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疫苗接種,是將疫苗製劑接種到人或動物體內的技術,使接受方獲得抵抗某一特定或與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藉由免疫系統對外來物的辨認,進行抗體的篩選和製造,以產生對抗該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體,進而使受注射者對該疾病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今日醫學上常見的接種方式為注射,而「接種」一詞乃是由種痘技術而來,其本意與今日用法有所區別,在現代免疫學研究的運用範疇也有些微差距。
疫苗接種多數時候是一種可以激起個體自然防禦機制的醫療行為,以預防未來可能得到的疾病,這種疫苗接種特稱為預防接種(prophylactic immunization)。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B型流感嗜血桿菌、B型肝炎、結核(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效果仍未獲得學界一致認同,因此美國、比利時和荷蘭都未採用此疫苗。)、痲疹、德國麻疹、腮腺炎,都是目前最常見的疫苗種類。由於需要以疫苗防範的疾病非常多,因此為簡化繁複的接種程序,有些實驗室致力發展多效疫苗,而目前已經使用的至少有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混合疫苗及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由於並非所有疫苗都可同時施打,因此新生兒需接受的疫苗種類仍相當繁瑣。
疫苗不僅可以使接種者罹患該疾病的發病率下降,當一種疫苗所對付之疾病僅感染單一物種時,要消滅病原便有其可行性,例如天花在自然界僅感染人類,當幾乎所有人都接種疫苗後,天花無法繼續傳播,亦無法於其他動物之間蔓延,因此於1980年聯合國宣佈天花的滅絕,以及1999年第二型的小兒麻痺亦不復存在。因此逐漸有許多國家取消相關疫苗的接種,也使得未接種疫苗的個體可能在未來受到生物戰爭的威脅。
下列各主要疫苗可能帶來的併發症及傷害:
B型肝炎疫苗可引起關節炎、腎絲球腎炎、血小板減少、紅斑、血管炎、急性心包炎。
小兒麻痺疫苗於1950年代首次大規模注射,由於早期疫苗採用未經減毒處理的活病毒,導致22萬人受到感染,其中7萬人發病、164人嚴重癱瘓,10人死亡];後來的沙克疫苗亦有受到SV40病毒污染;由於小兒麻痺病毒本身攻擊目標為神經系統,因此併發症狀如皮膚炎、注射部位附近關節疼痛、過敏反應、抽搐、多發性神經病變、脊髓炎、面癱、基蘭-巴瑞症候群、亞急性硬化全腦炎都相當嚴重。
天花疫苗所造成的併發症皆為醫學史文獻所記載,因自1977年起,天花被宣告正式從地球上滅絕,儘管仍有疫苗庫存以玆防範未來緊急狀況,但全球幾乎不再進行相關疫苗的接種。可能造成的症狀有注射後腦炎,美國發生機率介於1/150,000至1/25,000;疫苗性濕疹發生率約1/26000,偶有誘發癌症的案例。
水痘疫苗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若為活體病毒製劑還可造成傳染他人的危險。
卡介苗在北歐造成發生率約1/25000的骨炎、也會引發卡介苗炎,這種發炎反應是嚴重、可致死的併發症,多發現於患有嚴重複合免疫不全症的孩童,在6個月或至滿週歲之前的注射有三分之一的發生率。
白喉、破傷風、百日咳的三合一疫苗的副作用主要來自百日咳疫苗,可導致嚴重急性神經異常、智能發育嚴重或中度障礙、永久半身不遂、急性腦病變、休克、過敏性休克。
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混合疫苗可引起紫斑、血小板減少、腦膜炎。
流感疫苗可能引起過敏反應或基蘭-巴瑞症候群。
黃熱病疫苗可引起的副作用雖較輕微,可能僅是注射之後頭、背部不適,通常兩天內症狀會消失,但也有較為緊急的情況,如過敏、紅疹、紅斑、血管性水腫、氣喘或是出現以水腫或壞死為特徵的亞都司氏現象、嬰幼兒亦可能因此罹患腦炎。
傷寒熱疫苗可引起腎病變,發作時間從注射後幾小時到數週不等。
嗜血桿菌疫苗可能引起基蘭-巴瑞德症候群或是水腫、發紺、紫斑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