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伽瑪射線的速度(ms-1)分別是多少?

2008-03-20 9:38 pm
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伽瑪射線
的速度(ms-1)分別是多少?

※ 若大家怕麻煩,不想全部列晒出來的話,請給予計算方法※
※ 如果網上有得copy的話,最好全部列晒出來※

回答 (2)

2008-03-21 7:41 am
✔ 最佳答案
They are all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nature. The difference is that each type of waves occupies different location in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and hence has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wavelengths)

All electromagnetic waves travels at the same speed in vacuum, which is 300 000 000 m/s
2008-03-20 9:55 pm
無線電坡源是在外太空散發強烈的無線電波的天體。無線電輻射來自熱氣體、在磁場中呈螺旋運動的電子和在太空中輻射出特定波長的原子和分子。
在1932年,無線電天文學家,卡爾·央斯基偵測到在銀河中心未知來源的無線電波。其它的強無線電波源是超新星爆炸的蟹狀星雲和波霎。短無線電波來自恆星誕生場所的高密度氣體內的複合體分子。曾經搜尋銀河系有無其他使用無線電的文明存在,但沒有成功。
在我們的銀河系有許多無線電波的來源,也有許多是來自其他星系的。在一些例子中包括有中性氫和一氧化碳,主要發現在螺旋星系和類星體,像是點狀的無線電源和其他各種電磁波輻射的來源,被認為是在橢圓星系中心的超重質量黑洞。科學家也發現來自大霹靂殘留的微弱背景輻射(大約發生在137億年前的快速膨脹,被認為是我們宇宙的起點)。

微波(來自英文:「Microwave」)是指波長介於紅外線和特高頻(UHF)之間的射頻電磁波。微波的波長範圍大約在 1m 至 1mm 之間,所對應的頻率範圍是 0,3 GHz 至300 GHz。
微波在雷達科技,ADS射線武器,微波爐,電漿發生器,無線網路系統(如手機網路,藍芽,衛星電視及WLAN技術等),感測器系統上均有廣泛的應用。
在技術領域協定使用的四個頻率分別為800MHz,2.45GHz,5.8GHz和13GHz。微波爐使用2.45GHz,此頻率亦被作為ISM波段,使用在航空通訊領域。

微波的頻率範圍包含有: 特高頻(UHF)(0.3–3 GHz), 超高頻(SHF)(3–30 GHz),及極高頻(EHF)(30–300 GHz)。訊號來源
紅外線導引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進行攻擊的一方以特殊的紅外線訊號照射在目標上,利用反射的訊號作為武器導引的依據。這種導引方式最先以夜間使用的紅外線探照燈為開端,能夠協助在夜間行駛或者是尋找目標。可是在導引方面並沒有成功的發展。

雖然紅外線影像的顯示精細程度無法與一般光學系統相比,不過概略的辨識能力已經普遍運用在許多武器系統上,譬如說辨識船隻或者是車輛的大小,目標是車輛、建築或者是人體,而以傳統方式偽裝或者是掩蔽很有可能會被自己散發的紅外線訊號而清楚的自偽裝下辨識出來。

紫外線指自太陽射至地球表面中的一種看不到的光線,雖然大氣層會保護我們避免許多輻射線的傷害,但仍有些輻射線會穿越大氣層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

紫外線是傷害性光線的一種,經由皮膚的吸收,會傷害DNA(組成染色體基因訊息傳遞的化學運送單位),當DNA遭受破壞、細胞會因而死亡或是發展成不能控制的癌細胞,這就是瘤形成的初期。紫外線已被確定與許多疾病的產生有關;例如:皺紋、曬傷、白內障、皮膚癌、視覺損害與免疫系統的傷害。
紫外線的分類
UVA:長波紫外線A光,波長介於320~400奈米,可穿透雲層、玻璃進入室內、車內,會射入皮膚的真皮層,會造成曬紅、不至於曬傷,是皮膚老化的主因。
UVB:中波紫外線B光,波長介於290~320奈米,會被平流層的臭氧所吸收,會引起曬傷及皮膚紅腫熱痛,UVB致癌性最強。
UVC:短波紫外線C光,波長介於200~280奈米,波長最短、最危險,可被臭氧層所阻隔不會到達地球表面,較不會侵害人體肌膚,但因臭氧層破裂。

X射線(又被稱為愛克斯射線、倫琴射線或X光)是一種波長範圍在0.001奈米到10奈米之間(對應頻率範圍30 PHz到3EHz))的電磁輻射形式。X射線最初用於醫學成像診斷和 X射線結晶學。X射線也是電離性輻射 等這一類對人體有危害的射線。

伽馬射線,或γ射線是原子衰變裂解時放出的射線之一。此種電磁波波長很短,穿透力很強,又攜帶高能量,容易造成生物體細胞內的DNA斷裂進而引起細胞突變、造血功能缺失、癌症等疾病。
但是它可以殺死細胞,因此也可以作殺死癌細胞,以作醫療之用。
1900年由法國科學家P.V.維拉德(Paul Ulrich Villard)發現,將含鐳的氯化鋇通過陰極射線,從照片記錄上看到輻射穿過0.2毫米的鉛箔,拉塞福稱這一貫穿力非常強的輻射為γ射線,是繼α、β射線後發現的第三種原子核射線。1913年,γ射線被證實為是電磁波,由原子核內部自受激態至激態時所放出來的,範圍波長為0.1 埃,和X射線極為相似,具有比X射線還要強的穿透能力。γ射線通過物質並與原子相互作用時會產生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和正負電子對效應。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06: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320000051KK0135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