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區有咩歷史性街道?

2008-04-06 6:09 am
中西區有咩歷史性街道?

要有街道名,位置,歷史

最少條4街道

回答 (1)

2008-04-12 2:21 am
✔ 最佳答案
「卑路乍街」 Belcher Street
卑路乍街位於港島西區,是堅尼地城全區重要之街道。它東接皇后大道西,西接加多近街,依山而築,是堅尼地城最早開發的街道。街道的命名是紀念一位英國指揮官 (Edward Belcher) 愛德華‧卑路乍將軍,他是最先率領英軍登陸香港的先遣部隊的揮官,於 1841年1月25日上午率領英軍乘軍艦在水坑口街登陸,並且翌日正式佔領香港舉行升旗儀式。

此後,他負責測量香港各地之地勢,策劃防守各項軍事設施。他主張建立東、西兩座炮台:東炮台是鯉魚門炮台,西炮台是西環山上的炮台,即卑路乍炮台。後來炮台下的一條街道,也以卑路乍命名。及後卑路乍炮台拆卸,改建為住宅「寶翠園」,而園內保留了原本屬於卑路乍炮台的一座英式遠程大炮。但199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寶翠園拆卸重建,故這座炮台也被移走了。
以往堅尼地城及西環對開的海灣也稱為卑路乍灣,標誌英軍在卑路乍將軍率領下登陸港島。


蘇杭街(Jervois Street)
舊稱 乍畏街,是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的一條街道,由西向東單向單程行車,位於上環皇后大道中以北,德輔道中以南,摩利臣街上環市政大廈以東,中遠大廈及新紀元廣場以西。William Jarvois原為英國將軍,1851年12月上環街市一帶發生一場大火,燒燬幾百間屋及燒死三十多人,災區重建,就由威廉‧乍畏總司令官帶領,開闢一條街道叫「乍畏街」(Jarvois音譯)。「乍畏街」由於多數銷售蘇杭的布疋絲綢及婦女用品等,十分熱鬧,後來華人習慣改為叫「蘇杭街」。「蘇杭街」生意盛極一時,夜市又相當繁榮,曾有「夜中環」之稱號。由19世紀末開始,上環發展成華人主要商貿區。蘇杭街和文咸街由於接近當時海邊的三角碼頭,故成為了香港早期轉口貿易集中地。


「威靈頓街」Wellington Street
是香港中西區的一條知名舊區街道,街道以當時的威靈頓公爵命名。[1]它鄰近中環寫字樓區的南面,所以此街的業務支援辦公室日常所需,包括文儀器材、裝修物料工具、字畫裝表、午餐燒味西餐、涼茶小吃、街市餸菜、時裝店、花店、美容及理髮店、健身會都有。
街道是紀念打敗拿破崙的著名英國將軍威靈頓LordWellington,英軍非常佩服他,便以此街為紀念他。威靈頓街是香港中西區的一條知名舊區街道,尚有些舊區建築物存在,如中央警署總部大樓 (建於1919年),香港政府現已作為歷史性博物館。另外,在靈頓街與鴨巴甸街交界有「蓮香樓」,該茶樓創業於1918年尚保留早年代風格,茶樓大廳四面裝有中國古文詩句、山水字畫。

德輔道中( Des Voeux Road Central)及德輔道西(Des Voeux Road West)
是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的主要道路,德輔道中與德輔道西並不連接,兩條道路的分隔處在上環,電車路線沿德輔道中及德輔道西而行。
德輔道西本來稱為寶靈海旁西,是第4任香港總督寶靈所倡議的寶靈填海計劃下的產物。寶靈於1854年開始寶靈填海計劃。然而因為部分英國商人的反對,工程進展緩慢,最終只能在上環和西環填海,完成了寶靈海旁西。
第10任香港總督德輔上任後,決定繼續進行填海計劃,是為海旁填海計劃。在1890年至1904年,中環填海得出57英畝土地,德輔道中為新建成的街道之一。1904年,寶靈海旁西和寶靈海旁中正式貫通。為了紀念德輔,寶靈海旁西被更名德輔道西。香港日治時期,德輔道曾被更名為昭和通。
Hope can help you!!!




收錄日期: 2021-04-16 12:57: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405000051KK0327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