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作一篇文叫「談春節習俗」,緊急,星期一要交,pls,幫幫呀,求求你地!!!!!20点la,pls!!!!!

2008-03-29 8:16 pm
我要作一篇文叫「談春節習俗」,緊急,星期一要交,pls,幫幫呀,求求你地!!!!!20点la,pls!!!!!

回答 (1)

2008-03-30 6:44 am
✔ 最佳答案
一年的年三十夜,我如同往常一樣回鄉下老家過春節。不必說一路上吃盡了苦頭,單是餐桌上清一色的蔬菜,心裡真不是滋味。

  年夜飯最奢侈的食品年糕菜泡飯,其實年糕少得可憐,且被切得薄如蟬翼。二話不說,我捧起飯碗就往廚房裡走,心裡似乎搗鼓著滿腹委屈。這時,爺爺奶奶、叔叔嬸嬸來了,他們用筷子紛紛將年糕夾撥到我的碗中。我直瞪著雙眼,任兩行滾燙的眼淚落下。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唯有鄉情、親情讓你的心咀嚼著精神的大餐。

慢慢地,春節,尤其是在農村,開始享受那古舊和現代融合在一起的勃勃生氣,目睹和感受著由豐厚的物質衍生的一串串故事。

  有人說,農村的春節真美,美在她的包容,也美在她的堅持﹔既美在包容中的堅持,更美在堅持中的包容。

在農村,而今依然還是子子孫孫圍坐著吃年夜飯,長輩給小孩分壓歲錢﹔依然還是在大年初一漂漂亮亮穿上一身新衣,開始走親訪友﹔依然還是一天吃六頓,喝酒品茗聊天﹔依然還是放鞭炮、唱大戲,玩扑克、搓麻將……傳統的因子深深浸洇於春節的肌體中,說啥可以離棄的呢?

  然而,有道是“不變是相對的,變是絕對的”,細心的人們發現:鼓鼓囊囊的壓歲錢,山珍海味的美酒筵,川流不息的小汽車,家家戶戶的大彩電……這難道不能見証農村的春節亦在漸變、突變、大變麼?

憶起去年的春節,正是祖父祖母的九十壽辰。他們沒有別的要求,唯望為村民演一台戲。那晚,寒風凜冽,村裡村外趕攏了幾百號人,籠罩在廣場的咚咚鼓樂和蒼茫歌聲中。坐在前排觀看的祖父祖母,情緒格外激動,囁嚅著嘴唇,似有千言萬語涌上心頭。

是啊,遙想當年,每臨正月初十,我便要回城裡上學。為了趕早車,我總是在天色尚未放亮之時匆匆起床。祖父打開了門,祖母手持油燈,目送著我,直到見不著蹤影,才悵悵而歸。十幾年如一日。

  如今,我們到小山村過春節,來來去去都是自備車,但已是耄耋之年的祖父祖母依然會在村口迎送我們,遙遙地矚望著,雙目迎合……

農村的春節,朴實、率真卻不乏幽深、神秘。雖年年歲歲與你在一起,想離開,卻吸引著你﹔想深入,卻婉拒著你。

  當我們無憂無慮地享受春節帶來的無窮震撼與沖擊的時候,終讓人們引發這般隨想:春節的價值不在它的歷史悠久,而在它對悠久歷史的汲取﹔不僅僅在它的物質豐盈,而在它的文化底蘊、精神物質。文化和精神的內容很是廣泛,但對農村而言,更多表現於村民的生活習慣、思維品質之中。因為村民是春節整個生活的載體。



-----------------------------------------------------------------------------------------------

資料:

春節期間,人們興高采烈,在春節食品方面自然也很講究。中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各個地區的人民都各有其特別喜愛的名菜佳餚和花色品種,不過吃餃子、湯圓、年糕和年粽等都是春節共同的習俗。

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春節食品。據專家考證,最遲在五代十國的北齊時,就有"形如偃月"的餃子食品了。到明清時代,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已經相當盛行。一般在除夕夜包成,待到子時(即午夜12時)吃,此時也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因外形似元寶,意味著有好運氣的意思。民間流傳著吃餃子與女媧造人的傳說:由於天寒地凍,女媧所造的黃土人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固定不掉,女媧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裏咬住,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麵粉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線(諧音:餡),用嘴咬吃。



年糕

年糕是全國性的春節食品,因 "糕"與"高"同音,吃年糕是取其年年高升之吉祥寓意。據說年糕最初用作年夜祀神、歲朝供奉祖先之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年糕幾乎每個地區都有,多用糯米磨粉製成,樣式很多,如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廣東及閩南地區則愛以糯米粉加白糖或黃糖、豬油、再加上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其他糕點方面,廣東的蘿蔔糕、芋頭糕和馬蹄糕亦別具特色。



湯圓
參考: friends


收錄日期: 2021-04-16 23:04: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329000051KK0117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