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全球暖化
[編輯] 歷史上的全球變暖
主條目:過去1000年的溫度記錄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1/2000_Year_Temperature_Comparison.png/280px-2000_Year_Temperature_Comparison.pn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根據不同的重組所展示過去2000年的平均地表溫度。每十年找一個平均值。特別顯示2004年的溫度來作參考。
根據儀器記錄,相對於1860年至1900年期間,全球陸地與海洋溫度上升了攝氏0.75度。自1979年,陸地溫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溫度快一倍(陸地溫度上升了攝氏0.25度,而海洋溫度上升了攝氏0.13度)。根據衛星溫度探測,對流層的溫度每十年上升攝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兩千年,雖然曾經出現中世紀溫暖時期與小冰河時期,但是大眾相信全球溫度是相對穩定的。
根據美國太空總署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報告估計,自1800年代有測量儀器廣泛地應用開始,2005年是最溫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記錄高了攝氏百分之幾度。 世界氣象組織和英國氣候研究單位也有類似的估計,曾經預計2005年是僅次於1998年第二溫暖的年份。[4] [5]。
在人類近代歷史才有一些溫度記錄。這些記錄都來自不同的地方,精確度和可靠性都不盡相同。在1860年才有類似全球溫度儀器記錄,相信當年的記錄很少受到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從最近的千禧年內的多方記錄所展示的長遠展望,在過去1000年的溫度記錄中可以看到有關的討論及其中的差異。最近50年的氣候轉變的過程是十分清晰,全賴詳細的溫度記錄。到了1979年,人類更開始利用衛星溫度測量來量度對流層的溫度。
在2000年後,各地的高溫記錄經常被打破。譬如:2003年8月11日,瑞士格羅諾鎮錄得攝氏41.5度,破139年來的記錄。同年,8月10日,英國倫敦的溫度達到攝氏38.1,破了1990年的記錄。同期,巴黎南部晚上測得最低溫度為攝氏25.5度,破了1873年以來的記錄。8月7日夜間,德國也打破了百年最高氣溫記錄。在2003年夏天,台北、上海、杭州、武漢、福州都破了當地高溫記錄[6][7],而中國浙江省更快速地屢破高溫記錄,67個氣象站中40個都刷新記錄。[8]2004年7月,廣州的罕見高溫打破了五十三年來的記錄。[9]2005年7月,美國有兩百個城市都創下歷史性高溫記錄。[10]2006年8月16日,重慶最高氣溫高達43度。[11]台灣宜蘭在2006年7月8日溫度高達38.8度,破了1997年的記錄。[12]2006年11月11日是香港整個十一月最熱的一日,最高氣溫高達29.2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最高溫26.1度還要高。[13]
[編輯] 成因
主條目:近代氣候轉變的成因和氣候轉變的科學觀點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c/Carbon_Dioxide_400kyr.png/280px-Carbon_Dioxide_400kyr.pn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過去40萬年的二氧化碳含量與自工業革命的急速飆升;地球軌道的週期性改變(又稱為米蘭柯維奇旋迴)被相信是十萬年的冰河時期循環的背後推動者。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0/Greenhouse_Gas_by_Sector.png/280px-Greenhouse_Gas_by_Sector.pn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於2000年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的各個組成部分
全球的主要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是來自燃燒燃料。餘下的大部分來自「短暫的燃料」(生產與運送中耗用的燃料)、工業及農業生產中的排放。在1990年,他們的比重分別是5.8%、5.2%和3.3%。當前的數據都可以作比較。[22]大約17%來自發電時所耗用的燃料。很少來自大自然與人為生物來源,大約只有6.3%來自農業所產生的甲烷和氧化亞氮。
個人評論
全球暖化將使全球熱量上升,使得農作物的播種範圍擴大,再加上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高,空氣中的水氣增加,有利於降水,所有這些因素,有利於農業的發展。
否認全球暖化的:近幾十年來,全球平均氣溫波動均在0.6攝氏度以內。這麼小的氣溫變率是正常現象。
全球暖化的主因在於太陽輻射增加,人類影響有限。
全球暖化起因於城市熱島效應,由於城市的氣溫上升,位於都市的氣溫觀測當然會上升,因此高估了實際上的全球溫度上升。
認為全球暖化不是二氧化碳成因的,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溫室效應有待進一步評估, 因為水氣才使主要的溫室氣體(60~70%),但是二氧化碳只有26%。
與其採用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來控制全球暖化,還不如利用其他方法來解決全球暖化造成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效的利用資源。
目前想要減緩全球暖化的方法不一定是最佳方法。京都協議書不限制中國及印度很容易會造成反效果(例如鋼鐵廠及石化廠全部由已開發國家外移不設限的國家、並且在能源效率及污染防制上變差);而就算限制開發中國家、其可行性、效果及成本效益比也遭到強烈質疑。
以目前的科技水準,想要維持經濟成長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還是不可行的。
一些號稱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作法,事實上反而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例如生質燃料;而植樹的效應也是被懷疑的。
全球暖化令死於寒潮者減少,有說指死於寒潮的人比熱浪多。[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