十三世達賴喇嘛﹐他組織藏軍驅漢人,殺回人

一個對漢人,回人有恨的教派組織,如何說服西藏各民族

說要獨立當地的95%藏族都是反對的,

只有那些認洋人做主子的中國人才做出,出賣國家和各民族利益


十三世達賴喇嘛代表夏扎還背著中國代表簽訂了兩個秘密協定

一是《英藏貿易條例》﹐規定西藏給予英印商人治外法權﹐沒有英國同意不得向英印商人徵收關稅或其他稅﹐實際上把西藏變成了英國的半殖民地。另一個是邊界協定﹐即《麥克馬洪線換文備忘錄》﹐把“麥克馬洪線”以南約九萬平方公里的中國西藏領土(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加措就誕生在那裡)劃給英屬印度。

如今喇嘛再次要獨立,是期望把中國領土送給印度

如果你是中國領導人,會不反對嗎?

賴喇出賣西藏把“麥克馬洪線”以南約九萬平方公里的中國西藏領土劃給英屬印度。

如果中國給喇嘛寺可以獨立,中國各地天主教堂可以獨立嗎

中國回教寺可以獨立嗎


中國對西藏的文化又不全接受,如何呀台灣美國何不是對印地安,山地人,文化不接收.
,你有見他們領袖說,山地人和印第安語言,穿那些民族衣服,信他的神嗎?

中國是留住了又如何,有種的叫英美各國把這些人接到他們國家嗎





你這種台灣人當然不寄望回歸,因為你娘親自願走進慰安所打種

,生下你這小雜種.

收錄日期: 2021-04-22 23:08: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412000051KK0205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