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竹記的語譯

2008-03-28 5:09 am
我想要<養竹記>的語譯
白居易作的
THX

回答 (2)

2008-03-30 9:45 pm
✔ 最佳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坐,孔子說:“不要顧及我年長,而不敢講真話。你們經常說,沒人理解你們,如果有人理解並重用你們,你們打算咋辦?”子路急忙說:“較大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外有強敵入侵,內有饑荒肆虐,我來管理,只要三年,可使人人有勇氣,個個講道義。”孔子微笑。“冉求,你怎樣?”答:“方圓幾十裏的地方,我來治理,只要三年,可使百姓衣食充足,至於精神文明,要等能人來教化。“公西赤,你怎樣?”答:“我不敢說能幹好,但願意學習。祭祀的事,外交的事,我願穿著禮服,做個助理。“曾點,你怎樣?”曾皙彈琴正接近尾聲,他鏗地一聲放下琴,站起來說:“我與他們三位不同。”孔子說:“說說有什麽關係?只是各談各的志向而已。”曾點說:“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約上五六人,帶上六七個童子,在沂水邊沐浴,在高坡上吹風,一路唱著歌而回。”夫子感歎說:“我欣賞曾點的情趣。”其他三人走後,曾皙問:“他們三人的話怎樣?”孔子說:“只是各談各的志向而已。“您爲何笑仲由呢?“治國要講禮讓,他的話一點也不謙虛,所以笑他。“冉求談的是治國嗎?“怎麽見得治理方圓幾十裏的地方就不是治國呢?“公西赤談的是治國嗎?“祭祀和外交,不是國家大事是什麽?如果公西赤只能當助理,誰能當總理?”

2008-03-31 00:11:28 補充:
copy錯左網上ans-.-
既然有兄台答左譯文,
小弟只好加上分析:
文中詩人盡情抒發、描述了竹子剛直、不倚的風格。詩人托物寓意,把竹子喻爲讀書人,養竹喻作用賢,以留給居住在這裏的後人和用人者借鑒。
文人士大夫喜歡竹子不僅是由於其自然外觀,而更多是由於它那“比德”意義,即將竹子的自然形狀跟人的道德追求聯繫起來。白居易的〈養竹記〉就將竹子“本固”、“性直”、“心空”、“節貞”等特點,比擬君子的品德修養。
2008-03-30 8:42 pm
譯文:


竹子的特性與賢者相似,為什麼呢?竹子的根很牢固,憑著牢固的根可以樹立品德。有道德修養的人看見它的根,就會想到意志堅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挺直,憑著挺直的本性可立身;有道德修養的人看見它挺直的本性,就會想到處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內心是空的,憑著心空可以體驗道(的存在);有道德修養的人看見它的空心,就會想到虛心求道者。竹子的節很堅貞,憑著堅貞的節可以立志,有道德修養的人看見它的節,就會想到砥礪名節、無論危險還是平安都始終如一的人。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養的人大多都會種上竹子作為他們庭院的充實物。
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因為科舉考試及第,被授以校書郎的職務,開始在長安尋求借居的處所,找到了地處常樂裡的前任相國關先生的私人住宅的東亭住下來。第二天,走到亭東面靠南方的一個角落,在那裡看到了一叢竹林,枝葉受到損壞,顯得沒有姿態。向一位姓關的老人詢問這是為什麼,他說:這竹是相國親手栽的。後來,關相國離開了相國府,別的人借住在裡面,從此做竹筐的人去砍它(用來做竹筐),做掃帚的人去割它(用來做掃帚),砍掉之後乘下的竹子,高不足一尋(古代八尺為一尋),數目不過一百。再加上雜草雜樹長在竹林裡,茂盛的雜樹和纖細的雜草長在一起,再也沒有竹子的樣子了。我痛惜這些竹子曾經為長者親手所植,卻被俗人看低,被砍伐棄置成這個樣子,但竹的本性還在。於是砍掉雜樹割掉雜草,清除其中的髒物,給過密的地方增大空隙,給它們的根部培上土,不到一天就完成了這項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太陽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竹蔭,風吹過來的時候有清越的聲音。竹影隨風搖擺,顯出很高興的樣子,好像是對它們的際遇有所感激。
啊!竹子是植物(尚且如此),對於人會怎麼樣呢?憑著它有同賢者相似的地方如果有人能愛惜它們,給它們培好土好好種植它們(都會如此),更何況真正的賢者呢?既然這樣那麼竹子同草木相比,就同賢者和一般人相比是一樣的。啊!竹子不能自己使自己與其它草木不同,只有人能使之與一般草木不一樣。賢者也不能自己使自己與一般人不同,只有任用賢者的人才能使他們與一般人不一樣。所以寫下這篇《養竹記》,寫在亭子的牆上,以留待日後居於這裡的人看,也希望統治者(用賢者)能看到這篇文章。


收錄日期: 2021-04-19 02:00: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327000051KK037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