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歸去來辭並序]&[五代史伶官傳序]既語譯&原文

2008-04-04 2:24 pm
如題..
我想要[歸去來辭並序]&[五代史伶官傳序]既語譯&原文
更新1:

我係想要果2課既語譯..唔係想要主旨,序果d..

回答 (2)

2008-04-14 5:48 am
✔ 最佳答案
1)歸去來辭 並序----陶淵明原文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缾無儲栗,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

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與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媿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會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語譯】
我家裏貧窮,耕種所得不夠維持生活。小孩子滿屋,但瓶中卻沒有儲糧。維持生計所需的東西,沒有求取辦法。親戚朋友多勸我去當地方官。我欣喜地也有同樣想法,卻沒有求官的門路。適逢當時發生事故,各地軍政長官都以愛惜人才為德政,叔父因為我家貧,便介紹我做個小縣的縣令。當時局勢動盪,我害怕到遠方任職,而彭澤這個地方,距家只有一百里,做官所得的收入,足夠供自己釀酒,所以便當官去了。過了不久,因為思家情切而產生辭官歸家的念頭。為甚麼呢?我的本性率真自然,不能勉強自己去改變。忍飢受凍的問題雖然迫切,可是違反自己的本性,身心都感到痛苦。我當過官,但都是為了生活所需而役使自己的。於是感到失意、激動,因違反平生的志向而深深感到慚愧。我還是希望等到收穫以後,再收拾行裝連夜離去。不久,嫁給程家的妹妹在武昌逝世,我只想迅速離開去奔喪,於是自行免官去職。從中秋到冬天,只當了八十多天的官。因為辭官這件事順了心願,便把這篇文章題為《歸去來兮》。乙巳年十一月。

回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甚麼還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為了生計而做官,為甚麼還因失意而獨自悲傷呢?覺悟到過去的一切已經不能挽回,未來的事情卻還來得及補救。實際上迷路不遠,我已經覺悟到今天的做法是正確的,而昨天做的是錯誤的。

船兒輕緩地飄盪著前進,微風飄拂吹動著衣裳。我向行人打聽前面路程還有多遠,只恨天色還只是微明。我終於望見自己那簡陋的屋子了,一邊懷著歡欣的心情,一邊奔跑起來。僕人出來歡迎我,孩子在門邊等候著。庭院中的小路已經荒蕪了,松樹和菊花卻仍然生長著。我牽著孩子走進屋內,看見酒樽裝滿了酒。我拿起酒杯來自斟自飲,看著庭中的樹木,面上露出愉快的神情。我靠著南面的窗寄託自己孤高傲岸的情懷,深知住在這狹小的居室裏,更容易使人安樂。我每天到園中散步,自有樂趣。房子雖然有門,卻常常關著。我拄著手杖到處走走停停,不時抬起頭來向遠處眺望。只見白雲無心地從山巒飄出,鳥兒飛得疲倦了便懂得飛回巢去。日光漸暗淡,太陽快要下山,我撫摸著孤獨的松樹,徘徊而不想離去。回去吧!讓我與外人斷絕交往。世俗人的思想與我的思想互相違背,還駕車出外尋找甚麼呢!我很高興和親戚說說心裏話,也喜歡彈琴讀書來解悶消愁。種田的人告訴我春天到了,將要到西邊的田裏耕種。我有時命人準備有布篷的車子,有時划著小艇。既去探尋那深遠的山溝,也走過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樹木長得欣欣向榮,泉水涓涓不息地開始流動。我羨慕自然界各種生物及時生長,感歎自己這一生將要完結。算了吧!寄身在天地之間還有多少日子呢!為甚麼不隨著自己的心意去過活?為甚麼匆忙不安的,究竟想去甚麼地方呢?富貴不是我的願望,神仙世界也不可希冀。我只盼望天氣好的時候獨自出遊,有時把手杖插在田邊,為莊稼除草和培土;有時登上東邊的高地放聲長嘯,有時對著清清的溪水吟詠詩歌。姑且順從大自然的變化而過完一生,樂天知命地過活,還疑慮甚麼呢!
2)五代史伶官傳序----歐陽修原文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008-04-13 21:48:51 補充: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係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

2008-04-13 21:49:26 補充:
《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2008-04-13 21:49:56 補充:
【語譯】
  唉!國家興盛衰敗的道理,雖說是天命註定,難道與人事沒有關係嗎?推究莊宗取得天下和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這個道理了。
世人傳說晉王李克用臨死時,拿了三支箭賜給莊宗,並告訴他說:「梁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冊立的,契丹是我結拜的兄弟,但後來都背叛我而歸附梁國。這三件事是我一生的遺憾,給你三支箭,希望你切莫忘記父親的心願!」莊宗接過這三支箭,將它保存在祖廟裡。後來率兵出征,就派官員用一隻羊一隻豬到太廟祭告,恭敬地把箭請下來,用錦囊裝好,背在身上,在前面開路,等到勝利歸來,再將箭送回太廟。

2008-04-13 21:50:07 補充:
當他用繩索綁著燕王劉守光父子,用木匣裝著梁君臣的頭顱,供在太廟,將箭送還給先王,且在靈前稟報大功告成的時候,氣概軒昂,意氣可說壯盛極了!等到仇敵消滅,天下已經平定了,但一個人在夜裡高聲呼喊,各地的叛賊就四處響應。莊宗匆促向東方進軍,還沒遇到賊兵,士兵就四處逃跑潰散了。莊宗與臣子們相看無言,不知何去何從。以至於剪斷頭髮對天發誓,相對痛哭,淚水沾溼了衣襟,這是多麼地衰敗沮喪啊!難道是取得天下困難,而失去天下卻很容易嗎?或許推究他成功和失敗的道理,都是由於人為的作用呢?

2008-04-13 21:51:44 補充:
尚書說:「驕矜自滿必招致災禍,謙卑退讓必獲得益處。」憂慮勞苦可以振興國家,安逸享樂可以使自身敗亡,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當莊宗強盛的時候,全天下的英雄豪傑,沒有一個人能和他對抗的;等到他衰敗時,幾十個伶官圍困著他,就身死國滅,受天下人譏笑。禍患總是從細小的事情積累而起,聰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迷戀的人或事逼到困境,難道只有伶人才如此嗎!因此我寫了這篇伶官傳。

更正原文最尾漏了這句:作〈伶官傳〉。
2008-04-05 10:24 pm
1.歸去來辭並序
#主旨:作者自述其出仕及辭官的原因和過程,並描寫辭官時的感受和歸隱田園後的生活、情懷。另外,透過這些描述,表達其樂天知命的人生態度。
內容剖析:1.出仕原因家境清貧;彭澤縣與家相距甚近,只有百里之距;俸祿除可養家外,亦足以用來買酒。2.辭官原因本性喜愛自然,不能矯扭造作,不適合官場生活;要奔妹喪。3.命題原因因事順心,故命本篇為「歸去來兮」。4.寫作時間乙巳年十一月。
序:文體名:(1)通常放在正文前,概說﹑評述作品內容。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序以建言,首引情本。(2)通常臨別贈言的文章稱為序,創始於唐 。如韓愈有送孟東野序、送李愿歸盤谷序等。唐˙韓愈˙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 序:聞其歸,皆相勉為詩以推大之,而屬余為序。

2.五代史伶官傳序
  唉!國家興盛衰敗的道理,雖說是天命註定,難道與人事沒有關係嗎?推究莊宗取得天下和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這個道理了。
  世人傳說晉王李克用臨死時,拿了三支箭賜給莊宗,並告訴他說:「梁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冊立的,契丹是我結拜的兄弟,但後來都背叛我而歸附梁國。這三件事是我一生的遺憾,給你三支箭,希望你切莫忘記父親的心願!」莊宗接過這三支箭,將它保存在祖廟裡。後來率兵出征,就派官員用一隻羊一隻豬到太廟祭告,恭敬地把箭請下來,用錦囊裝好,背在身上,在前面開路,等到勝利歸來,再將箭送回太廟。
  當他用繩索綁著燕王劉守光父子,用木匣裝著梁君臣的頭顱,供在太廟,將箭送還給先王,且在靈前稟報大功告成的時候,氣概軒昂,意氣可說壯盛極了!等到仇敵消滅,天下已經平定了,但一個人在夜裡高聲呼喊,各地的叛賊就四處響應。莊宗匆促向東方進軍,還沒遇到賊兵,士兵就四處逃跑潰散了。莊宗與臣子們相看無言,不知何去何從。以至於剪斷頭髮對天發誓,相對痛哭,淚水沾溼了衣襟,這是多麼地衰敗沮喪啊!難道是取得天下困難,而失去天下卻很容易嗎?或許推究他成功和失敗的道理,都是由於人為的作用呢?
  尚書說:「驕矜自滿必招致災禍,謙卑退讓必獲得益處。」憂慮勞苦可以振興國家,安逸享樂可以使自身敗亡,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當莊宗強盛的時候,全天下的英雄豪傑,沒有一個人能和他對抗的;等到他衰敗時,幾十個伶官圍困著他,就身死國滅,受天下人譏笑。禍患總是從細小的事情積累而起,聰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迷戀的人或事逼到困境,難道只有伶人才如此嗎!因此我寫了這篇伶官傳。


收錄日期: 2021-04-19 15:09:4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404000051KK0042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