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參 & 撕票 - 10點

2008-04-03 11:51 pm
今日同同事講起,點知冇人識解。

點解被綁架既人叫肉參?肉參被殺叫撕票?

回答 (1)

2008-04-07 8:37 am
✔ 最佳答案
Q:點解肉參被殺叫撕票?
首先就談談以上問題―肉參被殺為何叫『撕票』?
其實人質在國內並非稱『肉參』,而是稱『票』(或『肉票』)。這是綁匪術語。此稱呼是視人如鈔票,鈔票是有價值的紙張;而綁匪所掠的人質可以換到其家屬帶來的鈔票,同樣也有價值。是故綁匪便以『票』喻被他們綁架勒索的人質。
有時為說話時音節諧和起見,又會在『票』後加上一個名詞語尾,便成「票子」。為著與鈔票區別起見,又變成一個復合名詞,便成「肉票」或「肉票子」。陳原在其《社會語言學》一書就曾言:“『肉票』以別於『鈔票』,這是人,被綁架的人質,不是紙幣。”
接著又出現了許多與綁架有關的「票」字術語:
如綁架就稱為「綁票」或「架票」。綁架對象是女性就稱為「花票」,富人稱「彩票」,窮人稱「當票」,農民稱「土票」。拘留人質的地方叫做「票房」,看守人質就稱為「看票」,管理票房的頭目叫做「票房頭」。講票價稱「叫票」,而票的價值就稱「水頭」。贖回肉票稱「領票」或「贖票」,如得不到贖金而殺害人質就稱「撕票」。
(綁匪術語還有其他例子如:人質又可稱為「葉子」,而負責看管「葉子」的頭目叫「葉子官」,審問拷打「葉子」就稱為「濾葉子」。)
「撕票」(或「撕票兒」)一詞不算是粵語獨有,而是國內通用詞語。「票」字本身就代指「人質」,視人質如鈔票一樣;「撕票」就是將人質如鈔票一樣撕開,即殺害人質之意。
Q:點解被綁架既人叫「肉參」?
A:當然這個「肉參」一詞,是首先從國內的「肉票」一詞演化而來。但妙在國內稱人質為「票」,為何我們卻稱之為「參」呢?相信這應是與外語交融而成的一個詞語。英語中稱綁架勒索為 “ransom”,「參」的讀法就是來自“ransom”的“som”音。港澳這些華洋共處的地區,尤其多以「肉參」稱「人質」,更見得這詞是多種語言交融的結晶品。


收錄日期: 2021-04-16 12:53: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403000051KK0107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