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融合教育????(急!!!!急!!!!急!!!)

2008-04-01 2:05 am
請就這2方面加以說明:

什麼是融合教育(背景)
融合教育的定義


thanks very much!!!!!!!

回答 (2)

2008-04-01 2:10 am
✔ 最佳答案

2 何謂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的思想自W. Stainback和S. Stainback (1984) 明確提出以來就成爲特殊教育領域內討論最熱烈的焦點。儘管許多國家都將融合作爲其特殊教育發展的理想或終極目標、以及相關政策制定的理論依據,但實際上人們對於融合教育是什麽仍然衆說紛紜,“融合教育對於那些對融合教育有著不同期待的人來說,含義不盡相同”(D. Fuchs & L. S. Fuchs, 1994, p. 299)。以下是西方文獻中融合教育的一些解釋。



(1) 融合教育是家長、教育者、及社區工作者發起的運動,它尋求創設以接納 (Acceptance)、歸屬 (Belongs)、社區感 (Community)爲基礎的學校或其他社會、教育機構。融合學校通過在鄰近學校的高質量 (high quality)、年齡適合 (Age-appropriate) 的普通教室裏教育所有兒童來歡迎、承認、甚至強調他們的價值。融合計劃尋求建立以滿足所有兒童的需要爲目標的、尊重個體差異爲基礎的支援性社區 (Salend, 1998, p. 7)。



(2) 融合教育是指在普通學校適合兒童年齡特徵的教育環境裏教育所有 的兒童…它更關心的是特殊兒童的權利而非學校校長、教師、及心理學工作者的專業判斷與建議 (Bailey & du Plessis, 1998, p. 13)。



(3) 融合是指學校應該毫無疑問地滿足社區內所有兒童的學習需要,而不管他們的能力或障礙的程度如何 (Foreman, 1996, p. 12)。



(4) 融合是一種態度,一種價值和信仰系統,而不是一個或一系列行爲…融合教育是指全部接納,通過一切手段爲社區內每位兒童或民衆提供接納的權利與機會…融合學校的基本信念包括ABC—即接納(Acceptance)、歸屬 (Belongs)、和社區感 (Community)。融合強調如何支援每個兒童特別的秉賦和需要,努力使校區內的每個學生都感到被歡迎、安全、及成功 (Falvey, Givner, & Kimm, 1995, p. 7-8)。



(5) 融合是一種價值傾向。它以所有的特殊兒童都有權與同齡兒童一起在自然的、正常的環境中生活與學習爲前提。因此融合不僅僅是簡單地將特殊兒童安置于普通教室,它更強調給予學生平等參與所有的學校活動的機會 (Smith, Polloway, & Dowdy, 2001, p. 25)。



(6) 融合是指在最大程度上使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少年在普通教室受教育的努力。它傾向于讓學生在普通教室,而不是抽出 (pull-out)在普通教室外接受相關的支援與服務 (Zionts, 1997, p. 16)。



從上面衆多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發現,融合的定義很模糊,其內涵與外延很不明確,很難爲人們的特殊教育實踐與教學提供準確的、具有操作性的指導。因此,如其說融合教育是一個準確的教育學術語,倒不如說它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的教育理想、價值追求,亦或是一種教育哲學思潮。所以我們在理解融合教育的時候,不能僅僅將其視爲簡單的教育概念,而應該更多的從特定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背景來理解、分析它。綜合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爲融合是基於滿足所有學生的多樣的 (diverse)需要的信念, 在具有接納、歸屬、和社區感文化氛圍的鄰近學校內的高質量、年齡適合的班級裏爲特殊兒童提供平等接受高效的教育與相關服務的機會。
2008-04-01 3:07 am





「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

1. 推行融合教育學校的特色
1.1 全校參與
在校長的領導下,學校訂立融合教育政策,建立兼容的學習環境,推動教職員協力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1.2 協作教學
鼓勵教師進行協作教學,合力照顧所有學生。
1.3 因材施教
按學生的需要,設計個別學習計劃;因應能力差異調適課程;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進行不同形式的評估,使學生展示能力。
1.4 科技支援
根據學生的需要,引進適當設備以輔助學生學習。
1.5 同輩互助
透過協作學習小組及大哥哥大姐姐計劃,促進同學的學習和共融。
1.6 家長參與
邀請家長參與「個別學習計劃小組」會議,共同制定及檢討學生的學習目標和進度。此外,透過家長教師會的活動,加強一般學生家長接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2. 『「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與『傳統的融入主流特殊教育』的分別





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


傳統的融入主流特殊教育



1. 全校參與 — 全體教職員有責任營造一個共融的環境,以照顧所有學生的需要。


1. 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是資源教師的責任,普通班教師提供協助。



2. 課程調適 — 學生不一定要依循統一的標準課程,可以修訂或擴闊正規課程以迎合不同的需要。


2. 一般來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要適應現有的教學方法及評估機制。



3. 教學調適 — 需要的話,更改教學法及運用特別的教學技巧和輔助工具。


3. 若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對於學習某些科目感到困難,豁免他們學習該科。



4. 鼓勵學生組織學習小組、朋輩輔導和朋友圈子。


4. 朋輩支援是自發性及自願性的。



5. 教師協作 — 資源教師與主流教育教師通力合作及互相支持,例如進行協作教學。


5. 資源教師提供支援或意見給科任教師。



6. 課室管理 — 專家和教師磋商改善學習環境,使全班同學受惠。


6. 專家提供幫助個別學生的方法。



7. 評估準則 — 調整評估準則,因材施教,因應學生的不同能力和興趣,幫助其各展所長。


7. 學生追上一般學生的程度,成為衡量成功的標準。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22: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331000051KK0163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