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你是否要的是第五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年表的譯文?
譯文如下:
太史公說,古時人臣的功績有五等:依靠仁德安定國家的稱“勳”;依靠出謀劃策的稱“勞”;借助武力的稱“功”;明確功勞等級的稱“伐”;憑藉資歷長短的稱“閱”。我朝的封爵誓詞上講:“即使黃河細得像衣帶,泰山平的象磨刀石了,你們的封國也會永遠安寧,還要把對你們的恩澤延及給後代。”朝廷最初不是不想穩固這些功臣們的根本,但那些枝枝葉葉卻漸漸的衰微了。
我讀了有關高祖給功臣們的封侯的史料,考察了功臣侯們初次受封及他們後嗣失掉侯位的因由,認為,這真是和我所聽到的傳聞不一樣! 《尚書》說:“各個邦國都應協調和睦”,直到夏、商時代,有的邦國竟經歷了幾千年。周朝分封了八百個諸侯,經幽王、厲王之後,在《春秋》的記載上還能見的到。 《尚書》上記載了唐堯、虞舜時的侯伯,經歷夏、商、週三代的千餘年,仍然保全著自己的地位而屏衛著天子。這難道還不是因為他們深信仁義,遵奉君主的法令嗎?漢朝興起了,受到分封的功臣一百多人。當時天下剛剛安定,以前那些大城名都的人口離散逃亡,可以統計的戶口不過原來的十之二三,因此,大侯的封戶不過萬戶,小的只有五六百戶。以後幾代,民眾們都回歸故鄉了,戶口才日益繁衍起來。蕭何,曹參,周勃,灌嬰這些人的後裔有的封戶達到了四萬,小侯的封戶也增加了一倍,財產也像這樣不斷積累,他們確實富裕厚足了。於是,這些人的子孫驕傲自滿了,忘記了自己祖先創業的艱難,幹起了荒淫邪惡的勾當。從開始受封到太初時只有百餘年的時間,而原來的侯爵保持至今的只剩下五家,其餘的都因犯法而喪命亡國,一下子就全完了。這由國家法網漸漸嚴密的緣故,然而他們自己也沒有小心翼翼地對待當世的禁令啊!
生活在今世,記住古代的道理是要把它當作鏡子來對照自己,可不一定今天就與古代完全一樣。帝王們完全可以製定不同的利益而採取不同的統治方法,主要還是以成就功業為原則,豈能完全一樣?觀察功臣侯門為什麼受到尊榮恩寵和為什麼受到廢黜羞辱,也是當今政治得失的經驗教訓,何必非得古代的傳聞!在此,我考察了功臣侯們的始末,把關於他們的文獻改列成下表,其中有有些沒能完全弄清本末之處。不過,以後如果有人想繼續推究和說明其中的道理,這個表還是可以參閱的。
希望以上資料能幫助你了解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