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文學觀為何

2008-04-13 7:26 am
我想問道家的文學觀為何
對我國的文學有何影響
不要太簡短 詳細一點

回答 (2)

2008-04-13 6:16 pm
✔ 最佳答案
翻開我國思想史,每遇到社會動盪、政治紊亂的時代,道家思想總是悄然登場。道家思想最突出的地方,在於順乎自然,虛靜無為。道家連對政治都採無為的態度,當然更不會要求文學要負起教化人心的責任。因此受到道教思想薰染的文學作品,總是呈現個人的、浪漫的、自然的、哲理的思想和面貌。

1.循環往復
老莊以天道的運作,自然而然,自己如此,認為人也應取法自然,不假修營,自化自成,從萬物的循環往復得到啟發;並以虛靜做為修養心靈的工夫,透過心靈的虛而無己,豁然無滯,使人的內心和天地萬物相合,達於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趙老闆運了一船鮮蚌在海上航行,阻於風浪,滿船蚌肉都腐爛了。
老闆見血本全部損失,急得要跳海自殺。船長勸他:「等一等,也
許你還賸下什麼東西。」他率領水手清理船艙,從滿船爛肉中找出
一粒明珠來,它的價值足以彌補貨價運費而有餘。(王鼎鈞《開放
的人生.遺珠》)

比之於山川湖泊,大漠荒原,都市是非常脆弱的。越是熱鬧的東西
越是脆弱,這是中國老莊哲學早就闡述過的,然而都市的熱鬧卻是人性的凝聚,人性匯聚到如此密集的程度還依然脆弱,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的一大悲劇。(余秋雨《山居筆記.城都的脆弱》)

2.虛心澄靜,天人合一
受到道家崇尚自然虛靜,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文學作品極重視洗
滌思慮,虛心澄靜,和天地冥合為一的境界。

此時定身周目,謂六合八極,作我虛室。峨峨帝城,白玉之京,覺
我五藏出濯清光中,俗埃落地,塗然寒膠,瑩然鮮著,徹入骨肉。
眾骸躍舉,若生羽翎,與神仙人游雲天汗漫之上。(舒元輿〈長安
雪下望月記〉)

自然派詩人,如王維、韋應物、劉長卿等人,也常以自然山水為題材,
寫出幽靜無心,情景交融的詩境。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
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3.以「虛靜」陶養文思,以「自然妙合」為文學創作的最高審美標準。

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
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莊子.天道》)
老聃曰:「汝齋戒,疏瀹而心志,澡雪而精神!」(《莊子.知北遊》)

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文心雕龍.神
思》)水停以鑒,火靜而朗。(《文心雕龍.養氣》)
或有晦塞為深,雖奧非隱,雕削取巧,雖美非秀矣。故自然會妙,
譬卉木之耀英華。(《文心雕龍.隱秀》)
參考: 自己整理


收錄日期: 2021-04-30 20:59: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412000016KK1243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