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的台灣經濟特質?

2008-03-28 4:37 am
請問日治時期的台灣經濟特質為何? 對戰後台灣又有何影響??

請問日治時期的台灣經濟特質為何? 對戰後台灣又有何影響??

回答 (3)

2008-03-28 5:50 am
✔ 最佳答案
日治前期:農業台灣,工業日本
日治後期:工業台灣,農業南洋

2008-03-27 22:04:26 補充:
日治初期:總督府展開各項農業的改革,包括農業研究機構、創新農業組織、興修水利工程。新式製糖也在此時扮演重要的角色,1900年【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成立,開啟日本資本家在台灣糖業投資。可惜的昰,總督府同時提供保護方案來袒護日本資本家,造成台灣的傳統糖業難以生存。

2008-03-27 22:24:32 補充:
日治中期:台灣陸陸續續完成了幾個重要的大型公共建設,包括港口、水利及發電設施,為台灣的農業與工業發展確立了基礎。基隆靠近在台北的總督府,為重要的輸入港;高雄則接近米糖產地,昰主要的輸出港,*在這個時期,也是高雄、基隆取代淡水、安平的轉捩點。*桃園大圳於1924年通水,嘉南大圳在1930年完工,是當時東亞最大的水利工程。工業所需的重要動力是電力,1934年號稱東亞第一的日月潭水力發電所的完工,連結了台灣西部的利網路,當時工業的特色有:1.依賴日本的的資本與技術。 2.利用海外原料建立重工業及國防工業。此時的環境,水泥、金屬、肥料工業及窯業皆受惠極大。*蓬萊米也是在此時發展出來的結晶。

2008-03-27 22:37:01 補充:
日治後期:1937年第一次的產力擴充五年計畫,使台灣達到重要資源可以自給自足。珍珠港事變後,為了因應更迫切的工業需求,推動了第二次產力擴充五年計畫。同時,台灣也成為日本侵略南洋的一個重要跳板。

2008-03-27 23:02:11 補充:
日治末期由於美軍密集轟炸被日本統治的台灣,導致戰後工業產線幾乎癱瘓,故復原速度極慢。國民政府遷台後,為先穩固基本經濟,先發展農業,至民國42年已大有起色,遂開始發展工業。**以「農業培養工業」的策略,並藉由日治時期所遺留下來的衛生醫療、工業技術、尚保留的發電廠、交通的基本結構劃分的基礎,及美國的經濟援助,讓台灣的經濟急起直飛。**

2008-03-28 13:29:07 補充:
**有重要的一點要注意
許多學習者容易搞混的事
日治後期的工業發展
並沒有讓台灣變成工業社會
而且
1939年雖然工業產值首次超過農業
但絕大部分都是軍需工業
且當時台灣從事農業的人口仍遠超過工業
傳統的農村社會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故日治後期的台灣部仍不屬於工業社會**

2008-03-29 11:38:40 補充:
不過呢
如果你是國中生了話
大致記住下面那位回答者的內容即可
我想
他應該也是國中生吧
參考: , 因為有點忘了,故有參考高中、國中的課本
2008-04-04 5:19 am
我們可以分經濟三期來說
第一期(1896-1905)基本調查:
1.調查人口、土地(包括無主土地轉給日本企業及由小租戶轉為真正地主)
2.統一度量衡
3.完成縱貫鐵路(新竹~高雄)
P.S基隆~台北:劉銘傳,台北~新竹:紹友濂,新竹~高雄:日本

第二期(1905-1910)農業時期:
1.農業台灣,工業日本(土地以種蔗為重,稻米主要又運回日本,台灣人大部分都是吃番薯)
2.1922AD開始種植蓬萊米
3.保護日本新式糖廠

第三期(1930-1945)工業建設
配合軍事需求,建設EX煉鋁廠、發電廠
此時工業產值>農業產值。
P.S工業人口>農業人口要到國府遷台的出口擴張時期(民48-62)才有。

對戰後台灣最大的影響就是日本已完成初步建設,使得國府遷台後得以利用相關設施繼續發展,加上戰爭對台灣的波及相較來說不是那麼嚴重,所以國府才有發展的機會,今天我們所利用的很多資料都是日本人留下來的,這方面我們要好好謝謝他們,但不要忘記他們也是拼命把我們的寶貴資源(EX檜木)輸出台灣唷!
參考: 我
2008-03-28 8:30 am
日治時期初期:<工業日本,農業台灣>

日治時期後期:<南進政策>
註:為取得南洋等地的橡膠.石油,將台灣作為前進南洋的補給基地

1.日治時期初期:(1)米.糖經濟:
{1}由磯永吉博士培養出"蓬萊米"
{2}因八田與一等工程師興建嘉南大圳,使的南部產糖量大增


結果:台灣一躍成為"糖業王國"

2.日治時期後期:(1)輕工業:
{1}西元1934年完成日月潭水利發電所, 使的年發電量大增,各個工廠也相繼成立


原因:將台灣發展為前進南洋的補給基地或為了獲取台灣的資源,開始在台灣建設許多輕工業工廠,使台灣發展成"半工半農"

結果:從農業社會逐漸轉變成工業社會
參考: 自己正在學


收錄日期: 2021-04-30 23:01: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327000010KK0914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