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

2008-04-08 4:38 am
簡單介紹同分析燭之武退秦師 10分
愈詳細愈好
更新1:

我唔會剩係語譯 語譯既話我都識..

回答 (1)

2008-04-08 4:47 am
✔ 最佳答案
內容:晉侯、泰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

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者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 仁 。 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討論


從秦 晉的駐軍情況看來,「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鄭國可說是兵臨城下,情勢危急。
從三國國力的比較看來,晉國是當時的霸主,秦亦稱霸西方,都是強國,而鄭國是小國,實力不及秦 晉兩國。

燭之武說他年輕力壯的時候尚且未得到重用,如今年紀老了,更無法有所作為。由這段話可見鄭伯一直沒有重用燭之武。

對於燭之武的推辭,鄭伯說:

- 承認以往沒有重用燭之武是自己的過錯;

- 指出鄭國滅亡了對燭之武也沒有好處。

鄭伯這樣做顯示他勇於承認錯誤,沒有上尊下卑的迂腐思想。鄭伯也長於遊說別人,指出鄭亡,對燭之武也沒有好處。

燭之武游說秦穆公時用了二個方法:
分析攻鄭的害處: 燭之武據滅鄭對秦的利害得失,向秦王說:即使秦晉滅鄭成功,秦國也必須越過晉國,才能到達鄭國,這樣對秦國不利,只對晉國有好處。如果晉國國力壯大了,秦國就吃虧了。

指出不攻鄭好處: 如果秦放棄攻打鄭國,鄭國得以保存,秦國的使節往東去時,鄭國可以作他們的東道主,供給他們所需要的物資。

燭之武游說秦穆公,表現了他的甚麼才能?

善於揣摩心理:燭之武明白秦國攻鄭無非為了自身利益,於是指出攻鄭其實只會增強晉國的實力,對秦反而不妙。而且又答應在秦往東的路上供應物資。

思辨能力強:晉野心勃勃,企圖擴張領土,秦實在不值得與晉合作。

詞鋒銳利:燭之武進言時氣勢凌厲,論點一個接著一個,強而有力,又常用反問句來打動秦穆公,最終使鄭國免卻滅亡的威脅。

秦穆公聽了燭之武的話後,有何行動?

秦穆公聽了燭之武的話後,十分高興,決定與鄭國結盟,並派將領杞子、逢孫、楊孫幫助鄭國防守。

由晉文公拒絕子犯請求進兵擊秦的一段話,可見晉文公所持的理由是甚麼?
晉文公認為他曾受秦國的恩惠才有當時的地位,現在反過來攻打秦國,是不合道義的。失去秦國這盟友,是不智的做法。秦 晉互相攻伐代替交好,不能夠服人。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28 23:34:0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407000051KK0252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