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十字軍東征
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弄的敘利亞古都安條克的模型。十字軍東征(英文:Crusades,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教宗的准許下進行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由西歐的封建主和騎士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發動的戰爭。當時原屬於羅馬天主教聖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蘭教手中,羅馬天主教為了收復失地,便進行多次東征行動。但有一些東征是針對其他天主教派,並非針對伊斯蘭,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每次十字軍開始時,都有講道、宣誓及受予每個將士十字架的儀式,任命成員為教會的將士。雖然十字軍的主要攻擊對象是伊斯蘭教徒,但此狂熱同時發洩在招募十字軍地區的猶太人身上,亦使猶太人受迫害和遭殺害。十字軍令東西方教會在歷史上留下有名的暴行。到近代,天主教已承認十字軍東征造成了基督教徒與伊斯蘭教徒之間的仇恨和敵對,是使教會聲譽蒙污的錯誤行為。
背景
十字軍的裝束伊斯蘭教徒在636年開始控制耶路撒冷。十一世紀中期,土耳其的回教徒連番征戰勝利,勢力直接威脅各天主教國家。加上朝聖的基督徒到耶路撒冷的路被封,朝聖者受回教徒侮辱,拜占庭帝國亦被回教勢力包圍。教宗烏爾巴諾二世在1095年11月發出呼籲,請法國信徒以武力維護信仰成立十字軍。在為反對異教及收復宗教聖地耶路撒冷為號召,十字軍東征的侵略戰爭拉開了序幕。
這場戰爭被羅馬教廷賦予了宗教戰爭的性質,號召從異教徒(穆斯林)手中奪回聖城耶路撒冷。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為「十字架反對弓月」。參加戰爭的士兵佩有十字標誌,因此稱為十字軍。
參加東征的各個集團都有自己的目的。封建主和騎士想擴張領地;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比薩等地的商人想控制地中海東部的商業;而羅馬教宗想合併東正教,擴大天主教的勢力範圍;許多農民受到教會和封建主的宣傳,想到東方去尋找樂土。正如《歐洲的誕生》指出,十字軍「提供了一個無可抗拒的機會去贏取名聲、蒐集戰利品、謀取新產業或統治整個國家——或者只是以光榮的冒險去逃避平凡的生活。」
八次東征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圍攻安條克,中世紀圖畫中的第一次十字軍征討1095年11月26日,教宗烏爾巴諾二世在法國的克萊蒙召開克萊蒙會議,號召所有人拿起武器,從異教徒手中奪回「主的墳墓」,說參加遠征的人可獲赦罪,戰死疆場的人可以升入天堂。自此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開始,「神的旨意」亦成為東西方教會召集軍隊的口號。1099年,十字軍佔領耶路撒冷並建立了十字軍國耶路撒冷王國和三個附屬小國:伊德薩伯國、的黎波里伯國、安條克公國。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1144年,奧斯曼帝國攻佔伊德薩伯國。耶路撒冷國王向法王路易七世和德國國王康拉德三世求援,開始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年 - 1149年),結果遭到慘敗。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1187年,埃及蘇丹薩拉丁攻佔耶路撒冷,俘虜了耶路撒冷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紅鬍子)、英國獅心王理查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發動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89年 - 1192年),腓特烈一世在途中墜水而死,其部隊退出戰爭。薩拉丁進行了頑強的抵抗,雙方互有勝負,最終達成停戰協議。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1202年,教宗英諾森三世發起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年 - 1204年)。最初的目標是埃及,後來改變了軍事計劃,攻佔了君士坦丁堡,並洗劫達一星期之久,拜占庭帝國的大部分土地也被攻克,並建立了拉丁帝國(1204年 - 1261年)。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
1212年,教會在法國和德意志組織兒童十字軍東征。1218年發起第五次十字軍東征(1218年 - 1221年),以埃及為進攻目標。1219年攻佔達米埃塔,1221年由於尼羅河水泛濫被迫撤退。
十字軍失敗的原因
十字軍失敗的主要原因:第一點,十字軍缺陷多,例如根本沒組織、沒軍紀、作戰時沒有統一的指揮號令者、面對長期對峙的後勤補給幾乎毫無規劃等。十字軍運動紀錄更是不堪入目,搶掠、偷盜,所到之處,遍地焦土,時有所聞,使十字軍聲名日漸惡化。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整個十字軍運動失去社會後盾。自十三世紀以來,隨著商業社會的成長,以及封建君王的王權伸張,封建貴族的社會經濟地位急劇下落,騎士精神在新政治和新社會裏,喪失其傳統地位;因此以收復聖地展現中古騎士精神的十字軍運動,便失去了社會號召力。
十三世紀後,「十字軍」逐漸轉型,脫離「收復聖地,援助東方基督教徒」的單純目的。自從教宗英諾森三世(Pope Innocent III, 1161-1261)發動十字軍對抗亞耳比異端(Albigensian Crusade, 1207-1208), 「十字軍」的定義逐漸轉變為泛指「奉教會旨意,以基督之名從事聖戰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