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水星。
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依次是︰
1. 水星
2. 金星
3. 地球
4. 火星
5. 木星
6. 土星
7. 天王星
8. 海王星
水星是太陽系最內側與最小的行星,比月球大1/3;也是太陽系中運動最快的行星,環繞太陽一周只要88天。由地球上看水星的視星等亮度在-2.0至5.5等之間,但是因為距離太陽的最大角度(最大距角)只有28.3°:淹沒在日出前或日落後的暮曙光中,因此不太容易被看見。
溫度和日照情況
水星表面的平均溫度是452K(179 °C/354 °F),但是因為缺乏大氣調節,它的變化範圍從90K(−183.1 °C/−297.7 °F)到700K(427 °C/800 °F);相較於地球,地球上的度溫變化只有11K。(這裏只是太陽輻射能量,不考慮季節,天氣)。水星表面照射到的陽光強度是地球的6.5倍,它的太陽常數是9126.6 W/m²。
大氣
類地行星大小的比較,由左至右依序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水星因為太小,因此重力不足以長時期的保有大氣層,雖然如此,它還是有包含氫、氦氣、氧氣、鈉、鈣和鉀的稀薄大氣。這些大氣是不穩定的 - 原子不斷的流失和從各種不同的來源獲得補充。氫和氦的原子很可能來自太陽風,在重新回到太空之前會先散開進入水星的磁層。在水星外殼中的放射性衰變是氦氣的另一個來源,還可以產生鉀和鈉。水蒸氣也可能存在,來源則是撞擊水星表面的彗星[19]。
公轉
水星的運行軌道是偏心的,半徑從 4 600 萬公里到 7 000 萬公里變化。圍繞太陽的緩慢歲差不能完全地被牛頓經典力學所解釋,以致於在一段時間內很多人用設想的另外一個更靠近太陽的行星(有時被稱為火神星)來解釋這個混亂。這稱為「水星近日點進動」。然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後來提供了一種可以消除這個小誤差的解釋。
自轉
1889年意大利天文學家夏帕里利經過多年觀測認為水星自轉時間和公轉時間都是88天。直到1965年,美國天文學家才測量出了水星自轉的精確周期58.646天。
在一些時候,在水星的表面上的一些地方,在同一個水星日里,當一個觀測者(在太陽升起時)時觀測,可以看見太陽先上升,然後倒退最後落下,然後再一次的上升。這是因為大約四天的近日點周期,水星軌道速度完全地等於它的自轉速度,以致於太陽的視運動停止,在近日點時,水星的軌道速度超過自轉速度;因此,太陽看起來會逆行性運動,在近日點後的四天, 太陽恢復正常的視運動。
直到1965年使用雷達觀測後,觀察數據否決了水星對太陽是潮汐固定的的想法:自轉使得所有時間裏水星保持相同的一面對著太陽。水星軌速振諧為3:2 ,這就是說自轉三次的時間是圍繞太陽公轉兩次的時間;水星的軌道離心使這個諧振持穩。最初天文學家認為它有被固定的潮汐是因為水星處於最好的觀測位置,它總是在 3:2 諧振中的相同時刻,展現出相同的一面,就如同它完全地被固定住一樣。水星的自轉比地球緩慢 59 倍。
因為水星的 3:2 的軌速比率, 一個恆星日 (自轉的周期) 大約是58.7個地球日,一個太陽日(太陽穿越兩次子午線之間的時間)大約是176個地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