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909年的宣統元年,清政府的資政院開會,江永議員就正式提出要把「官話」正名為「國語」。從此,「國語」一名,便正式在官方和民間開始採用了。迄後,中國國內形勢發生了變化,以國民黨所領導的國民政府,退居到了台灣並推行國語運動,雷厲風行,僅僅在10年時間裡面,就在台灣全省普及了國語。「國語」一名,便隨著海外僑教的推廣,數十年來,在海外廣為流行。
惟在中國大陸,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對國語的推行也不遺餘力,1955年便召開會議,決定以「普通話」作為漢民族的民族共同語正式名稱,已不再沿用原來的「國語」。1956年2月國務院頒佈了《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正式規定了普通話的內容,要「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的規範。」
其實,漢語乃是漢民族共同使用的語言。但是,為什麽不稱「漢語」,不叫「國語」而正名為「普通話」?
這是因為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如果把北京話稱為「國語」,這就抹煞了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的事實。中國的標準話是「普通話」,是全國各地各族人民普遍使用的共通的語言。所以現在中國的「國語」是「普通話」而不是「國語」。
中國「國語」一名,自1909年從「官話」正名為「國語」於今,已經有九十多年了。台灣和海外於今一般來說仍是此稱。惟自1955年起,中國大陸已不再沿用此稱而改為「國語」(因為民族團結)。香港和澳門,原也叫「國語」,但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兩地社會情勢的變化,已慢慢地改稱「國語」了。然新加坡命名為「華語」,因為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至於「漢語」一名,主要在中國國內流行,惟其一般都是用在學術著作中,有時是指漢民族的共同語而言,有時是指方言而稱。「華語」一名,最早是由新加坡用開的,隨後在台灣和中國大陸,也時有所用。現在,「華語」一名,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已相當普遍地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