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 1篇

2008-03-23 9:21 am
寫文章時常常用「蛙鳴蟬吟」來形容自然界一片生機,這並沒有說錯,動物確實會說話,能用「語言」來交換「思想」。有人也許不相信,可是生物學家用實驗證明了這一點。

  在人們還沒有起床的時候,鳥兒就唱起歌來。鳥兒生來就會唱歌嗎?有人曾細心研究過,當一個初生小燕離群過了一段時間,再回來時,它唱的就不那麼美妙了。若把小燕子的耳朵弄聾,雖然它的嗓子並沒有受到破壞,但是,從此它就再也不會唱了,看來,燕子在幼兒時期就開始呀呀學語這是事實。所以說,鳥兒的語言是學來的,不是先天的。有趣的是,有人把一大群燕子分成幾小群,日久天長,它們就不再唱同樣的歌了,形成了幾種不同的「方言」。

  鳥雀會唱歌並不稀罕,人人都聽到過它們婉轉的歌聲。但是,鯨魚也會唱歌,這倒比較新奇,科學家經過長期艱苦的觀察研究,發現鯨魚在水中的叫喊聲竟像歌曲一樣美妙。鯨魚唱歌,每唱一次長達6分到30分鐘。鯨魚的歌詞不是一種,在它們返回原地時,先唱去年的歌,然後唱有新內容的歌。除了唱歌以外,鯨魚還會吼叫、呼喊、哀鳴、咕噥等等,似乎是在表達它們的喜怒哀樂。

  動物的語言是千奇百怪的,還有一種氣味語言,比如螞蟻,它們的活動很有規律,能集體列隊去尋找食物,集體遷徙,還能一塊去儲存食物。這些活動都要靠語言來互相聯繫,介紹情況。那麼螞蟻用甚麼樣的語言來協調行動的呢?經人們研究發現螞蟻是用氣味這種特殊的語言來交換情況的。它們彼此「接吻」,傳遞某種味道,表達某種意思,來組織生活。

  蜜蜂用的,則是一種「舞蹈語言」,就像啞人打手勢一樣。「舞蹈語言」是那樣完美,完全能表達出蜜蜂的全部「思想」。比如當春回大地、百花盛開的時候,第一隻蜜蜂發現了花朵,並採回了花蜜,它是怎樣向伙伴們通知花朵的方向、距離和花蜜的多少呢?它首先是興高采烈地把採回的蜜交給內勤蜂,隨後便在群蜂中間歡快地跳起舞來。它跳幾秒鐘後,周圍觀看的蜜蜂就跟著跳起來,也是同樣的舞步。蜜蜂還能根據蜜源植物的不同方向、距離、花蜜多寡等不同情況,跳不同的舞。

  鱷魚也有自己的「語言」。小鱷魚從蛋殼中出來,就高聲呼喊。遇到敵人時,還要大聲呼救,呼叫大鱷魚來援救。

  動物語言十分有趣,研究它也有很大的科學價值,但卻是一項很艱苦的工作。一些科學家為了研究鯨魚的語言,有時連續跟着鯨魚半年之久。有的學者甚至成天和蛙、鴨、狗、猴等動物生活在一起,長期觀察、了解它們的語言、行動,成了這些動物的知心朋友。





問題

1.作者談及動物以唱歌作為牠們的「語言」時,用了哪種說明手法?
A.分類說明
B.定義說明
C.舉例說明
D.數據說明

2.作者在說明鯨魚如何唱歌時,用了哪種說明手法?
A.比較說明
B.分類說明
C.定義說明
D.數據說明

3.作者在全篇中,如何運用分類說明?
A.以不同生物類別作分類
B.以不同生物聲音作分類
C.以不同表達途徑作分類
D.以生物不同思想作分類

4.根據第一段,作者所謂「自然界一片生機」的意思是甚麼?
A.生物很嘈吵
B.自然界充滿生物
C.生物為大自然帶來生氣
D.生物界有屬於他們一套的語言及生活體系

5.文中哪一組詞語所用的引號功能與其他三組的不一樣?
A.語言
B.接吻
C.蛙鳴蟬吟
D.舞蹈語言

6.第二段末的「方言」是指甚麼?
A.不同的口音
B.不同品種鳥兒的聲音
C.不同群體的燕兒不同歌聲
D.鳥兒為保護自己的一種叫聲

7.在第四段中,「情況」可改寫為
A.近況
B.情景
C.情報
D.實況

8.下段引文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

「比如當春回大地、百花盛開的時候,第一隻蜜蜂發現了花朵,並採回了花蜜,它是怎樣向伙伴們通知花朵的方向、距離和花蜜的多少呢?它首先是興高采烈地把採回的蜜交給內勤蜂,隨後便在群蜂中間歡快地跳起舞來。」

A.反問及擬人
B.設問及比喻
C.設問及擬人
D.誇張及比喻

9.在最後一段中,作者對科學研究及動物權益有甚麼見解?
A.科學研究需要動物的合作
B.科學研究比動物權益重要
C.科學研究會影響大自然生態
D.科學研究與動物權益是可以共存的

10.請選出一句最能道出文章主旨的句子?
A.動物的語言是千奇百怪的
B.動物的確會說話,能用語言來交換思想
C.動物語言十分有趣,研究它有很大的科學價值
D.一些科學家為了研究,成了這班動物的知心朋友

回答 (1)

2008-03-23 10:03 am
✔ 最佳答案
1 c
2 d
3 c
4 c
5 b
6 b
7 d
8 c
9 d
10 b


收錄日期: 2021-04-23 23:02: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323000051KK0022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