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同盟會的宣告成立是與興中會大不同的:
一是明確提出了建立中華民國這遠大革命目標,確立「民主﹑民族﹑民權」-「三民主義」為革命綱領,不同於過去粗糙空泛的只講民族大義;
二是具有宣傳革命及介紹西方政治學說的機關報《民報》,於國內外廣為宣傳革命道理,擴大其影響;
三是一改中國舊傳統,吸納士大夫,使革命者成份有三分之一會員為知識份子。
此時同盟會已初步具備了現代政黨的一切特徵:「一個等級制的結構,一個綱領,一個宣傳機構和一個行動計劃」,孫中山於1895年在香港擴展興中會與陸皓東、鄭士良等策劃部署廣州起義時,所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建合眾政府」)口號,革命理論雖具雛型,已含民族、民權內容,但卻不能吸引士大夫;人數僅五百;成員又多低下層。
後來,孫逐漸認識到興中會組織不嚴,會員素質低,革命力量薄弱,所以,在建「同盟會」時,吸引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軍國民國教育會等多個革命組織參加,通過黃興起草的<同盟會章程>,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宗旨,與前最不同的是增添了民生主義的「平均地權」,使三民主義革命理論基本完成,比以往狹隘民族主義有所進步;人數上萬;成員除留日生外更涉及到社會士、農、工、商各階層人士,深受國內外有志之士支持。
孫中山倡導的革命於「同盟會」成立後所釋放的革命能量遠超過興中會,令中國革命擴散到十七省,在華中則要靠「黃興及隨華興會而來的兩湖知識份子)發展。「同盟會」綱領中關注民生這條致使革命的社會意義顯得更重大,其革命功績也遠非興中會所能比。
參考資料:
http://anniewh.bokee.com/viewdiary.11365117.html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戊戌维新运动及 20 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的措施有关。这些青年学生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其中不少人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当时出国留学成为一种潮流。中国留日学生最多时达近万人。有些人还远渡重洋,赴欧美留学。他们在国外更多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而且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http://greatcourse.cnu.edu.cn/jidi/ziliao/gangyao0/gangyao/3/index3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