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公型房屋至現代公型房屋的變化(20分)

2008-03-20 10:30 pm
請問50年代公型房屋至現代公型房屋有甚麼變化呢?

回答 (1)

2008-03-20 10:53 pm
✔ 最佳答案
第一,二型
一九五四年九月,第一座多層高的大廈在九龍石硤尾落成。基本的設計為『H型』,居住單位位於兩邊的長型建築物,而廁所、洗濯室及浴室則在中央的連接處興建,樓梯分佈於不同轉角處。最初第一型的大廈為六至七層高。
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一年期間,第二型的新類型及標準大廈已設計成功。它的基本設計與早期的原本沒有重大改變,但長型建築物的兩端則連接起來。這種改變可增加二十四個居住單位,每一單位都擁有獨立露台與增加四間寬闊的地下商店。
十字型
十字型大廈樓高三十層,在設計方面可留下較多空位以建設其他設施及康樂場所,並可縮短工程的時間。
而居住單位的面積則保持不變,在沒有間格的單位,每人可佔地三點二五平方米,單位的種類由五人至九人不等,均有廁所及廚房。

長型
部份的長型房屋,好像南山村南樂樓和象山村翠山樓因為遷就環境,所以取消了樓宇其中一面單位,走廊面向街外。而在屯門的蝴蝶村,擁有全港獨有的梯級型樓宇。梯級型外觀上是和長型有點相似,只是在樓宇邊緣的樓層以梯級式減少以及以Y型建築。

新長型
新長型是用來取代長型的地位。外觀上新長型和長型很相像,而興建地點也是一個長型地盤。
至於相連長型,常見的都是有兩翼,有些相連長型樓宇更擁有三翼,這些樓宇曾因為單位大門不是直接設置在走廊,所以住戶出門口後還需要步行數步才進入走廊,從而產生了保安上問題,及後房署直接到走廊更上鐵閘,問題才解決。

I型及工型
I型的房屋包括單幢獨立的I型、兩幢相連的I型以及三幢相連的I型,I型樓宇樓高十多層,這就是和外型有雷同的工字型最大分別。
工字型房屋包括單幢獨立的工字型、兩幢相連的雙工字型以及三幢相連的三工字型,樓宇高度比起I型為高,無論兩幢相連I型還是工字型,兩翼高度也是不一樣的,和雙塔型一樣可以分為高低兩座。

H型
新設計的大廈為『H』相連型,其中的居住單位,光線與空氣更好,環境更為清靜,同時能產生置身於社區生活的感覺。
新設計的居住單位將擁有更寬闊的廚房、廁所及露台。升降機服務系統更佳,住客等候使用升降機的時間,隨之減少。
融會了中央走廊式、露台相通式及雙塔型建築物的優點,新設計使到每層樓宇的居住單位面積不同,而單位的數目較少 —— 有八個約三十五點三平方米及四個約六十五點一平方米的雙睡房單位。
這種大廈樓高二十八至三十三層,升降機及樓梯設在『H』型的中央連接部份。此種新設計將使建築師有較大的伸縮性去籌建各種組合,令整個屋村的外型更趨美觀,這包括改良以往的設計,俾能能用劃一的建築方法。

Y型
具有深遠影響的Y型樓宇在八零年代出現,Y型共分為Y一型、Y二型、Y三型及Y四型四種。
最早出現的Y一型和Y二型的特徵是Y一型每隻翼在第三個至第四個窗之間為走廊,而Y二型最特別的特徵是在頂部每隻翼的頂層有一個很大的圖形。
Y三型其中一個較顯著的特點是樓宇內每三層的電梯大堂是上下相連的,上層電梯大堂可以向下望見低層的電梯大堂。至於Y四型,其中一面外觀上是和其他Y型有很大分別,如果你圍繞樓宇一圈地數數,Y四型會數到一共有四隻翼,中間有一隻橫向的翼,而橫向翼的兩端及背面的中心點再接上了另外三雙翼。




和諧式
介紹和諧式的新型公屋

康和式
介紹康和式的新型公屋

新十字型
介紹新十字型的新型公屋


收錄日期: 2021-04-20 16:06: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320000051KK0156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