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出使西域的其中一個地方的介紹

2008-03-29 1:19 am
張騫出使西域的其中一個地方的介紹
一定要係史實!!!!!!!=.=
plz and thx
更新1:

可選康居/大宛/烏孫等等地方

回答 (1)

2008-03-29 1:31 am
✔ 最佳答案
絲綢之路是指漢唐以來以中國首都為核心,向世界呈網狀分布的交通路線。因為中國的首都往往是中國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交流中心,中國東部的國家和地區如日本、朝鮮半島同樣也與這個網路聯繫在一起,而傳統的絲綢之路更多的是強調中國與西方國家和地區的往來。

  絲綢之路作為一個國際交通網絡,首先是在局部地區實現了物產和文化的交流,才漸漸向外發展開來的,最後在中國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因張騫出使西域而獲得全線開通。從此以後,絲綢之路空前繁榮起來,它把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幾個主要文化地區,如東亞、南亞、西亞、北非和歐洲聯繫起來。不僅在物產上實現了互通有無,比如佛教東傳、中國四大發明西傳等,也使得各個地區的文化通過相互交流而蓬勃發展起來。長期以來,絲綢之路沿線的民族和國家,不僅為絲綢之路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而且也都成了絲綢之路的受益者。

  在人類各地區文明日益聯繫緊密的今天,回顧絲綢之路的歷史不僅是一種古代知識的積累,也代表著不同地區文化之間寶貴的交流,因此,絲綢之路不僅成為憑弔歷史的旅遊熱線,也是世界各國學者研究人類文明的重要課題。絲綢之路是溝通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交通路線,這路線在歷史的不同時期各有重點,概括地說,絲綢之路可以分為綠洲之路、草原之路、海上之路和西南高山之路。

  各條路線上,其交通發達狀況與人文環境如種族、戰爭等有關,而更重要的是自然環境的因素。自然界的沙漠、戈壁、海洋和高山都是障礙,而絲綢之路的暢通,首先就是要克服這些自然障礙。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是逐漸增長的,利用畜力(如駱駝和馬)可以繞過沙漠,穿越戈壁,通過山口到達目的地。所以絲綢之路最早發達的路線是綠洲之路、草原之路和西南高山之路。至於海上絲綢之路要到中國的宋元以後(10世紀以後),造船業和航海業取得巨大的突破的情況下,才發達起來。因為航海的成本低而運載力強,並且與世界一體化的進程相聯繫,海上絲綢之路結果後來居上。

絲綢之路是一個歷史概念,但即使我們在現今的地圖上,沿著古老絲綢之路的路線行進,也會想起許多古老的民族和國度。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許多民族曾經發揮過重要作用,但如今已經渺無蹤跡。許多古國消失了,許多古代民族與其他民族融合之後喪失了原來的面貌,但它們在歷史上的世紀貢獻卻沒有消失。

  絲路上的各國與民族之間,雖然時有紛爭,但亦同時攜手建設了絲綢之路。正如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擅於長途旅行,放牧牛羊,逐水草而居;而定居的民族則善於經營農業,提供各類產品。他們都為絲綢之路作出了不同的貢獻。

絲綢之路不僅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貢獻,更造就了一批以果敢的精神、堅強的毅力,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的絲路人物,千古為人傳誦。他們之中,有張騫、班超、王玄策這樣的傑出使者,有李廣利、高仙芝統帥的軍隊,有法顯、唐玄奘等偉大僧侶,有為國遠嫁的細君、文成這樣的公主,還有藝術家、詩人和探險家……。正因為這些人物,絲綢之路到了今天還令人嚮往、令人神馳。

  在絲路上,使者為了和平,軍隊為了戰爭,僧侶為了真理,商賈為了利益……,他們的目標也許不盡一致,但都必須經過長途跋涉的考驗,才能達成目標。正因為他們這種堅毅的精神,天馬才成為神物,佛教才能在中國發揚光大。

絲綢之路溝通歐亞各個地區的文化,通過文化的交流,彼此支援,彼此貢獻。中國文明沿著絲綢之路西傳,就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中國文明西傳,媒介當然是絲綢之路,而具體的商旅、僧侶、使節、和親公主以至軍隊,都承擔著傳載的功能。中國文化的多種精萃都在西傳的隊伍之中,著名的如四大發明、絲綢、陶瓷,茶葉、藥品……等等。

  中國文明西傳,不僅豐富了西方世界的物質生活,如茶葉和藥品便有利於改善日常生活,至於四大發明的西傳則有力地推動了歐洲文明的進步,特別是印刷術和造紙術的西傳,使西方學術、教育從修道院中解放出來,令知識普及。

中國從西方獲取新的文化元素,雖然早在張騫出使西域以前已經開始,但畢竟是在張騫以後才掀起引進文化高潮的。西瓜以至帶有「西」字和「胡」字的種種物產多來自西域。精神文化方面,是指中國引進外來文化;這不僅豐富了中國文化本身,比如引進佛教,實際上也為世界佛教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因為佛教在它的原產地曾經有過流失的歷史,正是由於中國的佛經翻譯活動,才保存了大量佛教的經典。至於西域來的藝術,不僅豐富了當時中國人的生活,而且也給納入中國文化中。

2008-03-28 17:31:42 補充:
第一次出使



前139年 (漢建元四年),張騫率100多志願人員,出使西域的大月氏國,打算與月氏人結盟來對付匈奴人。三十多年前,匈奴人曾殺月氏王並以其頭為飲器,迫使月氏部落放棄甘肅,穿過戈壁沙漠,遷往遙遠的康居。

2008-03-28 17:32:10 補充:
張騫等人從隴西 (今甘肅)往媯水 (今阿姆河一帶,前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流域出發,中途遭匈奴俘虜,當時匈奴的首領單於沒有照例殺掉他們,而是將他們秘密監禁起來,還讓張騫娶了匈奴夫人,甚至還生了幾個小孩。但張騫並沒有忘記自己的使節身份,始終保留著使節的象徵——“漢節”,等待完成漢武帝交付他們使命。

2008-03-28 17:33:14 補充:
在這裡,他們看到了汗血馬,大宛國王歡迎中國的使節,並派人做嚮導,幫助張騫等人到達了月氏人所在地——媯水流域 (烏滸水,Oxus)的康居 (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這裡土地肥沃,民眾生活安樂,月氏人無意聯合漢朝來對付宿敵匈奴。張騫在附近的大夏國看到了邛竹杖蜀布; (都是中國四川的特產),當地人稱這些來自身毒 (印度)。

2008-03-28 17:33:25 補充:
前128年 (漢元朔元年),張騫啟程回國,此時他已經搜集了絲綢之路腹地的大量資料,包括大宛、大夏 (巴克特裡亞)、康居 (索格狄亞納)等。為避免再次被匈奴俘虜,張騫繞遠路從蔥嶺、沿昆侖山北麓而行,經莎車、於闐 (今新疆和田)、鄯善 (今新疆若羌),但不幸又被匈奴擒獲。



前126年,匈奴單於死去,張騫乘機帶著堂邑父以及匈奴妻子逃脫,終於回到了中國。100多人的使團,生還的祇有兩人,漢武帝封張騫為太中大夫,堂邑父為奉使君。






2008-03-28 17:33:33 補充:
張騫開拓的這一條路線,也就是今日的絲路中線,主要在天山南麓。



第二次出使

前119年,漢武帝命張騫為中郎將,再度出使西域,執行聯合烏孫以"斷匈奴右臂"的外交政策,隨行人員約300,牛羊以萬計,絲綢、漆器、玉器和銅器等貴重物品成千上萬。張騫平安抵達伊犁盆地的烏孫國,烏孫王昆莫歡迎張騫的來訪,並收下了豐厚的禮物,但當時烏孫國已經分裂,而且烏孫人對漢朝還不瞭解,所以張騫並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此後,張騫派遣副使,對烏孫周邊地區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於闐、扜彌 (今新疆於田克裡雅河東)等進行外交活動。

2008-03-28 17:33:37 補充:
前115年 (漢元鼎2年),張騫啟程回國,並帶著數十位來漢朝探路的烏孫國使者,以及數十匹烏孫良馬。張騫被封為大行&,位列九卿。隔年 (前114年),張騫去世。漢武帝為了紀念他,將日後奉派往西域的使節都改稱為博望侯。


收錄日期: 2021-04-19 16:56: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328000051KK023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