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我認為隋煬帝需要負上亡國的「首要」責任,皆因隋朝亡國正是隋煬帝在位之時,理據如下:
首先,隋煬帝各方面的暴政,使隋文帝晚年的積弊催化起來,使民心大跌,加速其反隋之心,使隋速亡,而以下列述隋煬帝各方面的暴政如何加速亡國。
(1) 經濟及建設方面
隋煬帝在位期間,十分窮奢極侈,例如命人造華麗而巨大龍船,遊幸江都,沿途興建不少宮殿作休息用途,耗費甚大。而且他又誇耀國富,例如陳列許多金銀珠寶,讓突厥人拿去而不索分毫,加速國家財政的破產。加上,他又橫征暴斂,人民生活困苦,可恥的是他為了迎接外族使官,不惜大灑金錢,過分鋪張,命令百姓假裝待他們有禮,以增加外族對中國的尊敬。而且,隋煬帝又命人開鑿或修築另外三條運河 (永濟渠、江南河、山陽瀆),雖然有助漕糧的運輸及南北的溝通,但是耗資甚鉅,不少百姓因勞役而死,因而激起民憤,加速人民起義,使隋速亡。再者,隋煬帝為了私利,不惜扣起了義倉 (儲存糧食的倉窖,以備飢荒) 的糧食,使百姓不滿,後來群雄起義,得以利用倉窖的糧食作為起義的資本。
(2) 軍事及國防方面
隋煬帝又命人開鑿運河,其中通濟渠更是為了方便北征高麗(朝鮮半島),煬帝更窮兵黷武,其中三次伐高麗,大都慘敗而回,耗費了不少人力物力。而且,煬帝又命宇文愷製造觀風行殿,展示其威武,也耗資不少。此外,他又罷州郡兵及地方總管,為免重蹈其弟楊諒十八州兵變的覆轍,可是,此舉卻導致地方力量空虛,開日後地方群雄起義的先河。
(3) 政治方面
隋煬帝又迫害功臣,使朝廷善類一空,無人輔弼,例如楊素因不滿煬帝出賣自己利益而服毒自殺,其他功臣大都被殺害,形成佞臣當道,例如高德儒等。而且,隋煬帝約十多年大都在江南巡遊,絕少在朝中秉政,幾乎把整個江山拱手相讓,破壞了關中本位政策,此外,隋煬帝用刑法過重,在位期間頒布《大業律》,而且刑法不公,酷刑及死刑種類甚多,使百姓苦不堪言,只好走上反隋之途。
其次,隋煬帝的暴政促發了群雄起義,導致隋朝亡國。起義者有李密、楊玄感 (楊素的兒子,為父親報仇而起義)、梁師都、王薄、李淵等等,最後煬帝在揚州被宇文化及所弒,隋代滅亡。
綜合而言,隋煬帝固然要負起首要的責任,但是隋文帝晚年的過失也不可忽視,因為如果隋文帝不是立儲失當,則不會讓隋煬帝有機可乘,加以隋文帝晚年用刑太重,又興建仁壽宮及十二行宮,由貶殺功臣,因而種下亡國的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