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話GE文化係咩? 20分@@

2008-03-29 3:13 am
廣東話GE文化係咩?
可唔可以講:佢GE歷史
聽人講要用佢先可以讀詩先會押韻
佢有D咩文化


我學校要做PROJECT 唔該幫幫我

回答 (3)

2008-03-29 3:15 am
✔ 最佳答案
好多人以為廣東話係俗語,難登大雅之堂,小弟編是書正係為徂[2]說明香港廣東話歷史悠久,凝聚中西文化精萃,而今不單止受到歧視,重面臨滅絶危機,故此值得發揚推廣。

香港廣東話值得保存推廣,原因有四 :



一、 據網上版大英百科全書(二零零七), 世界各地用廣東話之人總共有七千五百萬,數量驚人,重多過好多歐洲國家其[3]人口。



二、 本港廣東話係中國同西方接觸最多忌話,自十九世紀以來,吸收徂唔少英語文化,例如「科文」(foreman),而今好多香港人都唔知係外來話。



三、 廣東話保留古音古字古文化,自秦始皇時代經巳有人講,歷史耐過普通話不知幾多。例如「諗計」之「諗」字早見於詩經〈小雅.四牡〉:「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又如「後生」崽就曾出自孔子之口:「後生可畏」。



四、 廣東話有好多優美文學作品,例如十九世紀招子庸<粵謳>温文淒美;上世紀五十年代唐滌生〈帝女花〉盪氣迴腸,直追莎翁《羅密歐與茱麗葉》,張五常教授(二零零三)亦認為唐滌生應得諾貝爾文學獎。



雖然廣東話歷史恁悠久,但係最近香港一尐財雄勢大人士竟提出用普通話代替廣東話做教學語言。其中包括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主席田北辰同港大副校長程介明。渠等所持理由主要係 : 一、 為徂「愛國」,同大陸做生意,需要學好普通話。二、學好普通話,書面中文就會好。本人認為兩點都不成立。而摧殘粵語將危及港人文化根基。



正如要學好英文不必犧牲中文,學好普通話根本毋須壓抑廣東話。本港學生學英文同普通話最大問題係毋[4]真實環境用有關語言。本港廣東先生叫廣東學生背英文生字或者漢語拼音並非真實語言環境。要學好某種話至有効方法係同用箇種話忌人向[5]日常生活中多多來往溝通。筆者本人有香港政府所頒英文普通話傳譯許可證,但毋上過一日普通話堂,筆者之普通話係同北京或者台灣學者交流學返來忌。



再者,用普通語學同提高中文水準並無必然關係。中國三千年來都係用方言教學。魯迅用紹興話學中文,孫中山用廣東話學中文,毛澤東用湖南話學中文,渠等的書面中文都不見得差。而今下絶大部份語文教學專家都認為母語教學至好,例如港大教育系David Watkins教授(二零零一)同港大課程發展主任Amy徐教授(二零零零) 都認為粵語最有利本港學生學習同思考。



廣東話同普通話互相不相容之謬誤觀念會危及本港粵語地位同文化身份。據香港理工大學及中文中學雙語學系Robert Bauer(包睿舜)敎授(二零零二)預測:普通話成為教學語言後幾十年間,香港學生用粵語正式學讀書面漢語之傳統將失,粵文書刊出版將會萎縮,後生崽女將以粵語為恥,淨匚[7]屋企同老人家講,好似而今廣州恁,而九七後大陸人不斷湧入香港,更會化廣東話做本港少數派語言,到本世紀末,下世紀初,粵語甚至有絶種危機。



據海德格(Martin Heideggar)(一九六二)指出,母語係人類存在模式,港人毋徂粵語即喪失文化身份,百年基業毁於一旦。本人故編是書,希望抛磚引玉,引起大家注意保存香港優雅粵語文化。



謹此多謝新城娛樂台同博益出版社出版本書。其中林柏希先生同本人合作主持電台節目〈開心廣府話〉乃本書縁起;而蘆蘆小姐就負責製作;又同細蚊小姐將有關節目內容抄寫,每節加上得意梆子,渠等好好人,好有耐性。本書內文原本全用書面粵語出之,今由於出版社方針而改為文白粵交融。


曾焯文博士曾說..
廣東話好優雅

希望幫到你
2011-02-06 8:33 pm
係a?原來係ge!haha!
2008-03-29 3:16 am
粵語的歷史發展,自秦朝時期至現今,已經歷了約2,200年的時間。


[編輯] 秦漢時期
自上古時期,居於嶺南地區的多個原始部族被居於中原地區的華夏族人泛稱為南越族。秦始皇南下攻取「百越」後,華夏族人來到嶺南地區,南越族人則逃往山區或更南方的地區,當時的華夏族語言開始傳入嶺南地區。秦朝滅亡後,南海郡尉趙佗兼併桂林郡和象郡稱王,建立了短暫的南越國。在漢朝的鼎盛時期,華夏族融合當時周邊多個民族演變成漢族。這一時期是粵語出現雛形的時期。


[編輯] 魏晉南北朝時期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再次處於長年內戰,北方更首次淪陷到外族手中,以致中原人逃至嶺南地區,嶺南地區漢族人口大量增加,這是中國歷史上中原人口南遷的第一次高峰期。當時中原傳入的漢語與以前形成的古粵語混合,拉近了古粵語和中原漢語的差別。這一時期是粵語的成長時期。


[編輯] 唐宋時期
在唐朝頂盛時期,嶺南地區的漢族人口進一步增加,與漢族長期接觸的原住民已被漢化。而在漢族分佈較少的山區,原始部族則繼續保持自己的語言文化。這一階段粵語仍受中原漢語影響,成爲一種既能對應中古漢語發音但有獨立詞彙文法的語言。唐朝滅亡後,燕雲十六州淪陷達四百年之久,宋朝時期,北方更再次淪陷到外族手中,以致中原人逃至嶺南地區,這是中國歷史上中原人口南遷的第二次高峰期,也是最後一次拉近粵語和中原漢語差別的時期。唐宋時期可被視為粵語的定型時期,因此現代粵語仍能對應宋朝《廣韻》的發音,但難以對應元朝或以後的中原漢語發音。


[編輯] 元明清初時期
在元朝,蒙古人遷都至位於燕雲十六州內的大都(前稱燕京,後改稱北平),並以當地話作為官方語言,當時的中原漢語與中古漢語和粵語的差別在此後不停變大:當時的中原漢語已急劇地向北京官話方向發展,北京官話的入聲迅速消失(即是-p/-t/-k韻尾脫落,如「入日北」三字在中古漢語和現代粵語都帶有不同入聲韻尾),又出現了不屬於「平上去入」傳統四聲的輕聲聲調;已經定型的粵語則不受元朝影響而獨立發展。

明朝至清朝中期,中原的官話韻尾進一步消失(-m韻尾脫落,現代官話僅存-n/-ng韻尾),取以代之是大量兒化韻(即是添加-r韻尾),又有原是gi-/ki-/hi-發音被完全顎化成ji-/qi-/xi-發音(如「吉其兮」三字在中古漢語和現代粵語帶有g/k/h聲母,在現代官話則被完全顎化成j/q/x聲母);粵語則平穩而緩慢地變成現代粵語,最明顯是不再分辨z/c/s聲母和j/q/x聲母,又把入聲分上中下三種。


[編輯] 清朝中末時期
由於清朝閉關自守,僅留下廣州作為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故相當一部分外國人來到中國後掌握的漢語是粵語而非官話,不少京官為了與外國人經商議事亦常常接觸粵語,使得粵語首次逆向傳播到中原。在這一時期又有大量的粵人遷移到美洲、澳洲和東南亞等各地,粵語開始傳播到世界各地。


[編輯] 近代
中華民國成立時,粵語的應用未有受到太大影響。但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粵語作為一種地方語言而受到削弱,在中國大陸「推廣普通話」的運動中,粵語的地位大不如前。粵語受到北方漢語的影響越來越大,以致在中國大陸粵語分佈區的許多年輕的一代不懂得一些專門名詞的粵語讀法。由於國家政策規定,學校都要用普通話進行教學,年輕一代長期在普通話的環境下成長,變成有部分小孩可以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外省人溝通,但是廣州話就不太懂,這種情況的出現使得不少以粵語為母語的人士開始產生一種母語危機感,因此中國各地近年來要求保護本土語言文化的呼聲逐漸開始壯大。亦因此故,香港的廣泛運用粵語讓南粵文化和粵語的保留起了極大的作用。

----------------------------------------------------------------------------------
聽人講要用佢先可以讀詩先會押韻?

粵語保留有較多古詞古義,一些被粵語使用者視為通俗的字辭均可在古籍中找到來源,而在普通話中這些古詞已被極少使用。


收錄日期: 2021-04-15 21:13: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328000051KK028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