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其實最早想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的是英國,只不過因英國在中國已有領土及經濟上的特殊利益,故不便高調主張,故背後支持立場與自己相近但在中國地位較社超然的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先去了解甲午戰爭前後列強在中國角力的變化。英國早在1842年鴉片戰爭後就開始展開在中國的殖民及商貿,遠較其他歐美國家為早,而英國人並非對中國有很大的領土野心,反而是著重自己對華貿易取得的經濟利益,由於英國早已在中國取得龐大的商易先機,英國人只佔領香港為前哨基地,並在上海等通商口岸建立租界,已經足以維繫英國人在中國擁有壓倒性的利益。
但在十九世紀最後十年,英國在華的利益受到挑戰,首先自甲午戰爭後,列強看穿中國的實力,德法俄日等國開始肆無忌憚在中國不同的地區建立所謂『勢力範圍』,壟斷該地區的經濟利益,令原本一向在中國獨領風騷的英國,僅保住長江流域為自己勢力範圍,在華利益被削;再加上德法俄三國在遠東互相勾結,合力瓜分中國的經濟資源甚至領土,令英國在遠東更為孤立,英國人主張門戶開放,就是抑制德法俄等國瓜分中國的行動,令英國維持在中國的優勢。
但由於英國也有參與列強在中國建立勢力範圍的行動(例如向中國租借新界及威海衛),又與法俄不睦,若英國出頭出面主張門戶開放難以開脫保護自己利益的動機,法俄等國更不會理會,反而門戶開放政策由與英國利益立場相近,但沒有參與在中國建立勢力範圍的美國出面,卻更能有更大作用。
當時美國國力仍比不上歐洲大國,但過去三十年對華貿易逐年上升,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美國輿論開始鼓吹美國向太平洋地區發展。1898年,美國併吞夏威夷,又在美西戰爭中戰勝西班牙,奪取菲律賓,在亞太地區利益上升。美國視奪取菲律賓為擴大對華貿易的踏腳石,但當時歐日列強在中國劃定的勢力範圍,實對美國這個『後起之秀』大大不利,故美國人漸與英國人對華的主張漸一致,主張各國在中國建立勢力範圍時,同時要不干預其他國家在中國各省各地的商貿利益,以及各國在中國應有平等通商的機會及權利,不可偏向任何一國。
由於英國人在華利益太多,故英美先取得默契,由曾任美國駐英大使的美國國務卿海約翰(John Hay)出面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並主動邀請各國參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